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安智慧”留给西藏最远的阿里 ——陕西援藏干部成功探索高原果蔬种植侧记

时事   2024-12-18 18:01   西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西藏,人们常说“远在阿里,苦在那曲”。然而,对口援藏开展30年来,一批批陕西援藏干部不畏艰难、不断探索,在阿里地区以实际行动,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来自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80后”援藏干部达会广正是其中一员。

  达会广,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高级农艺师。自2019年作为陕西省第六批短期援藏干部来到阿里,曾两次自愿申请延期,先后作为第九批、第十批援藏干部持续开展工作,至今在藏工作已满五年。

  面对阿里地区海拔高、条件苦、土地贫瘠的现状,达会广把在长安区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迁移”到阿里地区,积极探索果蔬种植,从常见的黄瓜、西红柿等瓜果蔬菜,到高原难以种植的草莓、百香果、火龙果,他先后栽培20余种果蔬,极大丰富了群众的餐桌,获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称赞。

2022年,陕西援藏干部达会广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指导樱桃番茄整枝管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功的背后,是每个默默付出的日夜。首次进藏的达会广,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他克服重重困难,自主开展草莓盆栽试验,积极与长安区农技中心沟通,成功调运保障试验用苗,终于在2019年12月上旬,草莓以亩均10万元以上的产值成功上市。

  在雪域高原,最常见的蔬菜就是“老三样”:马铃薯、萝卜和白菜。高原草莓种植成功后,达会广信心大增,他以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开展大棚蔬菜种植试验示范,先后筛选引进黄瓜、番茄、平菇、火龙果、柑橘、百香果等适宜阿里地区栽培的水果蔬菜20余种,同时开展越冬茬蔬菜种植试验。

  看到收益,阿里地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也加入种植蔬菜的队伍。在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当地政府为提高群众收入,修建了5栋温室大棚,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大棚产量极低。达会广在下乡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与其他援藏干部多方协调,解决农膜肥料等物资,帮助他们筛选优质马铃薯品种。有了技术支撑,当年马铃薯亩产达到了2000公斤,产值达2万元。

  达会广不仅深入群众家中传经送宝,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还手把手地传授育苗、施肥、管理等技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但阿里郊区的农户吃上了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就连革吉县、噶尔县、札达县边境的19户农牧民家庭,也发展起了以叶菜为主的家庭小型设施棚体,解决了边境地区吃菜难的问题。

  如今,科学种植的理念在当地群众中生根发芽。噶尔县生态农业园的设施水果发展到30多亩,蔬菜年均产量达到了43万斤,80%的农产品通过产品认证,满足了当地64.3%的市场需求。草莓大棚发展到15栋,亩均收入10万元,小小草莓已成为阿里地区乡村振兴的明星产业。

2021年,陕西援藏干部达会广为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组织分离配制培养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噶尔县狮泉河镇的蔬菜大棚里,35岁的姆朗坚参正在苗行间除草施肥。以前,他只会种植青稞,每年大部分时间还要放牧补贴家用,年收入2万元左右。自从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姆朗坚参被噶尔县新鑫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录用,负责草莓日常管理,每月收入6000多元。

  “多亏了老师教我们技术,我们流转土地既收租金又务工,不出远门就赚到钱了,大家打心眼儿里感谢他。”姆朗坚参说。

  进藏五年的近2000个日夜,从海拔300多米到4500多米,达会广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两次主动申请延期援藏,把“长安智慧”和“长安经验”奉献给雪域高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肯定:先后被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阿里地区“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援藏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离第二次援藏结束还剩下不到一年时间。达会广深知,只有让当地群众掌握了种植棚室果蔬的农业技术,才能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我打算把一些技术、理念等整理成册,让更多的老百姓接触到这些技术,希望他们通过设施农业增加收入,助力他们做好幸福家园建设者和边境守护者。”

推荐阅读

今天起售!


2024年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二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入围项目名单公示


阿里地区工会办事处2024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笔试成绩公示

更多精彩 

请关注“天上阿里+”视频号↓↓↓

来 源:新华网

编 辑:次仁德吉
责 编:任军龙
终 审:刘东升

天上阿里
阿里地区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投稿邮箱1362699244@qq.com,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