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反击欧洲对华加税,这一次我们决不能手软!

文化   2024-11-05 14:11   青海  
前几天欧盟对华电车加征关税终于落地,这对接下来的中国电车出海,算的上一次不算小的打击。毕竟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就中美欧三个,美国一直禁止中国汽车进入,欧洲现在又开始加征重税,如此一来,至少中短期内,中国汽车出海,还是要受到一定冲击的。

当然,很多人也有不同看法。毕竟对进口车加税,我们自己过去这些年也一直在搞,通过这种手法逼海外汽车公司本土化生产——这也是合资车企的由来。既然我们能做初一,那欧洲自然也能做十五。

这个有没有道理?其实多少还是有些道理。不过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看:

首先,不管是不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加税这事儿本身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哪怕不能完全阻止,也必须阻滞进度,降低程度。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博弈争取筹码。如果这么轻易就认栽,那后面欧洲势必得寸进尺,别说直接出口欧洲了,就是合资建厂,条件势必也会更加苛刻。

此外,我们当初通过加税保护民族汽车产业,逼海外车企搞合资时,我们的车企在欧洲并没有捞到过任何直接利益;而欧洲车企在中国捞了几十年,赚的盆满钵满,现在纵然呈衰颓趋势,但依然一年有数百万辆的市场份额。所以,把现在欧洲对华加征关税,与当年我们在汽车行业对进口车加征关税简单类比,本身是不合适。

不过以上都不是最关键的。这里面最要紧的一点,还不在于加税这个事儿本身,而是加税背后,是美欧在对华贸易制裁方面的合流趋势。

这几年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突飞猛进,而美欧则在去工业化道路上蒙眼狂奔,这种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中国工业体系已经对美西方初步呈现出碾压之势——反正按照现在这种趋势,如果充分自由贸易,基本上美西方残存的中高端工业,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被中国一网打尽。

这当然是它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天然就有贸易制裁的倾向——凭借自己的主要消费市场地位,以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逻辑,对中国进行贸易封锁和制裁。

对此,中国的应对手段是什么?战略层面的自然是提振内需和扶持一带一路新兴国家——中美金融战之所以打的热火朝天,实际上背后也有争夺财富重新定价权的意思,通过这种方法,来培育壮大自己的基本盘;而在战术层面,则是分化,将政治经济冲突较小的欧洲,与美国乃至日韩区别对待,对欧洲基于各种优惠照顾,以防美西方集体合流。

不过,理想虽然很好,但现实还是有各种困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欧洲被美国钳制太深——这一点在俄乌战争后表现的非常明显。

当欧洲不能自主,被迫受美国裹挟,它在处理对华经贸问题方面,就难免会滑向另一面——既不接受中国的笼络,而倾向于追随美国搞贸易封锁和制裁,通过打击中国的工业体系,来解决中国崛起造成的问题。

这就是这次欧洲对华电车加税背后的逻辑。电车加税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欧洲在对华经济政策方面与美国合流的标志。

这个就很危险。如果任由其发酵,那美欧就会合流——这也意味着美西方在对华经济制裁和封锁方面成为一致行动人。届时不光是汽车,其他任何商品出海,都将面对整个西方铁板一块的封锁和打击。

这就是这一战我们不能这么认了的逻辑。汽车只是个点,这个点要是就这么轻易退让,后面就是西方全面封锁制裁。而经济的全面封锁制裁也势必会蔓延到政治层面,结果就是新冷战。

所以我们必须反击。反击的方法,就是打疼欧洲,让经济已经半死不活的欧洲,因为无法承受中国的反击,而不得大幅妥协让步,并最终促使它在对华经济问题上,保持相对于美国的独立性。

那回到电车加税这事儿本身,我们应该如何反击?

