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塑长江 | “净塑未来--废弃物中的生命回响”艺术展

民生   2024-11-01 14:13   海南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GmbH,简称GIZ)是一家德国联邦政府企业,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教育。同时,GIZ与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携手,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的塑料污染问题,"净塑长江—赋能塑料回收"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由AEPW委托,GIZ负责执行,旨在优化长江流域城市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及基础建设。与此同时,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便以“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共生”为使命,积极构建全球化、开放性的海洋保护公益生态平台,此次也与GIZ紧密合作,聚焦于长江沿岸苏州区域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

为了生动展现塑料污染的现状及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GIZ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共同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这场艺术展不仅是对塑料污染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净塑长江”项目的一次生动展示,它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这场艺术展中,艺术家付军胜接受了委托,创作了一件以苏州水域保护为主题的艺术装置,聚焦塑料污染问题。他深入苏州各地,收集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如塑料袋、一次性餐盒、渔网、瓶盖等,这些低值塑料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材料。

在创作过程中,付军胜巧妙地运用了这些低值塑料废弃物,模拟出水面波纹和气泡,以及水底的底质,营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水环境。他利用这些塑料废弃物,通过精细的拼接和组合,展现出了水体的灵动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水世界之中。

在动物塑造上,付军胜选取了分布于长江水域的七种珍稀物种,如长江江豚等,使用PHA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动物模型的框架,并用塑料瓶盖进行填充。其中,功能性灭绝的白暨豚特别使用了白色瓶盖,以此纪念这一濒危物种。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这些珍稀物种的美丽与灵动,也凸显了塑料污染对它们生存环境的威胁。

为了收集足够的瓶盖,付军胜亲自探访了多个废品回收站,联合三名支持人员从两吨塑料瓶上花费两天拧下四麻袋瓶盖,并细致地进行清洗和分类。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环保行动的艰辛与重要性。在创作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太湖沿岸的废旧渔网,决定用它替代原计划的材料,以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

此外,付军胜在废品回收站的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了一只破损的粉色小熊,这只小熊成为了他作品中的又一亮点。他将这只小熊融入作品中,让它在“水底”静静地躺着,仿佛在等待着人们的拾回,以此呼吁人们重视日常生活中废弃物给自然带来的负担。

这件艺术装置不仅是对塑料污染问题的警示,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呼唤。通过这件作品,项目组希望人们深刻感受到塑料污染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意识到保护长江、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保护海洋、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时,它也展示了“净塑长江”项目的成果与愿景,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净塑未来--废弃物中的生命回响”艺术展由“净塑长江—赋能塑料回收”项目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联合发起,此次活动也受到了艺术家付军胜、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 苏州城投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捡拾塑料追溯平台——塑行纪、微构工厂、苏州泛博增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云来阁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该展览旨在通过艺术的独特视角,唤醒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塑料污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反思。

“净塑长江—赋能塑料回收”项目由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负责执行,与苏州的地方政府合作,联合当地与塑料废弃物管理生态系统相关的企业、教育机构和当地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提升区域内的废弃物管理水平,促进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公众参与及废弃物清理,减少塑料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感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

劲草同行计划、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对蓝丝带提供支持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和公众为主体,拥有志愿者人数最多,以保护海洋生态为目标的公益性社会团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