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演变趋势|‌气相硅基负极生产稳定性研究实践

楼市   2024-12-31 06:02   山东  

锂电池负极材料背景、现状与发展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将逐渐无法满足要求,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成为企业追逐的新热点。硅基负极材料由于丰富的储量和超高的理论比容量正逐渐成为电池企业和锂电材料商改善负极的最优先选择,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但是硅基负极材料存在很多问题:
(1)硅材料粉化,体积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会使硅颗粒相互挤压、粉化,进而失去电接触导致容量迅速衰减。 

(2)电极结构破坏,对于硅材料来说,传统的粘结剂(如PVDF)无法承受其巨大的体积变化,使得活性材料从集流体上脱落,导致电极结构被破坏,电池循环稳定性很差。

(3)不稳定的SEI膜,体积效应会使SEI膜不稳定,体积效应还会使得硅表面SEI膜在充放电过程性中不断的破裂、再生长,导致库伦效率降低,电极的电子导电性变差,电池内阻增加等。 

针对以上问题,行业科研人员提出了很多应对办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材料纳米化 
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化是目前改善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利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维度、形貌各异的纳米Si材料,利用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和形貌,可以减小嵌脱锂过程的体积膨胀,缓冲内应力,从而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同时,纳米结构内部的孔洞可以促进电解液的渗透,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也有利于提高Si基负极材料的嵌脱锂动力学性能。 

虽然采用纳米化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体积膨胀的问题,提高电池的长循环稳定性。但是随着硅颗粒尺寸不断地减小,电极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这会使得首次库伦效率降低,不可逆容量增加;此外,尺寸纳米化会使电极的振实密度降低,活性物质负载量降低,限制其实际应用。 

纳米结构设计 
研究发现,对硅材料微观结构或者电极结构进行设计,人为地“制造”一些空间用来释放硅材料的体积变化,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1硅纳米线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纳米线与纳米颗粒材料不同:1)其电子的传输不必克服一连串纳米颗粒接触的界面势垒;2)这种一维结构能有效地缓冲体积效应。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2硅纳米棒 
为了缓解硅基负极材料在重复充放电的体积膨胀,硅纳米棒结构逐渐进人人们的视野中。1)硅纳米棒具有较高的高径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不仅为材料本身提供了自由空间,而且有助于其承受充放电过程中的物理应力;2)硅纳米棒结构能有效增大与电解液的接触反应面积。因此大大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库仑效率和循环性能。 

3硅纳米管 
近年来,基于对基础力学模型的定量分析,Song等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化的纳米结构的电极构型,以封闭的纳米管结构为典型,期望在锂化过程中,通过更有利的应力作用,能够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可逆的形态变化。同时,硅纳米管与电解液接触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锂离子的嵌人和脱出。基于硅纳米管结构及性能上的特殊性,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4中空硅 
尽管众多学者们制备了多种纳米结构的硅负极,但负极材料的团聚和脱落问题仍然存在。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发现,相比于实心固体结构,中空结构提供了用于体积膨胀的内部空间,可有效地缓冲因体积改变所导致的多种问题。此外,经理论计算显示,相比于实心结构,中空结构和核壳中空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承受更小的应力。因此,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空结构纳米硅负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5硅薄膜 
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以下优势:薄膜材料可以很好地缓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纵向的应力变化,从而保持电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超细颗粒组成的连续的薄膜可以增大材料与集流体的接触面积,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抑制游离硅粒子的运动。 

碳材料复合 
由于碳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电子导电性,因此常用来与硅材料进行复合来优化其性能,研究发现添加适量的碳材料不仅可以为锂离子提供传输的通道,而且可以增加锂离子的嵌入点位。此外,硅的嵌锂电位与碳类材料相近,通过与硅碳材料进行复合,可以很好地缓解硅的体积效应,提高硅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 

1石墨 
在硅负极中添加少量石墨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在石墨片及插入片层结构之间的硅颗粒组成的复合结构中,石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SEI层的有效基底,还可以防止硅颗粒的团聚,促进阳极的电子输运。 

2碳纳米管/碳纤维 
研究发现,将碳纳米管和(或)碳纳米纤维与硅进行复合时,可以为硅材料提供一个体积膨胀缓冲空间,进而降低体积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构筑形成的三维导电网络还可以提高整个电极电子导电性。 

3石墨烯 
近些年来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导电性、比表面积大(理论值为2630m2/g)、力学性能(比金刚石强40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有很多人将其用于硅负极材料中以提高电池性能。相比于纯硅纳米颗粒,以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构筑的电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 

