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聚·向汕”·回眸】秦牧,引人瞩目的归侨作家

时事   2024-11-09 14:39   广东  


出了一个秦牧,这是潮汕,乃至广东的光荣。当然,更是汕头的光荣。

我们宣传和研究秦牧,要跟侨乡汕头联系起来,要与华侨文化联系起来,把秦牧打造成一个闪光的文化名片。不要小看了文化的力量,文化可以带火一个地方,影响一个地方,让这个地方广为人知,这就是名人效应。韩愈在潮州不过八个月,当然也做了不少好事,值得称道。但潮人所看重的更在于其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一千多年,弥久不衰,这种巨大的文化精神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秦牧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秦牧的影响远不止于广东,不止于全国,更影响及东南亚各国。他本人就是一个归侨,作品中有不少华侨题材。长期以来,我们对秦牧的认知,多局限于其散文方面的成就。可是,他的创作远不止于此。我们的研究思路不妨更宽泛,把秦牧放到更宽广的时空中来研究,把秦牧放到一个时代的背景中来看待,放到全国的范围,放在华侨的视野,探讨他对当下文学,尤其对广东文学发展的意义,探讨他与地域文化,与华侨文学的意义。

我认为,秦牧的创作阶段,如果从散文上划分,可以分为:1949年以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他逝世这三个阶段。

1949年前的创作,是他创作历程的开始,以杂文为主,他的杂文主要学鲁迅的笔法,有批判社会的力量,很富于战斗的精神。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他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成就秦牧文学创作风格的时期,其笔下题材广泛,抒写从容,尤以知识性和情趣性为人所称道。他创作的第三个阶段,其实也十分重要,此时似乎又回到了第一个阶段上的笔风,其重要性作品多带有杂文的意味,不疏离社会,敢于针砭时弊,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批判性的意义,尤其有一种反思的精神力量。这种反思的艺术价值,使秦牧的散文有了穿越时空的深邃。

秦牧诞辰104周年纪念暨研讨会现场

当然,与现代其他作家比,秦牧还有一种更鲜明而突出的特点,就是华侨文化。他唯一的长篇小说《愤怒的海》,就是我国现代文学中少数写华侨题材的作品之一。写漂洋过海的华侨,艰苦创业,与殖民主义者抗争,以及心向祖国,心系故土的动人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外华侨生活奋斗画卷。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我想,这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因为这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是他人生最难以忘怀的经历。他是以充沛的创作热情投入了创作的。那鲜活的人物,是他记忆里无限的牵挂和思念。都知道,秦牧以写散文为人所称道,所以,这部长篇小说,并未获得人们高度的重视。不过,我相信,好的作品是不会被埋没的,要了解那段华侨的海外历史,了解潮人漂泊异乡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披荆斩棘,克服种种困难的生存状态,这是一份鲜活的动人的见证。

秦牧已经淡进历史,他的作品仍存,在澄海樟林的老宅,如今已经被改成了纪念馆。前些年,有一个机会,我有幸走进这儿,静静感受这位名作家老宅的清风流韵。秦牧在这里度过少年的时光,后来即东南西北漂泊,可以说,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他是从这儿出发的。虽然,当时他的文学活动仍没有开始,但是,这里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之深刻,却是不言而喻的。

澄海樟林秦牧故居

与众多海外华侨一样,他对故土,对家乡风物始终念念不忘,这也是他创作的源泉。晚年时,他写有两篇散文,直抒胸臆,令人感动。在那篇充满自豪感的《敝乡茶事甲天下》中,他动情地说:“因为我的家乡潮汕一带,品茶的风气最盛,真可谓:‘敝乡茶事甲天下’。我从小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自然对品茶就懂得点门道了。……如果有人以为讲究品茶的,只是有钱人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汕头,常见有小作坊、小卖摊的劳动者在路边泡功夫茶,农民工余时常几个人围着喝功夫茶,甚至上山挑果子的农民,在路亭休息时也有端出水壶茶具,烧水泡茶的。从前潮州市里,尽管井水、自来水供应不缺,却有小贩在专门贩卖冲茶的山水。有一次我们到汕头看戏,招待者在台前居然也用小泥炉以炭生火烧水,泡茶请我们喝,这使我觉得太不习惯也怪不好意思了。那里托人办事,送的礼品往往也就是茶。茶叶店里,买茶叶竟然有以‘一泡’(一两的四分之一)为单位的,这更是举国所无的趣事。”一杯茶里,却也有他深沉悠悠的故乡之情。

在《故里的红头船》中,他写道: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腌制起来,风味极美。这种小蟹,各地都很少见到。据渔民们说:它只出产在咸水淡水交界的区域,我们有时喝到的河水也有咸味,这就可见,我们家乡离海很近,有时海水涨潮,是会倒灌进来的……

潮博中心的红头船

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老头子,站在河岸上,慨叹道:“这条河现在比以前窄多了。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从前,听老辈人说,这河是可以停靠很大很大的船舶的,从这里直达外洋州府呢!”

他还回忆: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他。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第宅,各个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颖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火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回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他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他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虽然,都是儿时的记忆,却是这般的生动而真切。时间越久远,他的记忆越深刻,越美好。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故乡,越是伟大的作家,故土的情结越深。秦牧,这位引人瞩目的归侨作家同样如此,故乡的情结深刻地烙印在他的作品。

潮汕以有秦牧而骄傲,而秦牧也以生为潮汕人而光荣!




文字:林伟光

编辑:林郁

校对:敏秦

编审:洁汶 燕春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

《汕头新闻》播出时间:

一套:19:33、23:00 

   次日 7:00、12:00

二套:22:30  次日 08:00 



汕头新闻
汕头融媒集团时政新闻栏目《汕头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