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庇护所”,变成了春节印钞机

创业   2025-02-03 13:43   北京  

文/ 金错刀频道

题图/ 视觉中国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春节旅游,不出意外地爆了。


九寨沟等热门景区发布通知:一直到正月初七,门票已基本售罄。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热门博物馆,更是直到正月初十都没票了。



由于担心有损游客体验,三亚这两天还建立了“超时排队退票机制”,保证3分钟响应,30分钟预赔付,24小时内核实兑现先行赔付。


这种情况下,全国或许只有一种旅游,能让人耐着性子地排队,并且抢着掏钱。


那就是寺庙游。


大年初一,北京雍和宫迎来了第一批约4万人的香客。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吃过年夜饭就早早到此排队,在零下10℃的低温里静候了10个小时,从黑夜到天明。



杭州灵隐寺的盛况也不遑多让。除夕夜,当一般人还在家里看春晚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前往灵隐寺的路上了,把附近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年,“遇事不决,先整玄学”之风大起,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到头来,游客发没发财不知道,寺庙肯定是发财了。


上班上进不如上香,

求人求己不如求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还有九十分靠求神拜佛。


这股风气,近几年刮得越来越猛了。


巨量算数的监测指数显示,在2019 年,“寺庙”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


直到2023年,或许是因为刚度过了惨痛三年,“寺庙”开始不分老幼、不分地域地火了。



当时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和综合指数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了586.81%和351.06%。而在这些搜索人群之中,18-30 岁的年轻人从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增长到了44.9%。


原本只有中年人爱去的寺庙,如今变成了全体国人的“心灵庇护所”。


今年春节,寺庙的人气更上一层楼。


环球影城九曲十八弯的队列,在这几天的普陀山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



大年初一,有个在灵隐寺执勤的民警表示:找人的有十二三起,捡到了38张身份证。



为了让满天神佛感受到自己的诚心,许多人煞费苦心。


有的人执着于抢头香。



那些吃过年夜饭、跳过春晚直奔寺庙的人,大多就是为了先人一步上香。


大概他们也知道,近些年神佛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即便是24小时无休也难以完成信徒安排的KPI,所以早点许愿或许更能被神佛看见。


大多数游客则是尽量早早起床,默默排队。


早起的人,才有资格上香并进殿跪拜,否则只能隔着无数人头遥望神像,跪在殿外的石板上。



在队伍里平和地向前蠕动几个小时,人们终于看到了上香的希望。


但有时,也只是个希望。


一些寺庙因为香火太过旺盛,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给香炉围上了铁栅栏。如果人们想点燃香烛供奉给神佛,可能需要提前锻炼臂力才能将香扔进炉里。



如今在热门寺庙,一个香炉配一个或多个消防员,几乎成了常态。



河南的太昊陵,香灰多到更是需要出动铲车才能清理。


普陀山的子公司吉祥香业,有一年光香火销售收入就有3200万元。


一天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新衣服被烫出了洞。即便如此,人们也不敢有怨言,最多说一句破财免灾。


现在能让年轻人下跪服软并时刻保持平常心的地方,恐怕只有寺庙了。



寺庙卷起来,

比迪士尼还会拿捏人


昨天大年初五迎财神,寺庙游又爆发了一波高潮。


杭州的天下第一财神庙,位于西湖区北高峰山顶。凌晨时分,上香的队伍已经排出去两公里,后到的人找队尾都需要半小时。



天亮后,山下更是涌来乌泱泱的游客,携老扶幼,一步一个脚印开始爬山。



同一天,其他供有财神的寺庙也是早早就人满为患,差点挤破庙门。体重低于160斤的安保人员,都没资格参与组成人墙维持秩序。



置身人潮里,不禁恍惚:是不是全市的人都来拜财神了?



