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心理老师对你说——幸福寒假,让心安放

教育   2025-01-26 19:59   山东  

心·生


幸福寒假

让心安放

心理老师对你说~

亲爱的同学们,充实而忙碌的一个学期结束了。回到家中,你有没有发现更多让自己幸福的瞬间呢?是餐桌上可口的饭菜,是房间里熟悉的物件,还是躺在床上头脑暂时放空的状态呢?

如何度过一个幸福有意义的假期呢?你可以参加心理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内心,收获幸福。当然,心理老师也有一些生活小建议,分享给大家~

01

合理规划

获得自我改变的动力


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能够平衡学习与娱乐,在劳逸结合中提升自己。那同学们是不是计划还没有写,摆烂的想法与日俱增?想法很多,行动上却迟迟没有变化?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写道:你生命中想要的东西不是别人给你的,你生命中想要的东西你都有能力自己去创造。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提升需要经过新旧自我更替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自我,积极的,懒惰的,乐观的,拖延的,这些自我之间存在着竞争,只有我们把那个积极的,乐观的自我逐渐养育起来,我们才能获得自我改变的动力,合理规划才能起作用。



02

觉察情绪

读懂自我感受的触点


觉察并接纳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同时采用适度运动、倾诉、自我暗示等方法调试负面情绪能够促进个体更好地成长。悲伤时的眼泪,紧张时的心跳加快,烦躁时的胸闷气短等都是大脑在身体语言方面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只是主观意识会衡量目前的环境是否恰当,有时候我们会暂时压抑,回避甚至隔离此类情绪的表达,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完全消失,大脑会记住,身体也不会忘记。当面对情绪压抑或遇到自己无法面对、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向家人、老师、朋友倾诉,或者拨打济南市24小时学生心理关爱热线(87525525),电话的另一端,永远有人可以倾听——你的心里话。



03

主动沟通

调整自我认同的需求


同学们,上次和父母畅所欲言是什么时候?父母又给你怎样的回应呢?《心理科学》杂志有这样一篇论文,证实了家庭的对话对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孩子和父母沟通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就越为活跃,这份沟通效果是自己大量阅读所达不到的。尊重,聆听,引导式的对话是每个家庭都消费得起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只需要彼此慢下来,静下来去倾听即可。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自我认同感。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认同感的概念,当个体具有稳定清晰的自我认同感时,他的内心是富足的,能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提供能量,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沟通是双向的,各位家长们,如果您家孩子喜欢和您聊这聊那,请珍惜这份难得的亲子时光吧,如果他愿意和您说,我建议您放下手里的工作,慢下来静静地倾听,或许那些亲子关系中纠结的,烦恼的问题会在此刻得到缓解 。

家长可以在假期生活中持续实践心理健康“三个一”行动(每天与孩子拥抱1分钟,沟通交流1刻钟,让孩子每周自由放飞1小时),通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行动,提升亲子关系质量,营造良性家庭氛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能心有热爱,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瞬间,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把这些感受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写入剧本角色中,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幸福和快乐。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参与到心理中心组织的“我的年度小确幸”和心理剧本征集活动中。

最后祝愿认真生活的我们,欢愉且胜意,万事皆可期。


供稿|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初审|石于乔  复审|赵  亮  核发|王  鹏

编辑|张竞扬  推送|董  镇

点击“在看”,关注起来!


济南外国语学校
人文天下,行者无疆。推送济外最新校园新闻,深入了解校园文化,构建家校互动新窗口,让我们一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