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记忆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那么将历史记忆融入当代生活则是最好的纪念和传承。在长春东部有两处工业风地标,不仅铭刻着城市的工业记忆和几代人的奋斗情怀,还与时尚元素有机融合,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熠熠生辉。
来到东新路与东盛大街交会处,一条会说话的路,便可以带你穿越时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春二道区工业文化大道”的字样。一身金属色泽的工业大道,从这里一直向东延伸,直至东环城路。
以游标卡尺为设计元素的“辉煌之门”,高高地矗立在这条大道的起点,仿佛走进去便能开启一段时空旅程。大道两侧平坦舒适的步道都是用石材铺装的胶片造型,为整个环境增添了古典庄重的气质。那些由各种机械零件组合而成的图案一身锈色,充满浓浓的年代感。既有齿轮组合成的地图,又有齿轮和螺丝帽拼成的钟表;既有矗立在半空的发动机风车,又有多个金属人组成的“行走的时间”;还有以乳白色为主色调的“电车回忆”主题景观,就连路灯也做成了螺丝钉的形状……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引领人们重回那个工业时代,重温昔日繁盛。
沿着大道向东走,南侧就是“长拖1958”——在长春拖拉机厂旧址上建起的文化创新产业园。昔日工业旧迹,已成城市新景。
来到“长拖1958”,我最喜欢去言几又书店。别看书店门面不大,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在开阔静谧的空间里,高高的书架或靠墙而立,或在中间呈半圆形铺排,读者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心仪的佳作,就像一条条在大海里自在畅游的鱼。书店中央设有直通二楼的旋转楼梯,金色的扶手,透明的玻璃,高大的穹顶,洁净通透,优雅华丽,从这里一直向上走,仿佛便能抵达知识的殿堂。二楼的环境清静而温馨,书桌精巧,盆栽别致,深吸一口气,书香与咖啡香交融……这里离时光最近,也最远。不论男女,无论长幼,他们沉浸在墨香里的身影,把时光拉得悠远而绵长。
“言几又”的另一侧是室内步行街,各种绿植让这里充满了生机。步行街两侧有饭店、咖啡馆,还有酒吧。一家烤肉店的门面足够“吸睛”:竹凳、木桌、纸伞、竹灯,看一眼便是满满的自然韵味。那些垂挂的条幅更是有趣,“围炉煮茶”“做个闲人”“无事小神仙”,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步行街的楼上也极具工业氛围,齿轮、自行车模型随处可见,让人瞬间就回到了那个车轮滚滚、机器轰鸣的年代。
走出步行街,来到室外,眼前是一个广场,鲜花簇拥的“青年一路向北”分外醒目。广场东侧停着一台年代感十足的拖拉机,这是当年由长春拖拉机厂生产的,如今早已完成使命、抵达终点,成为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广场另一侧是儿童乐园,喷泉、滑梯、秋千等,满足了孩子们的娱乐需要。
与“长拖1958”遥相呼应的,是位于东盛大街与阜丰路交会处的吉柴文化广场。这是一座极具金属质感和工业特色的开放式公园。广场甬路、主题文化墙和雕塑作品,都充满了鲜明的工业文化特质。中心浮雕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的工业发展,读来令人亲切而骄傲。广场内的路灯、雕塑、围墙等,都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就连墙壁周围的下水井盖,都是由大小不等的齿轮堆叠而成的。金属影壁上,还刻画了当年吉林柴油机厂辉煌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些主题景观,让老长春人记忆中的“吉柴”带着时光的温度,在我们眼前重现。
广场上还有多处用钢板墙围挡的不规则绿地,由高到低,错落有致,外侧设计成供游人休息的长椅。钢板墙上雕刻着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记忆……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坦克发动机模型,周围是一面半环形的钢铁浮雕墙,上面记录着吉林柴油机厂历史上的大事件,而旁边那些由大小齿轮、链条组成的图案,简直就是“吉柴”发展史诗的生动注脚。
在那些工业风的齿轮与雕塑之间,人们休息或漫步,踢毽子或跳舞,回首往事或追忆青春岁月……历史与现实在这里融合,人们能够感受到现代都市里传来的历史回音。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车间机器的轰鸣,可以听到时代奋进的脚步。这是“吉柴”的历史记忆,也是老长春的文化记忆。
钢筋铁骨的工业遗存,文艺时尚的潮流地标,在长春东城,那些老去的时光与新鲜的元素共同讲述着一段悠长又动人的故事,来到这里的你我都是主人公。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杨迪扉
审核:孟煜恒
统筹:朱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