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已死?

科技   2025-01-20 07:30   浙江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数据"一词几乎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我们是否过分夸大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是否真的已经"泯然众人矣"?

作为一个在数据领域工作了多年的从业者,我想分享一些最新的、有趣的关于大数据的发现,这些发现可能会带给你新的启示。

1、数据规模的迷思:你真的需要那么多数据吗?

很多人可能会对这个数据感到震惊:在Google BigQuery的用户中,90%的查询实际上处理的数据量还不到100MB。是的,你没看错,是MB而不是TB或PB。这个发现来自BigQuery的创始工程师Jordan Tigani的研究。

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数字:

  • 假设你经营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

  • 每天有1000个客户下单

  • 每个订单包含100个项目

  • 即使持续运营三年,产生的数据量也就1GB左右

有这么一个案例,说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CTO,他们投入了上千万建设一个"大数据平台",但被问到他们日常最大的查询数据量时,答案是:不到50GB。这促使我们思考:我们是否在追求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存储与计算的背离:云时代的新现象

在传统的数据架构中,存储和计算是紧密耦合的。但云计算时代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企业迁移到云端时,存储量往往会暴增,但计算需求却相对稳定

以全球某最大零售商之一的案例为例:

  • 迁移前的数据量:100TB

  • 迁移到云端后:30PB(增长300倍)

  • 计算支出:仅小幅增长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它暗示我们可能过度储存了数据,却并未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正如一位数据架构师所说:"我们就像数据囤积者,收集了大量可能永远不会使用的数据。"

3、"时效性衰减":数据价值的残酷真相

通过分析数千个企业的数据使用模式,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数据的使用频率会随时间呈指数级下降。具体表现为:

  • 24小时内的数据:查询频率最高

  • 一周后:查询可能性降低20倍

  • 一个月后:几乎很少被访问

Netflix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

  • 90%的数据分析集中在最近7天的数据

  • 超过3个月的历史数据仅占查询总量的2%

  • 这促使他们重新设计了数据存储架构,将冷热数据分离,显著降低了存储成本

4、数据治理的暗面:当数据成为负债

大数据价值密度很低,很多公司90%的数据没人使用,但长期占用主机和存储,每年的折旧和电费却是实打实的成本支出。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但令人深思的现象:有些公司刻意不公开其数据分析能力,以避免在法律纠纷中被要求提供相关数据。

一个真实的案例:

  • 某金融科技公司开发了先进的欺诈检测系统

  • 但选择不在公开场合讨论系统细节

  • 原因:避免在未来可能的法律诉讼中被要求提供历史数据分析

这提醒我们:数据不仅是资产,有时也可能成为负债。尤其各国隐私法规实施的背景下,过度收集数据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5、硬件革命:单机性能颠覆分布式计算的神话

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大数据"的定义标准:

  • 2006年AWS最初的EC2实例:1核心,2GB内存

  • 现在的标准实例:64核心,256GB内存

  • 高性能实例:最高可达24TB内存

这意味着什么?以往需要分布式系统处理的数据量,现在单机就能轻松应对。我最近听说的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某电商平台原本使用Hadoop集群处理每日订单分析:

  • 数据量:约2TB

  • 处理时间:4小时

  • 运维成本:每月十几万

迁移到新一代单机后:

  • 处理时间缩短到1小时

  • 成本降低80%

  • 维护复杂度大幅降低

6、"数据驱动"泡沫的破灭

NewVantage Partners的调查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趋势:声称自己是"数据驱动型"的企业比例持续下降

  • 2017年:37.1%

  • 2023年:31.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下降?一个典型案例来自某零售连锁企业:

  • 投入:数百万美元建设数据平台

  • 培训:要求所有管理层"数据驱动决策"

  • 结果:决策效率反而下降,因为过度依赖数据导致决策流程变得僵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数据驱动"不是盲目崇拜数据,而是要平衡数据分析和业务直觉

另一个好消息是,虽然号称“数据驱动型”的企业比例在下降,但大数据的投资仍在增长,说明大数据在合适的土壤正发挥出更加务实的价值。

7、数据项目失败跟大数据本身无关

最后一个发现可能是最具启发性的:93%的受访者认为组织和流程问题是数据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技术问题仅占7.5%,这说明很多公司低估了数据文化建设和流程再造的难度。大数据离技术太近,离业务仍然太远。

一个大型保险公司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 投入:招募了50名数据科学家

  • 技术栈:最先进的AI/ML平台

  • 问题:项目进展缓慢,ROI低

  • 根本原因:数据科学家不理解业务,业务人员不理解数据

改进措施:

  • 重组团队,让数据科学家直接嵌入业务部门

  • 建立业务专家和数据专家的配对机制

  • 结果:项目成功率提升3倍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数据并没有死,但我们需要以更理性、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它

关键启示:

  • 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大数据"解决方案

  • 数据价值不在于量大,而在于用得其所

  • 技术不是主要挑战,组织和文化才是

  • 需要平衡数据收集的成本和收益

  • 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未来的方向:

  • 从追求数据量转向追求数据质量

  • 从通用解决方案转向场景化应用

  • 从技术驱动转向业务导向

  • 更注重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

  • 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

最后,我们应该牢记:真正的数据革命不是要收集更多的数据,而是要更智慧地使用数据。最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如何使用它。

    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与数据同行
专注于普及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技术、数据智能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分享业界专家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