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诚实的代价太高,那么谎言便成为廉价的代名词。
虽是廉价,但别有用心的人会用谎言制造出比“成本”看起来更高级的东西,
比如窃取利益,比如营造某种导致混乱的宁静,
而对于谎言的加码,则能够加速这一进程,
只不过最终驶向何方,
油门踩下的瞬间,
便彻底不管不顾了。
很多夸张的谎言,都有着明确针对的群体,
这些群体对于谎言所带来的刺激,
有着超出一般人的需求。
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旅行,平时也经常搜索相关内容,
搜索的多了,那些关于这方面信息的真真假假,
都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倾泻,
这种信息的集中倾泻,就会让那些谎言有机可乘。
比如他在短视频里,看到过一个旅游地区的介绍,
看起来非常美好,当地物价低廉,而且旅游气氛十分热烈,
视频的背景人声,以亲切且不容置疑的语调讲述着这里的精彩,
并且强调这种精彩,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在视频的最后,还十分贴心的推荐几家“必来店铺”,
朋友在让我看这个视频的同时,表现出十分激动的样子,
他说自己真的应该去看看,打卡一下那些网红景点,
以及那些“来都来了”所需要品尝的美食和相关的消费项目,
我看完了视频,他问我怎么样,
我说,如果你问我这个视频的真实性怎么样,
我只能说,你去了之后,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朋友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吃亏上当最多就一次嘛。
我这个朋友天性乐观,并且支撑其天性乐观的重要因素,
就是他兜里有钱。
所以我也就笑着附和,毕竟这不是第一次做好吃亏的准备,
然后享受这场夸张之旅。
当然,朋友也在兴奋之余问我,说这视频里讲的东西有几分真假,
我说几分真假不好说,
但能通过视频本身,看的出宣传的人很着急,
他怕别人不来,怕别人不消费,怕别人不感兴趣。
因为怕,所以要大声的说话,
因为心虚,所以要表现出特别实在,特别真诚的态度。
虽然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以“营销行为”进行说服式解读,
也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这种视频本身的内容标签不是旅游而是“销售”,
但无论如何,没说实话的理由显而易见,
把实话藏在谎言后面,也似乎有着一种“反正大家都这么做”的趋势化解读,
总而言之,我们听到的那些关于谎言存在的必要性理由,
实在太多太多,
而对于说实话这件事,似乎很难以正面的方式去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
而如果从侧面去调侃说实话所带来的影响,
那么很有可能会套上某种更为显而易见的沟通式话术,
比如,
“朋友们,我爱说实话。”
有些事情,一眼真假。
真的假不了,哪怕为了不惹麻烦,
那真明白和假明白之间的差距,
三言两语,
便能知晓个八九不离十。
假的也别妄想成真,哪怕是声音再大,态度再诚恳,言辞再恳切,
五花八门的骗,
藏不住一心一意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