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彩齐鲁又一春”2025齐鲁民俗春晚精彩上演

政务   2025-01-27 12:31   山东  

金蛇狂舞迎新岁,焕彩齐鲁又一春。1月26日晚,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承办的2025齐鲁民俗春晚精彩上演。

晚会深入挖掘山东的民俗文化,通过歌曲、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山东丰富的年俗、礼俗、非遗之美,展现多彩的民间艺术发展成果,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盛宴。

蛇年话年俗,兼容并蓄展现文化交融之美。晚会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讲述年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变迁中的新风貌,带领观众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探寻年俗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同时,烟台绒绣,淄博软陶泥塑、琉璃灯工,嘉祥石雕、曹县汉服等非遗传承人也来到晚会现场,展现了山东民间工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工艺技巧。

《鲁音乡韵》
《老少爷们扭起来》
《溜溜的幸福溜溜地赶》

《梦语人间》

晚会节目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经典与创新共筑视听盛宴。以山东各地方言为灵感创作的相声作品《鲁音乡韵》,乡音绕梁话家常,笑语连珠话年俗。海阳大秧歌《老少爷们扭起来》,在激昂的鼓点、变幻的阵式和翻飞的彩扇间,尽显粗犷豪放的地域特色,扭出了浓浓的乡情,舞出了新春的喜庆热烈。歌曲《溜溜的幸福溜溜地赶》改编自山东经典民歌《赶牛山》,既保留了传统民歌的特点,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元素,展现了山东儿女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戏歌《梦语人间》以“五音戏”为蓝本,通过重新编排和演绎,展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碰撞。两夹弦《公鸡过寿》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移风易俗为题材,在保持两夹弦传统演唱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鲁西南地区的方言和民俗元素,充满地域韵味。实景舞剧《上街里 过大年》以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舞台,取材于青岛里院的特色民俗,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青岛人“忙年”的场景化为舞蹈动作,利用建筑空间讲述年俗故事,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老街里院的新年趣。以武梁祠汉画像石为灵感创作的节目《一画舞千年》,让汉画“活”了起来,从博物馆走上舞台,让观众“穿越”千年,感受汉代弦歌盛宴。汉服秀《锦绣中华 汉韵华裳》由演员们身着“马面裙”倾情呈现,将传统汉服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生动演绎汉服的多彩风貌。

《公鸡过寿》
《上街里 过大年》
《一画舞千年》

《锦绣中华 汉韵华裳》

晚会特别设置“神州行 寻年俗”外景现场,走进威海荣成、潍坊寿光、菏泽郓城、青岛市南、西安阎良等地,各地的民俗专家携手主持人,与观众一起话年俗、享年趣。在威海荣成,俄罗斯留学生白丽莎体验石岛渔家大鼓、胶东大饽饽、威海剪纸……质朴而浓郁的胶东年俗让她深深着迷。在潍坊寿光,1500年前的《齐民要术》记载的年糕制作方法流传至今,成为齐鲁年俗传承不息的例证。在菏泽郓城和青岛市南,菏泽水浒好汉城中《水浒传》的特色年俗和青岛里院的风土人情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有“陕西山东移民第一村”之称的西安阎良谭家村,齐鲁民俗与三秦文化交融碰撞,山东大饽饽、山东大饼、山东大酱……以“山东”为名的特色美食和一首首山东童谣、一句句齐鲁乡音,书写着山东人“闯关中”的奋斗历程,诉说着“山东移民”与故乡割舍不断的情谊。

本场晚会通过山东艺术网、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以及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央视频、新华社、文旅中国、闪电新闻等4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在线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

编辑丨李颖  责编丨戚媛

来源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投稿邮箱sdswlysw@163.com

山东省文联
立足服务广大文艺家、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发布山东省各级文联组织及文艺家协会的文艺活动、评奖展演、人才培养、文艺惠民、工作动态;传播各类文艺成果、文艺评论;搭建文艺交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艺为民乐民惠民,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