4碳凝胶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碳凝胶,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纳米孔洞,形成了连续均一的导电网络结构,也可以有效地缓冲硅材料的体积膨胀和提升电子导电性。 

合金化 
硅可以和很多金属元素形成金属硅化物,这些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储锂容量普遍低于单质Si,但体积变化更小,有利于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从而获得优于单质Si的循环稳定性能。另外,Si合金往往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有利于改善Si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硅与金属复合形成的金属硅化物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金属元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不具备脱嵌锂活性,仅起支撑结构、缓解体积膨胀和提高材料电导率的作用,此类金属称之为惰性金属;

二是金属本身具有脱嵌锂活性,但是与硅充放电电位不同,因此它们的复合使得材料的体积膨胀在不同电位下进行,缓解由此产生的机械内应力,从而提高整个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此类金属称之为活性金属。另外,还有一些多元金属-Si合金负极材料,其中部分金属可以分别与S形成合金,部分金属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合金,作为缓冲基底。

气相硅碳负极生产批次稳定性监控研究实践

市场规模预测

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硅基负极材料应用从3C消费向动力电池领域拓展,预计2024年硅负极的市场渗透率也将突破长期以来1%的禁锢,步入上升轨道,市场规模将以39%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大,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0亿美元,整体市场渗透率也将达到10%左右。

体积膨胀大(主要痛点之一)

硅材料独特的合金化机制会带来不断的体积变化,根据研究报告与实验结果显示,当 Si 转化为 Li4.4Si时,其体积膨胀可达420%。这让 Si 基负极在应用中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即其脱嵌锂过程伴随着强烈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对电极结构产生破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电化学性能。这其中涉及的机理与 Si 基负极的工作原理一致,即 Si 的脱嵌锂过程发生的复杂相转变会带来不断的体积变化。在整个电极反应中,LixSi合金复杂的相转变在为 Si 电极提供了巨大的嵌锂容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和严重的体积膨胀(300%-400%),另外该膨胀过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人员通过原位 SEM/TEM 观测及相应的理论建模对各向异性膨胀进行溯源分析,其认为合金化反应前的锂化反应速率在不同晶面的方向上是不同的。通过观察 Si 纳米线的四种不同晶面方向的Li+流量分布,其发现Li+主导的流量均发生同一方向,和沿该方向的体积膨胀的倾向性正好符合。这揭示了硅负极材料膨胀各项异性的原因是非晶态 LixSi和晶体 Si 在 Li+离子流作用下发生方向不同的位移。


纳米化加碳包覆是解决硅负极膨胀的有效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只要将硅颗粒缩小至150nm以下,其膨胀率就会显著地从300%下降到30%左右,再将外层进行碳包覆,可以起到缓冲层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硅碳负极的体积膨胀。一般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高能球磨和脉冲激光沉积等方法进行硅碳材料的制备,而主要的包覆结构分为以下四种:(1)直接在纳米硅颗粒外包裹碳壳,类似汤圆一样;(2)在包裹纳米硅颗粒的同时留一层空间,类似鸡蛋一样;(3)用两块碳原料夹住纳米硅颗粒,做成类似汉堡结构一样;(4)类似西瓜一样,其中西瓜子为纳米硅颗粒,西瓜瓤为疏松石墨,而西瓜皮则为沉积碳。

多孔化设计也是有效降低硅碳负极体积膨胀的手段之一,其为硅碳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预留了孔隙,使整个颗粒或电极不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化。制造空隙的方法一般有:(1)制备中空的Si/C核壳结构材料;(2)制备Yolk-Shell结构Si/C复合材料;(3)制备硅海绵结构等。为方便研发人员快速对特殊结构设计的硅基材料进行膨胀对比评估,元能科技也推出了硅基负极膨胀原位快筛系统(RSS1400, IEST)。


采用适当的粘结剂也能够限制硅颗粒的膨胀,并有效抑制颗粒粉化,从而提高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传统型PVDF只依靠弱范德华力与硅基负极材料相连,并不能适应硅颗粒剧烈的体积变化。目前研究较多的硅基负极材料粘结剂是CMC和PAA等水性粘结剂,其中SBR/CMC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和分散性,已广泛用于石墨类负极的规模化生产中,而PAA分子结构简单,易于合成,并且科研人员发现:PAA可在硅颗粒表面形成类似SEI膜的包覆层,从而有效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因此比CMC更适用于硅基材料中。

