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车型L6“称霸”,理想净利增长乏力

财富   2024-11-04 20:49   上海  

经历了两个季度的补救,理想正从MEGA失利的阴霾中走出。

10月31日,理想发布三季度财报,总收入、季度交付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吴迪 摄

四季度展望亮点不再

根据财报,理想三季度总营收达到429亿元,其中车辆收入为413亿元,占总收入的96.27%。

营收的高增得益于三季度交付量创新高。

理想三季度交付15.28万辆,同比增长45.4%,主要由于新车理想L6交付量的快速提升。据乘联会统计,理想L6三季度的交付量占比达到49.1%,理想L7为22.4%、理想L9为14.2%、理想L8为12.6%、理想MEGA仅为1.5%。

此基础上,理想在中国20万元以上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17.3%,公司CEO李想表示,公司在20万元以上电动市场的市占率每个季度都在提升,长期目标是在该市场中将占有率提升至25%。

然而低价车理想L6占比过高也带来了隐藏风险,三季度理想的单车均价受到影响,环比下滑0.9万元至27万元。但好在并未下滑至市场预期的26.6万元,长桥证券分析,或是因为随着理想智驾表现的提升,理想L系列中其他高价车型的Max与Ultra版本的选择比例随之提升,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理想L6占比上升的不利影响,缓解单车均价的下滑速度。

单车均价下滑的另一原因是高毛利车型理想L9在市场中的交付表现并不亮眼。目前市场上理想L9最大的对手就是问界M9,9月问界M9的销量达到1.5万辆,理想L9仅为7597辆,前者销量是后者的约两倍。

不过好在三季度因为制造成本较低的理想L6热销,叠加电池成本持续下滑,理想单车成本环比下滑1.3万元至21.4万元。单车均价与单车成本的变化让三季度理想单车毛利达到5.7万元,环比提升0.4万元,当季整车毛利率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至20.9%。

此外,理想三季度的费用开支有所克制。一方面,交付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公司该季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34亿元,同比增长32.1%,明显低于交付量的45.4%增速;另一方面,因下半年没有新产品推出,理想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下滑8.2%至26亿元。

毛利率提升叠加费用克制让理想的盈利能力得到保持,三季度净利润达到28亿元,同比提升0.3%,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

业绩电话会议上,李想对公司四季度提出展望:预计新车交付量为16万辆至17万辆,同比提升21.4%至29%;总营收为432亿元至459亿元,同比提升3.5%至10%。

在10月交付5.14万辆的基础上,理想需在后两月实现月销5.4万辆至5.9万辆。业内人士表示,年底是各家车企冲销的关键时刻,理想要完成该目标或许并不难,但在没有新车型加入的情况下,理想或会加大“价格战”的力度以保销量。

“套娃车”寻新竞争力

下半年没有新车,理想希望通过智驾、补能等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今理想的“套娃”车除了价格不断下探外,其他竞争力正逐渐减弱。有业内人士认为,理想凭借先发优势在增程市场中快速提升,但更多增程新车的涌入让理想“奶爸车”“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亮点愈发黯淡,理想发展智驾、补能等不仅是大趋势,或许也是其当前为数不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手段。

今年,理想开始更加专注智驾的研发。

业绩会上,李想预判未来三到五年,影响汽车产品迭代的最大变量将会是人工智能,包含基于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助手,将给消费者带来和今天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也会是质变的开始。

今年4月,理想成立智能驾驶“端到端”小组;6个月后,理想智能驾驶“端到端+VLM(视觉语言大模型)”随OTA 6.4版本开启全量推送,覆盖车型包括L系列和MEGA的AD Max版本。

会上,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还介绍了公司智驾的最新进展,“理想已经启动L4级自动驾驶的预研,在当前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基础上,研发能力更强的车端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并与云端世界模型结合,形成强化学习体系。同时,理想计划加大在智能驾驶基建方面的投入,提高云端训练算力和训练里程数”。

左宇 摄

补能方面,理想要在今年完成2000座充电站。截至10月31日,理想刚完成1000座充电站落成,平均每天建设2.4个充电站,这意味着11月与12月其日均要建立超16座充电站,才能实现年度目标。

尽管目前只有MEGA一款纯电车型,但公司仍认为在纯电车型大批量上市前,提前建设好补能网络是重中之重。只不过,理想的布局相较其余新势力而言略晚,业内人士称,小鹏、蔚来甚至特斯拉早已开始布局补能网络,因为是他们销售的都是纯电车型,理想主打增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对补能网络的重视程度。

数据显示,2023年底,理想仅上线约300座充电站,彼时小鹏已经设立超1100座充电站,特斯拉在中国的超充站超过1800座,蔚来的换电站也已超过2000座。

明年将发的纯电车型已“箭在弦上”,当下快速布局补能网络能为其能顺利推进纯电产品铺路。李想认为,当自营超充桩数量与特斯拉中国的数量相近,才是纯电产品推向市场的合适时机。

当增程车市场愈发饱和,理想需要找寻新优势点,明年纯电产品能否帮助公司摆脱“套娃车”标签,助其业绩更上一层楼仍是未知。


记者:吴迪

编辑:王克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国际金融报
人民日报旗下权威金融媒体,全球视野,深度专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