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
“七月流火”,进入酷暑七月的常用语。
尽管各种解释都在说,《诗经》的七月流火原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向西落,天气转凉,九月妇女该缝寒衣了。但民间的俗用也很普遍,感觉这最热的七月用“七月流火”形容,简直不能更贴切,于是七月常用“七月流火”来形象无处躲避的热热热。
七月的酷暑,自然不是一天来的,不断积蓄的热无法释放的热为解热而产生的热热热,在七月里把我们的空间塞得满满,而七月除了孩子可以暑假,别人还都要工作,并且很多工作是为消暑降温而做的。
早上出去买菜,见到路上湿漉漉的,环卫工人的降温洒水车四五点钟早已开过大街小巷,而随便哪辆济南的公交车都凉爽宜人,司机给乘客问好,自己却迎着刺眼的阳光送大家去要去的地方,保证大家“上班上学不迟到”。更有路边早点摊吆喝着,给匆匆的行人备好豆浆油条煎饼果子……人间烟火,七月也是热源之一。
夏日生活小景,见面搭讪说“热啊,今天又38度”,“是啊,赶紧买点菜,上班凉快去”。
而之前是说“去外面凉快凉快”,现在最凉快的是购物中心、办公室、酒店等等楼宇公共空间,虽然家里空调普及也普遍,但不可能会24小时恒温。
不过,家里的大大小小空调电扇七月使用率最高,夜半时,万籁俱寂只有空调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敢贪凉,只在小小的中厅开一个空调,睡觉的房间可以“借凉”,睡前默念: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而再醒来时,发现依然汗涔涔的,心静了,能助眠,温度没有降。
记得30年前的1994年7月里做一个直播节目,请大家热线参与,分享自己的解暑方式。有说上班前关窗子防止热气进来的,有说下午开空调保证晚上家里温度较低的,有说海边避暑的,这时有一位语速较慢字斟句酌声音出现在我的耳机里,说:我的消暑方式就是“心静自然凉”,现在退休在家,每天早饭后稍微活动一下,就坐下读书写字或者看稿,完全沉浸其中,基本感觉不到热了。
然后这位老先生还讲了“心境自然凉的”的出处,说,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去看望一位高僧,说那么热还做功课真是辛苦,结果高僧说“心静自然凉”。于是白居易有诗说: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酷暑时,听到这样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讲述,似乎也受到影响,燥热不再一般。
直播结束给“心静自然凉”先生回电话致谢。过了很久知道这位宋协周先生是资深前辈,在报社和出版社供职多年,也有诗集和小说出版。后来我的第一本“林雨一刻钟”节目文稿《小雨集》出版,宋先生还曾撰文书评,甚为荣幸。
此后30年间,逢到酷暑大家都说心静自然凉时,耳边常会有宋先生细言慢语“心静自然凉”的声音,也会间或在最热的七月电话问安。宋先生九十多岁离世,他并不知道一句“心静自然凉”居然被记住这么久,并且在很多时候成为我的生活态度。
这些年和大家一样都不易,尤其才过去的三年,心静自然凉和每逢大事有静气,成为座右铭一样伴随,当那些未知恐惧出现时,“心静”和心静产生的“静气”自我安抚,从风霜雨雪酷暑极寒中走脱,得以安然生活、走过一个个四季。
全球变暖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了,今天厄尼诺明天拉尼娜,各种影响天气,极寒极热都曾出现,也都曾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有时漫步济南那些保留不多的老房子老街巷会想:在没有空调电扇时这房子里的人是怎样酷暑中生活呢?
据说,那时没有那么多人散热,也没有什么车和空调,热是一定热,可晚上泉水边洗洗涮涮,回家躺在凉席上打着蒲扇静静心,也能一夜好睡。
又是心静自然凉了。
我们习惯说燥热和躁热,一个火字边,一个足字边。火字边的燥热是干燥、缺水,中医经常用这个燥来说明人身体的某些不适,而足字边的躁热是加入人情绪的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对于热的感受就是后者,足字边的躁热。
很多年了,在有些场合,我会不由自主地出汗。早些年以为是更年期作祟,现在则确认与心态心情有关。
我的手机连着运动手表,设定了高心率和摔倒等身体变化的提醒。有一次排队看医生,门诊室门口秩序有点乱,有几个人呼啦啦的涌进去,我貌似平静坐等,但感觉到自己出汗了,虽然当天的气温不高。接着手表滴滴高心率报警,提示心率超过设定预警。我知道这是烦躁引发的,是对于可能发生的加塞影响就医产生的焦虑,于是心率提速产生了一次预警。
后来,当我多次奔波去证明“我爸是我爸”的时候,遇到义正辞严要我按照规定走流程才能盖章的办公人员,这样的高心率预警又发生过一次。
因而再次确认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很低,一贯施行的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宗旨在小事前都实施困难,会身不由己烦躁和引发更敏感的身体反应。那时想,大概还是老老实实做社恐更加妥帖,不和人接触、不去办理事情,可能就心跳平稳心态淡定了。
这种躲闪的想法,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做到。不少真假社恐年轻人毕业后并不出去工作,在家里找份用电脑手机就能做的事,避免和人的直面接触。如果一切从头来过,我这个资深社恐可能也会这样选择。
才过去的六月高考,高考作文有如下的题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我看到这个题目马上的联想是,人工智能解决了很多技术的流程问题后,接下来还需要人机对接,人与人之间的直面接触经常会产生的实际问题可能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比如就医,互联网解决了前端的很多问题:可以异地就医,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可以选择医生和医院。甚至小程序还会提示几点到医院就医,地图会引导你迅速找到要去的科室,真是体贴周到省力。
但现实是,信息开放后大家都集中到自己选择的医院,经常我会用赶大集一样的拥挤来形容医院的人多拥堵,一位远道而来就诊的病人会有提着大包小裹的两三位家属陪同,医院门口的堵车很难缓解。并且就医过程不会如小程序引导的那么有序,很可能会遇到和你一样急三火四要加塞的人,初来乍到很可能在偌大的医院里找不到北和多次排队而奔波劳碌好人快累病了,还可能因为各种检查复杂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去医院排队等候,这期间难免遇到非程序而是人为的不愉悦摩擦甚至冲突,直到耐心消失殆尽,血压升高心跳预警。
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别的地方。
不争的事实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越来越简单越极速。才一年半载,我们就接收到那么多人工智能实现的信息,以至于有点人人自危地担心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AI所代替。
在现实中,技术层面能做的事越来越多,我们在很多事情上的感受也越来越好,但技术是由人来实施的,因而在实现技术的时候还会遇到人为的问题。
最热的夏天里,家里换了技术更新的空调。网络下单第二天送货,货到后以旧换新的师傅马上联系拆机,而安装师傅会电话预约安装时间。不得不承认这套流程行云流水般几乎无缝对接。
但由人执行的流程中,会良莠不齐,有时会给消费者并不愉悦的体验。给我家安装空调的工人最后收取材料费用的时候,明显有一个小作弊,我假装老糊涂看不出来没有和他掰饬,一来感觉每个人赚钱养家糊口不易,二来也避免自己的心跳再次预警。
最热的七月,安神养心防暑降温。
身体出现燥热症状时,医生会建议服用清热滋阴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源自情绪心态的躁热,则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找到心静自然凉的路径。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