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加沙的今天,再次警醒了国人!这个人很关键!

职场   2024-09-11 15:21   山东  
在巴以冲突的残酷背景下,法新社于9月5日报道了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塔拉,在加沙的空地上滑旱冰时,不幸遭遇爆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粉色旱冰鞋,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残酷象征。

事发当天她想出去玩,起初她的父亲阿布瓦杰瓦并不愿让她外出,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的央求,让她在离家不远的空地上滑旱冰。在她父亲的眼中,这不过是短暂的妥协。然而,令她父亲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是永别前的最后一瞬。

塔拉的故事,是加沙这片土地上无数悲剧的缩影。以色列的炮火,早已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人间炼狱,4万多条生命,在战争的肆虐下化为乌有,更有上万人在废墟中被掩埋。而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也在缺水、断粮、无医的绝境中,与死神进行着无声的抗争。

而在这其中,儿童和妇女的伤亡尤为令人痛心。据统计,至少有16456名儿童和超过11000名妇女在以色列的所谓“行动”中丧生。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不少人在面对这些动辄几万的数字时,或许已经感到麻木。但塔拉的遭遇,再次撕开了战争的残酷面纱,让不少人再次猛然惊醒: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未来。那个小女孩,她或许梦想着成为一名滑冰冠军,或许梦想着长大后能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广阔与美好,但这一切,都被无情的导弹瞬间摧毁。

与此同时,这一悲剧也将我们带回那段中国遭受侵略的痛苦记忆中。这无疑再次警醒了国人,在国家大局的棋盘上,一个国家的崛起似乎总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淬炼,牺牲,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代价。正如电影《志愿军》中彭总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回望那段历史,的确如此。如果没有那一代英雄的牺牲与奉献,我们今天或许并不会比乌克兰或加沙好到哪里去。

1950年,美军对中国东北边境展开了疯狂的轰炸。丹东,这座宁静的城市,在短时间内遭受了22次轰炸,189枚炸弹从天而降,672条无辜生命就此消逝。美军轻描淡写地称之为“误炸”,毕竟,672人的伤亡对于美军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但对于每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那是整个世界的崩塌。

对于新中国而言,这更是无法承受之痛。一旦美国占领了朝鲜,那么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将直接暴露在美军的军事威胁之下,成为美苏争霸的前线。届时,中国的东北地区将面临持续不断的军事威胁,无数无辜的生命将在所谓的“误炸”中消失。

面对美国对中国东北边境的频繁轰炸和朝鲜战场的严峻形势,毛主席毅然提出必须参战的决策。然而,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反对。许多人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工业上远远不及美国,参战无异于以卵击石。甚至有人如张东荪等所谓知识分子,选择向美方泄露情报,试图通过妥协来换取中国的安全。

这一心态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当年波兰也是如此。然而,波兰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拼尽全力求了个“做炮灰”的资格,只能屈从于更强大的势力,换来暂时的安全。可惜,安全从来不是“跪”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始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实际上,毛主席看似“不可理喻”的参战决策,背后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他不仅仅是在面对美国,更是在面对中国的未来。如果当时不战,中国将永远被困于美苏争霸的棋局中,沦为西方强权的附庸。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毛泽东的果断决断,中国才最终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当然,毛泽东的远见卓识,绝非朝鲜战场上的短暂辉煌所能全然囊括的。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全国解放的燎原之势,这位伟大的领袖始终以一腔热血,矢志不渝地投身于中国的解放洪流之中。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带领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更在于他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并非是空谈,而是有实际行动的。

在秋收起义中,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他毅然选择与人民并肩作战。这一选择,不仅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铸就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钢铁之师。这支英勇的军队,从三湾到井冈山,再到万里长征、延安战役、百团大战、雄师渡江,甚至是抗美援朝和边境自卫反击战,他们始终无惧强敌,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福祉。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为无数中国人所传颂,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诚然,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并引领其走向胜利的关键,往往在于一位或几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而毛泽东正是这样的领导者,他以卓越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试想,若无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时,或许只能如羔羊般任人宰割。然而,有了毛泽东,我们的人民便如猛虎添翼,从战争的硝烟中傲然崛起,成为百战雄师、钢铁利刃和威武战神。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战略眼光之独到,也不仅仅限于烽火连天的战场,更在于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规划。他深刻认识到工业化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因此抗美援朝一役,不仅打出了国威,更换来了苏联的“156项工程”,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联美抗苏之际,他又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引入了西方的“43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工业血脉。这两大工业体系的融合与碰撞,让中国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筑起了国家安全的屏障,也让我们今日有了与平视世界的自信。

今天,中国已跃升为全球工业领域的佼佼者,不仅拥有隐形战斗机、掌握了独立建造航母的技术,并成功部署了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还构建了双套完备且独立的工业体系,一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另一套则设在四川的大三线地区。尤其是四川的大三线地区这套工业体系,不仅显著增强了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更成为了我们在应对极端挑战时不可或缺的战略备份。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为全球工业强国,离不开毛泽东当年那句“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带来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引领着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前行,最终实现了工业的腾飞和国家的发展。

所以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将会怎样?”答案很可能是残酷的。但我们幸运的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紧握命运的主宰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