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结束,还有60天左右的时间。
德阳,东方氢能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建设正酣,将于今年内分别达到投产条件和使用条件,全面建成后将打破西部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依赖沿海地区专业机构的窘境。
成都,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进入尾声,预计年底前完工,项目二期正在做开工准备。全面建成后将重点布局元器件、模组、车载智能终端、路侧终端等先进制造项目,并搭建专业化中试平台。
这是四川冲刺四季度的小小切片,也是四川抢占汽车产业新高地的生动缩影。业界一个普遍观点认为,汽车产业的未来,“上半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网联汽车。风口下,经济大省四川如何竞速?
依托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全产业链,“上半场”里,四川“氢”装上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并率先提出与重庆联合打造“成渝氢走廊”。“下半场”中,四川则向“智”疾行,在今年出台13条措施,专项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启“新跑法”
当下四川汽车产业
在新赛道上的“时速”如何?
还有哪些“提速”的空间?
怎样才能更加行稳致远?
往下共探
四川汽车产业前路“新风景”
“氢”装上阵
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规模居西部第一
在宜宾的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厂房外的一辆氢能智轨列车格外显眼。作为国内首列氢能智轨列车,该车创新采用了35MPa储氢系统和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加氢速度快的特点,可大幅度提升车辆运营效率,且续航里程更长,一次加氢可行驶200多公里,能够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长距离运营需求。今年8月,氢能智轨列车在宜宾智轨T1正式上线运营。这标志着宜宾智轨正式跨入氢能时代,也标志着四川绿氢产业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国内首列氢能智轨列车
无独有偶,成都在氢能车领域也有新突破。同样是在今年8月,四川省首批氢燃料电池市政洒水车在成都市新都区正式投用。据了解,本次投用的四台18吨市政洒水车搭载着成都企业荣创新能自主研发的110KW氢燃料电池系统,将在新都区核心城市区域运行并提供服务,只需加氢15分钟,便可实现续航400公里。
近年来,我省各地加快练“氢”功,为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贡献有效实践。
“通过十余年的深耕努力,四川已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并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打下了发展氢能产业的坚实根基。”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四川已成为全国极个别既有丰富的绿氢资源,又有全产业链布局的省份。
自2017年以来,我省以交通领域为先导启动氢能产业化应用,陆续在成都、德阳、攀枝花、乐山、内江、凉山、广安、雅安、自贡、资阳、南充等10余个市(州)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先后建成国内首个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和重卡示范线、西部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国内首个载人运行氢能智轨等。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706辆,示范规模位于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公交安全载人运行超4200万公里、氢能重卡累计安全运行超500万公里;此外,还建成了全国首个氢能综合智慧园区,并同步拓展氢能在分布式能源、飞行器、氢氨醇一体化等多领域的示范应用。我省已经成为全国氢能应用场景丰富程度位居前列的地区。
立足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清洁能源大省的资源优势,四川加练“氢”功,再度加码。
近期,我省将出台关于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支持各市(州)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在物流运输、混凝土运输、渣土运输、城市环卫、矿山转运、城际客运等领域优先购置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
“智”引未来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提速提质
在成都未来科技城里,一种“未来生活”正照进现实——自动驾驶小巴、智能网联公交车、无人巡检车等17类70余辆自动驾驶车辆、智能网联车辆及无人化服务设备,被应用于智慧出行、车路协同服务、无人巡检、无人配送等场景,穿行于成都未来科技城内的开放道路、科教园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等区域提供服务。
未来科技城智能网联交通示范区云控平台实时画面截图
“我们正在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智能网联交通示范区,按照‘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实现‘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融合发展,车辆运行数据和路侧感知数据统一接到云控平台上,为交通管理部门、公共车辆运营企业、作业车服务企业、园区物业企业提供数据和业务服务。”国汽智端(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如同“神经中枢”一般,协同路侧感知系统和智能网联服务平台,不仅能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精细化感知,还能进行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和事件处置,为车辆运行路线和运力分配提供优化建议。据介绍,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公交运行效率已提升10%,园区巡检工作效率已提升70%。
另一边,中德智能网联基地里,各类“聪明的车”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地的测试场上,常能看到各类自动驾驶模拟汽车在多种复杂场景里“迎考”。最新数据显示,该基地累计测试里程已近6万公里,服务企业45家,测试车辆381辆。其中,今年以来新增服务企业6家,新增测试车辆161辆。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两个案例,前者位于成都高新区,后者位于成都经开区,正是四川着力布局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研发中心的两大核心区。
近年来,四川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省内已聚集10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测试能力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同时,正加快打造集标准制定、检测检验、示范应用、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而作为住建部、工信部“双智”试点城市,成都已部署约8万个通信路侧单元,初步构建起“车、路、云”协同的车城网。当下,成都已落地中国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等创新研发平台,同时吸引了腾讯、百度等国内智能网联头部机构来川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此外,在智慧交通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成都还探索搭建了城市级“车城网”平台架构,现已汇聚19大类、5000亿条数据资源,可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实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7月初,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成都位列其中,是四川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各类资源汇集下、多重政策叠加下,成都也积极作为。日前,成都印发《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与示范运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将有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从“能跑”到“畅跑”
四川全力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研究显示,预计到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在电子信息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有效整合并运用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的车载芯片、软件系统等细分领域突破,培育“川字号”独角兽企业,这将有助于四川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事实上,已有四川企业开始行动了,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中瓴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开始,中瓴智行就着手研发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于2021年推出了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睿钛嵌入式虚拟化操作系统(RAITE Hypervisor),并在2022年实现汽车商用,成为国内首个发布并商用量产的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供应商。
中瓴智行基于国产虚拟化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演示产品
如果说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话题中,“技术创新”是高频词。那么在关于氢能车的讨论中,“成本”的话题热度也同样居高不下。下一步,四川将加快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明确氢能产业关键环节归口管理部门,支持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制备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推动出台氢能车高速免费、放宽路权等政策,并对氢气成本、氢能车购置、氢能综合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予以专项支持,力争推动氢气成本降至30元/公斤左右,加快实现氢能车综合使用成本与燃油车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成都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中,成都设置了降低氢气存储企业成本、降低氢气运输成本、支持加氢站建设等15个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另一边,《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则从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加强加氢站配套建设、优化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制定了10项支持政策。
如今,每天有数百辆氢能卡车穿梭于成都、重庆以及周边城市,在“成渝氢走廊”上疾驰。同时,在国内首条“车路协同”全线覆盖的智慧高速公路——成宜高速公路上,公众出行的智慧化变革也正在进行。与沿途更“绿”、更“新”的景色相伴,四川汽车产业正开足马力,奔向新的高地。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信息来源:四川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