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条人命填不满“政治火药桶” :特朗普空难指控暴露“美国病”

文摘   军事   2025-02-02 12:14   山西  

美国撞机事故的火光还没散干净呢,特朗普就已经开火了。1月29日飞机直升机相撞的惨剧刚发生不到48小时,67条人命的名单都没整理完,这位“二进宫”的总统先生就硬生生把悲剧塞进自己的政治剧本里——他说这不是机械故障也不是飞行员失误,而是"招工太照顾残疾人惹的祸"。一句话,这次撞机事故都怪奥巴马和拜登当年制定的政策!这种把还在冒烟的灾难现场直接改造成政治靶场的操作,简直把这个分裂时代最危险的舆论战术玩到了极致:用死人当子弹,用鲜血浇灌偏见。
说句实在话,现在连正经调查都还没开始呢。黑匣子刚送到实验室,飞机残骸还在河底泡着,可特朗普的"破案报告"却已经写好了:联邦航空局为了搞职场多元化,招了一堆"脑子不好使的人",结果把航空安全搞崩了。这话荒唐得就像火灾现场指责消防员衣服颜色不对——既没有证据链,连基本逻辑都不通。但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专门戳中某些人的爽点: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成"政治正确害死人"的道德故事,让"多元化威胁论"取代真正的事故调查。
这家伙搞这套可不是头一回了。从说加州山火是"没打扫森林地毯"引起的,到疫情期间让人"注射消毒液",核心套路从来没变过:专挑大家最慌的时候,用反常识的说法制造混乱,把自己包装成"人间清醒"。这次怼航空局,航空安全这种专业问题愣是被整成了"站哪边"的意识形态大战。
更可怕的是这种操作带来的连锁反应。政客在救援黄金时间撒播阴谋论,等于在公众脑子里埋地雷:等官方调查报告出来,不管说什么都会有人觉得是"政治操作"。不信看看前车之鉴:2020年印尼空难时,有政客造谣"飞行员被收买",结果家属集体抵制调查;2019年埃航空难时,波音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权威性就是在舆论混战中垮掉的。这次特朗普的指控,逼得FAA在救人关头还得出来解释招聘政策,本该关注搜救的公众注意力,硬是被扯到"该不该招自闭症当空管"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上——这对找真相简直是伤口撒盐。
这场舆论闪电战还暴露了现在信息传播的毛病:真相越模糊,谣言越锋利。在事故刚发生的信息真空期,特朗普团队用"多元化导致坠机"这种劲爆故事填满了空白。这招正好符合传播学里的"先入为主效应"——最先听到的说法最容易带节奏。就算过俩月调查报告说是机械故障,那些已经相信"政治正确杀人"的人也不会改口了。德国学者格鲁内瓦尔德说得对:"后真相时代的灾难故事,其实就是故事和真相的赛跑。"当政治玩家抢跑成功,真相就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但问题不只是特朗普一个人在演戏。这几年,美国从环保、疫苗到教育、防疫,专业领域越来越变成意识形态的战场。这次航空安全被政治化,不过是这个趋势的最新表现——按照"万物皆可政治化"的逻辑,说不定哪天连黑匣子数据都会被说成是"政府伪造的"。
要打破这种困局,光辟谣是没用的。当特朗普说"黑鹰直升机飞太高违反61米规定"时,官方不能只发声明说"那片空域根本没限高",还得费尽心思自证清白,比如实时公开空管录音,请民间专家参与调查。用透明对抗阴谋论,可能是这个怀疑时代最不得已的办法。
你看,华盛顿的河面还漂着没打捞完的残骸,但比飞机沉得更深的是公众对专业精神的信任。这次空难肯定会写进航空史,但特朗普的表演应该刻在另一块警示碑上:当灾难变成政治武器时,没人能躲得过子弹——因为大家全都在靶心上站着呢!这可不是一般的“美国病”!

↓ ↓ ↓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直播间和公众号

点赞和在看

一起来扩散

↓ ↓ 


俞快同行
俞快同行,是著名主持人、制片人俞洁发起,由北京中科金瞳科技有限公司缔造的生活服务类公号。主要面向俞洁新媒体账号粉丝和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类资讯、公益和商务服务,聚力打造有内容、有质量、有交互、有温度的“俞快大家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