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赛。
作者 I 杨文静 王露
来源 I 投资界PEdaily
近日(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2024年施政报告,描绘了香港新蓝图。
当中,不少内容留给外界深刻印象:设立100亿科创母基金;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发展低空经济;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同时,香港抢人才加码,“高才通”新增人大、北航、北理工、北师大、南开、川大等9所内地大学,至此已向内地22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
而回顾过去,李家超对香港科创变化感慨良多:“破天荒成立了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政府资金,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抢人才、抢企业,成绩获得普遍认同。”
如同许多内地城市一样,香港也投身到新兴产业竞赛中。
香港新蓝图
100亿母基金拼招商
科技创新,正在被香港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李家超表示香港正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1、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香港特区政府将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2、优化创科创投基金。
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进一步提升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
3、发挥港投公司耐心资本力量。
引导和杠杆市场的资金,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和扎根香港。
此外,香港将制订香港新型工业中长期发展方案,推动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促进“政、产、学、研、投”紧密协作,构建香港新型工业合作平台,包括提供融资机会、促进新来港上市企业与本地大学开展创科合作。
推进第三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聚焦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吸引世界级的科研团队与本地院校合作;推出新一轮15亿元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鼓励更多机构资助院校研究;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吸引国际初创加速器落户香港,将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重点企业。
当然,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然是重中之重。具体来看,将从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强化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强化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拓展市场深化海外网络、优化证券市场、便利市民跨境金融安排、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提升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等方面着手。
而财富管理方面,香港将争取与中东等地区的大型主权基金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基金,投资内地及其他地区的资产。并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增加基金及单一家族办公室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种类。
优化证券市场,包括开拓海外新资金、争取企业上市、优化上市审批等,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争取短期内实现更多标志性的IPO。
产业方面则重点提及了低空经济、新能源、通讯科技、航天科技、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措施。包括:
香港特区政府将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制订低空经济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新能源运输基金预留约7.5亿元,并推出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资助试验计划;研究简化申请营办低轨卫星牌照的审批流程等;全方位提升香港临床试验能力及推动创新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等。
如此种种,令人期待。
新增内地9所大学毕业生落户
同时,香港“抢人大战”继续——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为了建立优质人才库配合发展,将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当中包括: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加入13个海内外顶尖大学至198个,把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其中,大公文汇网引用立法会议员尚海龙的信息表示,新增纳入“高才通”的九家内地大学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具体名单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为准。
这始于2022年《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轰动一时。根据规定,申请香港永久身份证条件之一是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而第一批内地有9所大学满足,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
这一计划对高端人才给予了极大程度的放松。申请人在提出申请前不需要获得香港企业的聘用,并且计划获准后可以在香港逗留24个月,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还可以在逗留期间不事先取得入境事务处的批准,自由从事和转换工作。在逗留期限到期前,可在网上提交延长逗留期限的申请,直至满足在港7年后,便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
随后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网公布“高才通”面向群体新增了3所内地高校毕业生——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后再次增加中南大学。至此,香港已向内地22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
除此之外,此次还同时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新增渠道吸引年轻及具经验而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还有新安排将设配额;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及延长本港大学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试行安排,为期两年等。
抢人抢企业
香港打响产业争夺战
字里行间,香港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回顾过去一年,国内创投圈与香港的联系愈发密切。这当中,港投公司留给大家的印象尤为深刻。
说起来,港投公司来头不小——旗下将管理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累计规模620亿港元,也被誉为“港版淡马锡”。
今年7月,港投公司投出首个项目——思谋科技。此后沿着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科技三个方向,港投公司短短3个月内接连出手了百图生科、银河通用、Galbot和Spark EV等多家企业。
同样轰动的一幕是7月初,香港科技园一次性与11家先进制造策略伙伴企业签约,其研发中心、运营及生产基地等将落地香港科技园,分别为——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洲先进同位素技术有限公司、宾理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恩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东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雅各臣科研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国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鸣啸信息科技 MIT(集团)、普渡机械人香港有限公司、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涵盖生物制药及设备、人工智能、机械人与自动化、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能源等,意向总投资将达到140亿港元,并计划提供超过2200个就业职位。
此外,香港还一举引入创投圈熟悉的黑芝麻智能、壁仞科技、元化智能、地平线、多点等多家明星企业。
根据香港最新公布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创科及工业局与引进办与超过100家有潜力和具代表性重点创科企业治谈好在香港落户或扩展业务,将在香港合共投资超过520亿元;而新的输入人才机制推出至今,香港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
正如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及:“抢企业,抢人才”。
抢下高端人才,拿下新兴产业,这是香港的关键一役。事实上,香港的焦虑也是全国不少城市共同的焦虑——产业升级浪潮波澜壮阔,要么掌握话语权,要么掉队落后。
因此,从更高处来说,这也是每一座城市的关键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