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太污了?家长要求从课本中删除:更可怕的事还在发生……

教育   情感   2024-09-19 15:18   广东  

又见面啦,我是柚子大叔。

唐代诗人杜牧不会想到,去世1000多年后,自己还是难逃“网暴”。

他更不会料到,在若干年后的21世纪,竟有人要帮他“改稿过审”。

而这一切,只因他的代表作《山行》。

经典名作,躺着中枪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经典名作《山行》,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背诵过。

短短28个字,一幅山林秋色图就已跃然纸上:

深秋时节,我沿着山间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透过云雾隐约看到了几户人家。

我情不自禁地将车停在小路边,只因傍晚时分的枫林美景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

因文笔细腻、简单易懂、亲近自然,《山行》一直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必读篇目。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这首诗被一些家长投诉举报了,理由是:太污!

他们矛头指向“停车坐爱枫林晚”,认为“坐爱”的谐音会让孩子想歪,有明显的性暗示。

对此有家长建议,直接把这首诗从教科书上删除。

还有家长提出了“折中的方案”,把“坐爱”改成“坐看”“坐赏”或“因看”,保留原意又不会让人想入非非。

举报的事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热议:

“明明是自己太污,跟诗没关系”

“教了几十年书,从没遇到小学生会曲解这句诗的情况”

“要是顺着这个思路,‘叫孩子上床睡觉’这句话也得改”

乘兴而作的诗被曲解到十万八千里远,杜牧都要喊冤了!

古诗之美,何以成“污”

好好的诗词被想歪,甚至被家长要求“删除”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李绅《悯农》的“锄禾日当午”;

苏轼《春宵》的“春宵一刻值千金”;

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日照香炉生紫烟”;

杨万里《小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叶绍翁《游园不值》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句子,要么描绘出耕作的场面,要么感慨着时光的易逝,要么还原了眼前的景色。

如此绘声绘色、适合启蒙教育的诗词,横看竖看都和“污”扯不上关系。

可在有的家长眼里,这些诗充满了性暗示,会让孩子早熟早恋,会把孩子教坏。

我不禁想问:

因为一句诗就学坏,这到底是高估了孩子们的幻想能力,还是低估了大人正确引导的力量呢?

一首写景的诗,不至于让孩子们联想到不好的、不该想的事情。

那些奇怪的谐音梗,如果没有人故意去教,孩子大概率是听不懂的。

戴着有色眼镜去解读,把一些美好的东西打成“糟粕”,这真的好吗?

一碰到不顺眼的东西就随意抵制甚至破坏,这么做就不怕教坏孩子吗?

教育好坏,人是关键

202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教材”事件,让不少家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提高警惕是好事,但我们不该草木皆兵,更不能矫枉过正。

什么是毒教材?落后陈腐、引人向恶、夹带私货的才是毒教材。

如果内容没问题,纯属大人过度解读想多了,那删改教材的诉求同样也就“想多了”。

如果鸡蛋里挑骨头,随便找个由头就大删特删,那孩子们的语文课本还能剩下什么?

一位作家评论道:

“如果教科书上的几句诗词、一个故事就能让孩子学坏,这个世界大概早就毁灭过不止一次了。”

教材的确重要,但还没重要到直接决定孩子好坏的地步。

忽略教育者的作用,只盯着教材抠字眼,这样的做法显然并不可取。

要我说,教育好不好,关键在于人,孩子是善是恶,还得看教育环境。

老师用心教,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家长用心育,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三观,两者缺一不可。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而非灌输,在于引导而非束缚。

图方便一刀切,把孩子塞进“真空”中,无异于蒙上他们的眼,自欺又危险。

真为孩子好,就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真为孩子好,就应该尊重经典文学,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成长环境。

真为孩子好,就应该让他们拥有明辨善恶、厘清黑白、区分良莠、权衡利弊的能力。

只有知好而靠近,知坏而远离,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成长。

只有洁净心灵,不因噎废食,不关心则乱,教育才能成功。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多一些理智!
来源:柚子大叔(ID:edu383)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ht80299。
最后,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洁净心灵,不因噎废食

柚子大叔
关注【柚子大叔】,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与滋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