【DT新材料】获悉,11月20日,巴斯夫公告,公司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旗下的上海燃气有限公司(“上海燃气”)和上海申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申汲”)签署谅解备忘录。该合作的签署,标志着巴斯夫与申能集团启动国内首个管网交付且经ISCC+认证的生物天然气项目。上海燃气是申能集团旗下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平台,同时也是上海城市燃气经营方。申汲是申能集团旗下重点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根据谅解备忘录,未来申汲将积极开发养殖场沼气提纯项目和废弃物处置沼气提纯项目。同时,在生物天然气项目认证基础上,申汲将与巴斯夫一起完成生物天然气质量平衡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为巴斯夫提供符合 ISCC+ 认证的生物天然气,并通过上海燃气管网进行交付。随后,巴斯夫将生物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巴斯夫在上海主要有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和上海漕泾基地,其中浦东科技园定位为结合全球、亚太和本地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而漕泾基地是拥有一家全资公司和三家合资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相关地区的主要产品如下所示:(1)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产品:新材料包括 Ultramid®(PA )、Ultradur®(PBT)、聚氨酯组合料、Elastollan® 热塑性聚氨酯(TPU)、Cellasto®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丙烯酸分散体和聚合物着色剂、清洁剂、金属络合染料、皮革助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D打印材料、机动车排放催化剂等。(2)上海漕泾基地产品:聚四氢呋喃、TDI、MDI、聚异氰酸酯( Basonat® )、贵金属盐和解决方案、汽车涂料、树脂和电泳漆、聚酰胺聚合物、工艺催化剂、抗氧剂等近期除了此次巴斯夫与申能集团的合作,国内仅是生物基材料就实现了多个领域的重大突破。如11月中石化正式上市了全国首个生物基聚烯烃材料;国内首张生物天然气与生物甲醇 ISCC EU认证;中石化首款国产生物基苯产品上市并获得ISCC认证等。一个问题,为何近期国内材料领域低碳化发展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现象?全球低碳发展首要的要素之一便是法规与标准的确定,以近几年火热的氢能产业为例,可再生氢标准一直是影响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洲更是在标准制定这件事上拉锯了多年。国内与低碳相关的标准制定相对滞后,但11月国家首部能源法正式出台。根据能源法的定义,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然过程不断补充和再生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法也进一步指出,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和城乡有机废物通过生物、化学或者物理过程转化成的能源。需指出的是,能源法涵盖了能源的消费和加工,所以化工材料同样适用于能源法。显然根据最新出台的能源法,生物基材料正式列入“绿色”材料,生物天然气、甲醇等也可正式被称为绿色天然气或者绿色甲醇。标准的初步确立是推动低碳材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国内生物基等低碳材料的发展速度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化工材料的低碳发展已初步出现了多路线共进的现象。
产品的降碳可以较为宏观的分为源头降碳和过程降碳,过程降碳事实上得益于国内风电光伏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的强大,企业大多已参与其中,较多企业甚至投资建设了大型的风光电站,如巴斯夫湛江500MW海上风电项目。而源头降本方面,由于低碳政策目标的制定不会一蹴而就,所以企业路线较为多元化。
(1)副产物原料降碳。以万华化学为例,万华化学在蓬莱启动了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拟在在蓬莱工业园二期用地上新建一套18万吨/年的合成氨项目,其中氢气来自于一期丙烷脱氢装置供给,为副产氢。而部分合成氨将作为MDI的合成原料。该路线作为当前化工领域规模化降碳的有效方式之一,参考万华化学蓬莱项目,阶段内化工项目集中化、大型化的现象预计会进一步增多。(2)生物质原料深度降碳。生物质原料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源头深度降碳方式,这也是目前项目较多的原因之一。
(3)电解制氢、CCUS等深度降碳方式。以中石油通州湾10万吨/年POE项目为例,一期项目年生产电解水制氢1440吨/年,其中部分将用于POE的合成原料。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巴斯夫及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1809456019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