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号称“甜蜜”的负担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
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
引发眼底、肾脏
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并发症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伤残
乃至死亡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俗称“三多一少”。
➊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➋ 食量变大
➌ 牙齿松动或者容易出现牙疼
➍ 体力下降
➎ 男性的性功能障碍
➏ 视力减退或者视物模糊
➐ 皮肤瘙痒
糖尿病的诊断:
1.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空腹血糖(FPG)水平≥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水平≥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01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02
2型糖尿病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03
妊娠糖尿病
怀孕期间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0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史;
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糖耐量受损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若不控制,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
1)健康教育—核心
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防治的正确知识,调整心理,积极应对。
2)合理饮食—基础
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少盐少油,戒烟戒酒。优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3)适量运动—手段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天,每天30分钟,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形式可为:快走、太极拳、骑车、慢跑、健身操、游泳、各种球类等,每周可2——3次抗阻力运动。有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需征询主诊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4)规律用药—武器
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注意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加药或停药。
5)自我监测—保障
糖尿病人必须监测血糖,常规可3个月测量一次,在血糖不稳定或药物调整期,次数适量增多,可达每天数次。此外,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
通化县融媒体中心
通化县广播电视台
投稿信箱:thxfb2017@163.com
编辑:洪思宇 徐 翔
初审:刘烨颖
复审:郑 晖
终审: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