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时,长期喝二三两白酒的人,最后身体都怎样了?告诉你答案

文摘   2025-01-03 20:00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就这么点爱好也不让我有了?”张叔拍着桌子,眼神里透着委屈。

桌上还晃动着一杯未喝完的白酒,他的妻子叹了口气,低声说:“你再这样喝下去,迟早身体出问题。”


张叔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我这每天就两三两,没事儿,饭桌上喝点还能养生呢。”


可几个月后,张叔的身体给出了答案。


体检报告上,鲜红的“肝硬化”三个字,刺得他一夜未眠。


他开始回忆起那些“饭桌上的小酌”,是否真的如他所想——无害甚至有益呢? 


长期吃饭时喝二三两白酒的人,身体最后会变成怎样?今天,小鹿就来告诉你真相。



小酌怡情?真的吗?

白酒,作为中国人餐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眼中不仅是调节气氛的媒介,更被赋予了“养生”的光环。


有人说,“喝酒能活血化瘀”“小酌有益健康”。但这些说法真的靠谱吗?


1. 白酒中的“养生说”是误区

很多人说,白酒中的活性物质,比如酯类、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这些说法并非完全错误,但重点是,这些物质的含量微乎其微,几乎不足以对身体产生明显益处。


而白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却对健康有着明确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 ,与60多种疾病直接相关,包括肝癌、胃癌、食道癌等。


即便是“适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2. 每天二三两白酒,实际摄入了多少酒精?

以42度白酒为例,每100ml含约42g酒精。


二两白酒(100ml)相当于摄入42g纯酒精,三两则是63g。


而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超过40g酒精/天的男性,肝硬化风险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3. 酒精如何一步步伤害身体?

酒精进入体内后,需通过肝脏代谢。


代谢过程中会生成乙醛,这是一种致癌物质。


长期饮酒会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引发慢性炎症和肝细胞损伤,最终发展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酒精还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溃疡,甚至损害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



长期吃饭时喝白酒,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1. 肝脏受损,肝硬化风险激增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但它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


长期摄入酒精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最终形成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很多人直到病情严重时才发现异常,而此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 消化系统不堪重负

白酒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饮用会加剧胃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引发胃出血。


频繁饮酒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营养吸收效率,影响整体健康。


3. 心血管系统的隐患


酒精会让血管短暂扩张,但长期饮用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风险。


研究表明,每天饮用40g酒精,脑卒中风险会增加35%。


4. 神经系统的慢性损伤

酒精会麻醉神经系统,长期饮用不仅会损害记忆力,还可能诱发酒精性痴呆。


大量酒精摄入会干扰睡眠质量,让人看似“睡得香”,实则深度睡眠减少,第二天依然疲惫不堪。



饭桌上的白酒,怎样才能少伤身?

既然白酒对身体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滴酒不沾”?


事实上, 完全戒酒当然是最健康的选择 ,但如果暂时无法做到,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白酒的伤害。


1. 别空腹喝酒,保护胃肠道

喝酒前可以吃点主食,比如米饭、面条,或者喝一杯牛奶,形成“保护膜”,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


2. 控制量,尽量减少酒精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这大约相当于男性饮用半两白酒,女性饮用四分之一两白酒。


超出这个范围,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


3. 酒后避免“错误行为”

很多人喝完酒后会犯一些错误,比如立即洗热水澡、倒头就睡、或者吃某些药物。


比如,酒后洗澡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诱发晕倒;而头孢类药物与酒精结合,会引发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4. 喝好酒,远离劣质酒

劣质酒中可能含有甲醇、杂醇等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纯粮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性。



健康的“酒量”是零

如果你真的想养生,不妨把酒杯换成茶杯,用温暖的茶香代替刺鼻的酒气。


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每一天对身体的珍惜。


我想问问大家:今天的这杯酒,真的值得吗?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