拿着几十块的香,许下几十万几百万的心愿,其实只是寻求一个心理安慰。


这一点,香客自己清楚,寺庙也心知肚明,并且一直投其所好。


最典型的是法喜寺护身符(香包)、灵隐寺十八籽和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


京东《2024年新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十八籽手串同比增速1000%。


再以雍和宫手串为例,各种颜色、大小、材质、花纹,应有尽有,但还是供不应求。


雍和宫还给不同颜色的手串,赋予了不同寓意,甚至还应用了马卡龙、半糖紫、樱花粉、象牙白等年轻化配色,打造出一系列佛门潮流单品。



人们买的(不对,应该说“请”)最多的手串,也是“多金如意”款。


但求富贵前程,不问俗世姻缘。


能不能遇见另一半无所谓,能不能被财神爷看到很重要。虽然被看到的代价不小,但这钱花得毫无怨言,正如网友所说:2000多的项链我看都不敢看,2000多的佛牌串珠我想都不用想,直接拿下。


除了拜财神、请手串,寺庙里其他和发财相关的元素,人们也会让它变得一目了然。



但也不是所有人去寺庙都是为了祈求平安或发财,也有人是为了打卡、探店。


对于这类人,寺庙也早已拿捏到位。


吃的方面,有传统斋饭,也有新兴的寺庙火锅。


杭州灵隐寺的素面,上海玉佛寺的素蟹粉,成都文殊院的仿荤菜……一到饭点,素斋窗口前面大排长龙。



靠一个简单的素斋面,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不知让多少餐饮老板意难平。



喝的方面,有寺庙咖啡,也有寺庙奶茶。


由于太过火爆,有的寺庙还呼吁:请媒体和网红不要再宣传了。



玩的方面,也有极其年轻化的文创、周边。


例如法喜寺推出的周边,有萌版佛祖、观音、济公,配上接地气又戳心的文案,比如“脱单天注定,表急表急”等等,反差感拉满。



寺庙自带的光环和心理暗示,结合还不算差的产品,让所有人抢着掏钱。


香火旺盛之下,掩盖不住的隐忧


2022年10月,一款名叫“木鱼”的App横空出世,冲上国内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二名。


后来又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比如手机烧香、3D转经筒、3D佛珠。



当下的人们无比需要精神力量,让寺庙游和相关生意越来越火。


在佛教四大名山中,峨嵋山、九华山分别在1997年和2015年成功上市。此外,普陀山、五台山也曾准备申请IPO。


寺庙生意愈发兴旺,但有时体验却没跟上。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过于拥挤的游览体验。像雍和宫,几乎要从地铁出站口开始排队,让人绝望。灵隐寺、鸡鸣寺、香积寺等寺庙顶流,在这方面也半斤八两。



其次是消费体验。很多寺庙原本就是4A级5A级国家旅游景点,光门票就不便宜。



有的碰到春节还要涨价,例如上海的静安寺,过年期间票价涨到100元。这还只是初二到十五的门票价格,初一门票则为200元,除夕门票价格更是高达1000元。当然了,为了避讳,他们管门票叫做“香花券”。


除了门票钱,还有一些法会、认捐、香火、法物,甚至出现“天价香”“天价功德箱”等现象,以及高价的“开光”“祈福”等服务。


问题在于,花了许多钱,全程却未必有多好的体验。



不过这些问题也并非无解。


2023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Meta总部,展开了一场“禅宗遇到AI”的主题谈话,曾在网上疯传。


更早之前,释永信还到访过谷歌、苹果。



拥抱世俗的高科技和管理手段,让少林寺的商业化走在了前面。


许多大型、知名的寺庙也有样学样。


上海的玉佛寺,在2005年和上海交大合作,成立上海交大玉佛寺MBA课程班,寺院中高级管理人员通通被送去进修。


2022年7月,灵隐寺的“智慧寺院”上线,功能包括审批统计、游客统计、日接待量、车辆管理、安全预警等。



寺庙搞数字化,看起来不融洽,但最终能解决许多自身痛点。比如参加活动需要排队、法会牌位需要手写、祈福灯火烛油存在安全隐患、认捐功德无法及时反馈证书。


有的寺庙,就会在旺季上线智能牌位、智能祈福灯、电子功德箱等,供人积攒赛博功德,缓解线下压力。


这些虽然只是一小步,但也说明总有办法改变和提升。


归根结底,寺庙不能光想着如何吸引人来,更要提升服务能力。


整活能力和服务能力,需要齐头并进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祥燎 | 内容运营 博文
| 主编 | 张一弛

今日好书推荐:
祈福求好运,并非全是虚无缥缈
好运,其实可以由自己来创造和把握
这本《好运》用概率推算人生的好运脉络
帮助你看清好运规律、创造好运机会!
原价49元,今日金错刀特价34.5元
一顿饭钱,给自己头脑充电!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金错刀
科技商业观察家。爆品战略提出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