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调侃,“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果断选择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果断选择求佛。”
有监测指数显示,2019 年“寺庙”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如今搜索量增长了368倍。
一方面,这与寺庙景区针对当代年轻人的观念创新有关,开始开设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方式,比如主题咖啡、开放咨询室、图书馆、国学班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年轻人想要暂时脱离日常生活节奏,缓解压力和焦虑的需求。
今年开始我也感受到了不断攀升的“身心灵行业热”。去年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输入“身心灵”字样,出来的通常是介绍各种方法工具,例如介绍冥想、正念的益处,颂钵音疗、植物芳疗、星座塔罗、瑜伽、催眠等等,以及书籍电影推荐类内容。今年不一样,同样的输入,会有不少内容是关于“身心灵赛道”,“身心灵IP”,“拆解疗愈行业”……诸如此类。尽管目前这还是相对小众的领域,但行业的被关注度肉眼可见地在明显增长。
不过,身心灵专业门槛不低,大师和小白的差异,不是在于上过多少课程,而是认知的维度高低,核心的稳定强弱,能量的级别正负,这些的累积与精进是日复一日的修行与成长,很难灵光乍现、一蹴而就。
商业化模式也很难是随便入门就开始吆喝带货,更多时候人们寻求的是启发与引导,帮助与支持。实体产品一定可以做,但会需要搭载有智慧的高维服务,单纯卖货是行不通的。课程与咨询也依然会有很大需求,其中带领者及其内容至关重要。
此外,很多人谈到身心灵,容易被“灵”所拉远,就很容易认为是那些飘渺的、玄妙的灵性内容,动不动就想到要修炼自我“觉醒”。然而,我们不要忽略“身”和“心”。简言之,前者是我们实在的肉体,营养、运动、乃至性的健康都值得关注,后者是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情绪与感受,需要觉察与调整。
在我看来,所谓修行,身心灵三者缺一不可,只强调一种有失偏颇,更会误人子弟,我们要做的是在行动中整合平衡。不要提及身心灵,就鼓吹追求觉醒悟道,或者搭载各类奇幻的神秘学元素,好像这样才显出自己有“本事”。
我们的心如果是出自爱,那么就会知道,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课,能够支持到每个人在自己的道路上体验与成长,是我们的本分。因为,“开悟之前,挑水砍柴;开悟之后,挑水砍柴”。
因此,回到最初的原点,身心灵行业的发展指日可待,无论商业化的形式是什么,业内要做的是从起心动念开始,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点,明白一切修行源于自我,从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整全性角度来探索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