新一代技术——采用CVD法的气相沉积硅碳技术是最近行业研究热点,成为了当今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新宠”。但气相沉积硅碳在产业化过程中也同样存在难点,主要在于多孔碳的选型、沉积设备和沉积工艺三个主要方面:

(1)碳骨架的好坏直接决定未来产品的量产能力,不同多孔碳需要和不同的石墨作为匹配,才能在电芯端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2)由于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因硅沉积不均匀、碳包覆不完善而导致性能较差。同时,回转窑的硅烷利用率较低,在量产上也会因成本较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而流化床虽然沉积更均匀、硅烷利用率更高,却需要设备满足高密闭性、高气压,才能满足小颗粒气态包覆,面临难以实现量产放大的困难。
(3)沉积工艺在小试中的相对壁垒较小,但是量产工艺一致性要求极高,百公斤混料,炉腔温度分区、腔体分压,沉积在腔体里的停留时间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使用相同碳骨架在相同沉积设备下采用两种不同的沉积工艺连续生产四个批次的气相硅碳粉体材料,利用元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粉末电阻率&压实密度仪(PRCD3100,IEST),对粉体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测定评估。


1. 测试条件

1.1 测试设备:

图1为元能科技自主研发的粉末电阻率&压实密度仪(PRCD3100,IEST),该设备可以在对粉末样品施加不同压力(最高可达5T)的同时,同步采集粉末样品的电阻率、电导率、压实密度等参数,协助科研人员研究不同压力对粉末样品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图1.粉末电阻率&压实密度仪(PRCD3100,IEST)的示意图以及粉末电阻率的两种测试原理

图2为元能科技自主研发的极片电阻仪(BER2500,IEST),电极试样直径14mm,可施加压强范围5~60MPa。可同步采集极片的电阻、电阻率、电导率、压实密度等参数,设备外观及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极片电阻仪BER2500外观及结构图

1.2 实验流程:

(1)粉末电阻测试

①准备2组不同生产工艺的硅碳材料,每组有4个生产批次,分别为GA-1、GA-2、GA-3、GA-4和GB-1、GB-2、GB-3、GB-4。

②在压强6~20MPa的范围内,以2MPa为步进间隔,保压10s,在压强20MPa-100MPa的范围内,步进20MPa,保压10s;在压强100MPa-200MPa的范围内,步进50MPa,保压10s;阶梯步进式地对以上两组硅碳负极施加压力,并利用PRCD3100自带的四探针电阻测试模块与厚度测试模块,实时记录不同压力下的电阻率与厚度变化,从而获得这两组硅碳负极的电阻率&压实密度随压力的变化情况;


(2)极片电阻测试

①准备由以上两组硅碳粉末制备的单面极片,分别为JA-1、JA-2、JA-3、JA-4和JB-1、JB-2、JB-3、JB-4。

②在MRMS软件上设置测试参数,选择单点测试模式,压强选择5MPa、保压15s,每张极片采样6个数据,软件自动读取极片厚度、电阻、电阻率、电导率等数据。

表1.浆料搅浆配方

2. 数据分析

2.1 粉末电阻分析:图3.粉末电阻率测试结果图4.粉末压实密度测试结果

图3和图4展示了2组采用不同制备工艺的4个生产批次的硅碳负极材料随压力变化的电阻率与压实密度的变化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硅碳负极材料的电阻率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逐步减小,表明大压力有助于降低粉体材料间的接触电阻,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子运输能力。其中GA的电阻率明显大于GB的电阻率,说明工艺B制备出来的硅碳负极的导电性优于工艺A制备出来的硅碳负极。对比同种制备工艺的不同批次的硅碳负极在不同压强下的电阻率,其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在小压强下的差别较大,不同批次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流化床的沉积工艺的还不够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粉体之间复杂的接触状态,小压力测试结果误差更大。在压强大于100MPa之后,GB的不同批次间的电阻率接近,而GA的不同批次间的电阻率还是有明显差异,制备工艺B沉积硅颗粒的均匀度比制备工艺A的高。

2.2 极片电阻分析:图5.极片电阻和电阻率测试结果

从图5的极片电阻和电阻率的趋势可以看出,使用GA制备的JA极片电阻和电阻率大于使用GB制备的JB极片电阻和电阻率,极片制备过程中虽然添加了相同的导电剂,但是活性材料本身的电导率和形貌等也会影响极片的导电性能,从而最终影响电池性能。且JA的极片电阻和电阻率的COV值都比JB的大,与粉末的趋势是相同的,由图3粉末电阻率的批次一致性可知,GA组的硅碳粉末均匀性较差,在浆料制备过程中不易分散均匀,制备成极片后,极片电阻的一致性也就更差(图5)。


