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1日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主要目标:
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五大领域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 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
● 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 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 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 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 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
● 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 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
●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 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
●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 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
●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 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 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
● 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 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图片来源于央视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 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
● 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
● 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
● 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 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
●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大环节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 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
●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
●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
● 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 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 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
● 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 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
● 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 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
● 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
图片来源于央视
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
● 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
● 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
● 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
●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
●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
● 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
专家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表示,这次文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两个字。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把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这有利于进一步塑造我国的发展新优势,打造更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图片来源于央视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说道,《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纲领性文件已经出台。下一步,要加强中央统筹,建立健全全面绿色转型协调机制,做好科学评估与判断;要强化综合协调,增强政策一致取向,确保相关部门的绿色低碳政策发挥出“1+1>2”的作用。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提到,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据主体地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带来电网负荷管理、储能技术提升等技术挑战,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北京大学副校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认为,上述部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会为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成熟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开放新能源等要求,也为下一步能源行业新型商业模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方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苏利阳指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动能。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期,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和消费的再平衡。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孕育新的发展机遇,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空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益社》
1.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标志、广告、商标、程序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官方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本站作者投稿文章仅为资源共享、学习参考的目的。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