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遇见小媛
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乖孩子:
经常被夸“听话”,不吵不闹;既能体谅家长的不易,也能熟练得像个“小大人”一样,照料他人;平时不惹事,和同龄人发生冲突,首先选择谦让……
他们是不少父母心中的“梦中情娃”,在家里带着省心,在外面引人赞许。
但于孩子而言,这种懂事过于残忍。
我见过同事文文的孩子两次,一次是聚会,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乖”。
文文做饭时,孩子就在一边摘菜,吃饭时坐姿端正、不挑食,还不时招呼我:“阿姨,这个好吃,你多吃点。”
我点头说“好”。
可全程看到小姑娘帮文文当帮手,还得照顾到我这个客人,不免有些感慨。
就像后来再见面,是在她生日那天,我问她许了什么愿,她小声告诉我:
“希望爸妈可以把我当小孩,我不想那么快长大。”
那一刻,我才知道:
原来,孩子对自己的懂事,也会感到遗憾,因为那意味要以童真为代价。
听话、懂事、吃亏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处境引起不少人共鸣。
家里有三个孩子,她夹在中间,上有成绩好的姐姐,下有被父母重视的弟弟。而她只能被父母忽视,凡事选择退让。
平时,鸡蛋只剩两个就优先给姐姐、弟弟,自己只能吃腌豆子。
每逢过生日,也是选在姐姐庆生那天,姐妹俩一起过。
所以当她问出那句:“我是可以随便对待也无所谓的人吗?”
屏幕外的“乖”小孩也忍不住破防:
会撒娇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最委屈。
少有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拱手相让,孩子更是如此。
那些表现出来的谦让,更多是害怕“不听话就再也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不是真的不喜欢、不想要。
这让我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为了得到爱,一边放低自己,一边又依赖他人获得幸福;
《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不交朋友只学习,一杯不爱喝的牛奶,都没法拒绝;
还有一度被网友称做“流浪大师”的沈巍,在选择听话的那一刻,就放弃了想要的幸福:
“如果不是爸爸的要求,我可能会选择其他专业,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诸如此类的乖孩子,有很多。
他们打小就被要求听话、懂事、吃亏,可少有人注意到属于孩童该有的笑容,正从他们脸上消失。
过于强势的父母,令孩子无法适从。
乖孩子的自我防线节节败退
你的孩子,有“配角综合征”吗?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
譬如,上课不举手还担心被老师点到名,在热闹的场合选择坐在角落也不想被人注意到。
老师、家长会觉得孩子内向,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在2000名受访者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其中,又有53.9%的受访者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打小接受的“乖孩子”教育。
他们在和与人相处时,往往是妥协、迁就的那一方,并以沉默、逃避的方式选择当个“小透明”,牺牲自己的需求。
网友@梅子,就是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她打小成绩优秀,从不惹事。
学习之外,还会帮着大人干活儿,做些手工攒够买文具的钱。
年纪不大,却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
她自称这是和长辈达成的“共识”,被迫学乖,然后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长大。
可一切如了他人愿,自己的想法却从未被重视。
她梦想上高中考大学,父母却用各种理由劝诫她上师范,14岁的她没有反抗,伤心也只能偷偷背着家人。
自此,一个被包办的决定,让她比别人走了更长的路:从大专到考研,看起来励志,个中辛酸自己才懂。
每每想起,梅子也不免感到遗憾:假如当年读了高中……
可没有如果,过于听话,早已让乖孩子的自我防线节节败退。
就像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说的:
“如果你的孩子成长过程没有叛逆的话,你就要担心了,那表示他躲在你的雨伞底下,没办法走出自己的人生。”
懂事从来不是委屈的理由,而是结果。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博主@弦歌缓缓是名高中教师,曾在网上分享过这样的教学案例。
她说,接触的学生中,有一类孩子:平时上课很认真,每逢考试就容易掉链子。
谈及原因,也并非是心理素质不好,而是他们很会“揣摩老师”,并根据老师最受用的形式,进行反馈,而不是真的听懂了。
深入了解后,她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背后都站着严厉的父母,所以早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甚至取悦他人。
正如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所说:
“如果一个人太正常,而失去了他的野性,这很可悲。”
诚然,允许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们才更像自己。如此,父母可以怎么做呢?三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
真正的听话,是让孩子学会从“他律到自律”。
譬如,有家长习惯叮嘱孩子“少看电视多读书”,但亲子共处一室时,自己却手机不离身,与孩子写作业的画面形成剧烈反差。
对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一味说教没效果,父母不妨先做好表率,孩子观察到的正面引导多了,自然会受到影响。
2.允许孩子犯错,而不是规避错误
听过一个故事。
马戏团里有头小象,为了驯服它,工作人员把它的一只脚用铁链锁在木桩上。
为了获得自由,它多次挣脱,最后都被铁链磨得皮开肉绽。
周而复始,不能如愿。
即便成年后,它有足够的力气挣脱木桩,也失去了幼时反抗的勇气。
因为试错的惩罚,早已刻在脑海:
“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挣脱的。”
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这被称作是“限制性信念”。
就像那些“被动变乖”的孩子,长大后步入职场,依旧会有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凡事不会拒绝,与人相处也常常小心翼翼。
因此,如果孩子做错事,先别急着打骂,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重新来过,或是弥补过错。
3.大人越放松,孩子越合作
前段时间,我家儿子看同学大多买了电话手表,便要我也给他买个,还要最贵、功能最多的那款。
我觉得还是学生,能通话就好,就没答应。但这孩子犟得和我冷战,最后还是他爸想了个主意。
直接给孩子下达“任务”:做份调研报告,统计一下班上同学的电话手表款式、价位、功能,再一起商量。
这小子,正是处在青春期喜欢挑战的阶段,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事成后,他不仅拿着统计结果来和我“谈判”,还在具体的对比下,选择了一款性价比相对不错的手表。
着实让我这老母亲“刮目相看”,让人逐渐意识到: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变得贪玩,学会顶嘴,和大人“讨价还价”……这不一定就是坏事,也是从掌控自我到掌控外物的一种成长。
在此阶段,他们更需要选项,而不是答案。
亲子专家王人平说:
“孩子,无论我多么爱你,你人生之旅注定要自己走。我会和你聊聊我的人生经历,但不会要你听话,更不会去规划你的人生。”
因为,“懂事”的背后,可能还藏着许多没被看见的需求,不被理解的委屈。
孩子听话,不一定就是教育的成功。
即便父母只是想让孩子过得顺遂些,但教育的重点,从不是以乖顺为前提,而是让孩子在尝试与选择中,变得更像自己。
当他们成为自己的人生主角,才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作者简介: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新东方报课指南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美术、书法、编程、创客、口才、研学游学、STEAM、脑力思维、博学经典等素质素养教育服务;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体系化一站式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