2.3 扣电数据分析:

表2.扣电电性能测试结果将上述的极片制备成扣电并进行电性能测试,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而言,JA组的充电克容量大于JB组的充电克容量,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硅碳在沉积过程中,GA的硅含量比GB的硅含量高,所以JA组的充电克容量会比JB组偏高。其中JA-4的扣电数据与其他三批次相比异常,反推到粉末上,GA-4的电阻也出现异常偏高(图3),压实密度偏低(图4);同样,JB-2的充电克容量偏低,反推到粉末上,GB-2的电阻偏小(图3),可能是硅含量偏低导致。

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工艺和批次的硅碳粉末的电阻率和压实密度和最终的电池性能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这种关联性使得对活性颗粒粉末的电阻率和压实密度等参数进行检测成为了预测最终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累积一定量的生产过程中的粉末表征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建立起这种关联,从而能够快速判定批次异常,并预测最终电池性能。因此,对活性颗粒粉末的电阻率、压实密度等参数的检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企业推荐

供采信息 | 山东金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负极材料预碳化石墨碳化硅坩埚

供采信息 | 兰州金海成石化产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坩埚增碳剂,半石墨化增碳剂

供采信息| 吉林市北洋炭素炉窑有限公司炭素炉窑设备技术研发,制造,EPC总包

供采信息 | 青岛丰稔石墨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膨胀石墨、石墨纸

供采信息 | 内蒙古木子碳基大量供应石墨碳素产品

供采信息| 甘肃新鑫宜大量供应细颗粒石墨方

供采信息| 河南旭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正负极材料专用振动筛

供采信息 | 宁夏文顺新型炭材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石墨坩埚,石墨方,炉头电极,石墨电极,预焙炭砖,半石墨碳化硅炭砖,自焙炭砖,冷捣糊

供采信息 | 葫芦岛振东碳素有限公司生产煅后焦、针状焦、石油焦

供采信息| 河南力富特起重运输机械专往于高端智能起重机,欧式起重机、多用途起重机

供采信息 |山东永达环保科技主要提供负极材料石墨纯化废酸的回收提纯工艺及设备

供采信息 |郭氏集团四川津大坩埚耐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碳化硅坩埚、石墨化坩埚、石墨匣钵

供采信息|潍坊德尔生产气流粉碎机(气流磨)、气流分级机、超细粉碎机、立式机械磨、球化机、整形机

供采信息| 专业生产石墨电极,石墨匣钵,石墨增碳剂,柱状增碳剂,再生坩埚

供采信息| 常州欧朋干燥设备公司专业生产石墨烘干机,可膨胀石墨烘干机

供采信息| 生产生焦粉,煅后石油焦粉,石墨增碳剂,石墨化冶金焦

供采信息 | 河南锐能机械设备生产负极材料包覆造粒反应釜自动化配料、加卸料输送生产线

供采信息 |湖北中颐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揽窑炉尾气净化系统、烟气收集与处理、废气治理总承包工程

供采信息 |潍坊市友信粉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气流粉碎机(气流磨)、气流分级机、超细粉碎机、立式机械磨、卧式机械磨、球化机、整形机

供采信息 |安阳鑫之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温沥青,改制沥青

供采信息 | 连云港拓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低硫低氮石墨增碳剂,高纯石墨炭材

供采信息 |林机集团(吉林)敦化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有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工业园

供采信息 |济宁特炭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光伏用单多晶热场等静压石墨件及有色金属用石墨模具、石墨坩埚

供采信息| 辽宁众友石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天然鳞片高碳石墨、膨胀石墨,球形石墨

供采信息 |深圳市美景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环保产品研发、制造及安装服务和环境规划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供采信息 | 辉县市五星石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石墨匣钵,石墨坩埚等

供采信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经开区招商政策优惠

供采信息| 晟世泵业(山东)有限公司专业的污泥处理集成套装备研发、设计、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为过滤技术提供全套方案

供采信息|菏泽市卓艺塑编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吨包袋

广告位招商热线:13264594991

欢迎加入锂电负极材料交流群

进群方式

备注:公司名称 姓名 职务  电话

进群请识别二维码或添加13264594991



南墅石墨矿
石墨上下游产业链最新政策、产能、新闻动态! 新能源汽车、EV电动车、芯片、动力电池、锂电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石油焦、石墨烯、石墨电极、炭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