初步的措施已经传出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通知国内汽车制造商停止在支持加征关税的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谨慎对待投弃权票国家,并鼓励到投反对派的国家投资。

这无疑是分化的手法。但这明显是不够的,不光力度不够,方法也有后患——谁知道他们背后是不是串通好了,一拨人唱红脸一拨人唱白脸?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分化,那他们以后完全可以有样学样,结果就是中国在这项制裁面前反击一部分国家,另一项制裁反击另一部分国家,表面上看都打击到了,实际上欧洲该得到的依然是统统得到,没有任何损失。

所以,还是得真刀真枪的把欧洲打到肉疼——尤其是这次头支持票的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内部有话语权的法国、意大利。而各路媒体自媒体也罗列了三个领域——豪车、红酒、奢侈品。

这三个领域确实挺有针对性,基本上戳中了法意两国的要害。当然,更大的要害也有——也就是之前跟空客签的大单。不过现在咱们已经不采购波音,本土的C919产量短期内还跟不上,所以空客大单缓一缓可以,砍掉一小部分也行,但大笔取消还不现实——毕竟国内航空市场还是有客观需求在。

那么,怎么在这三个领域反击法意?很多人说直接加税反击回去。但我觉得,光加税是不够的,甚至搞不好还有反作用。从技术层面看,在加税之外,我们还得有些其他手段:

首先,是豪车。这个加税倒是没啥问题。但其实随着中国只能电车的强势崛起,其是问界M9科技车皇的横空出世,欧洲豪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衰亡期。从今年的数据来看,不光宝马X5为首的BBA对标车型被M9打崩,更往上的从保时捷到库里南到劳斯莱斯都呈大幅下滑之势。

这也是很正常的,所有豪华都是建立在产品力基础上的。问界为首的华为系在科技方面遥遥领先的优势,对欧洲豪华车形成彻底的产品力碾压。以至于高价欧系豪车由过去的彰显身份的标志,变成了钱多人傻的象征。

富人虽然有钱,但也不傻,更不愿意被他们眼中的屌丝当成跟不上时代的土财主。当50万的问界M9彻彻底底的碾压一众欧系豪车后,富人们要做的,肯定不会是跟大众一遍遍解释劳斯劳斯的尊贵、帮其维护品牌价值,而是要么直接换车,要么催着华为赶紧上尊界或者问界9非凡大师版。

总而言之,加不加税,欧系豪车在国内市场完蛋都只是时间问题。加税最多也就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而已,加税自带的伤害效果不明显。

那么奢饰品呢?奢侈品的话,得一分为二的分析。奢侈品主要分两大类:耐用品(服饰箱包、手表)和非耐用奢侈品(化妆品)。

如果是后者,加税还是有效果的,虽然富人不会受影响,但对于普通大众,加税确实会降低他们对海外高级护肤品的购买欲望。

但如果是前者,效果就不大了。因为服饰箱包这类可重复使用的奢饰品,其最大的作用并非其使用价值,而是彰显身份品味的工具。而与豪车不同的是,这类奢侈品与产品力高度脱离,而与文明溢价紧密挂钩,所以目前国产是没有竞品的——在中国崛起完成,中华文化溢价超过欧美文化溢价之前没有竞品。

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加税,固然会在短期内逼得部分消费主义洗脑的中下层民众减少对中低档奢侈品的购买,但与此相对应,价格抬升也会增加奢侈品作为阶层划分工具的作用,反倒当大了其彰显身份、隔离下等阶层的标识作用,增加中上层对其之认可度。而这种品牌力的提升,又反而可以帮助欧洲奢侈品进一步提升价格,进而在营收方面予以弥补——总而言之,对这类靠贩卖文化溢价维生的奢侈品,加关税的意义是有限的。

那怎么办呢?个人觉得,倒不如暗地里适当放松对广州相关精仿行业的监管。在这类奢侈品的国民认知度已经基本构建完成的情况下,精仿的泛滥,既可以分流其部分购买力,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品牌力构成侵蚀——当富人们用以彰显尊贵的工具,被轻易的精仿出来,被一帮他们看不上眼的屌丝随意获得而且难辨真伪,这个品牌基本上也就会被他们抛弃。

这是针对这类耐用奢侈品最好的变相打击方式。服饰箱包这类奢饰品的品牌力并不构建在产品力基础上(实际上很多广州精仿做的比原版更好,以至于为了“逼真”而不得不故意降低品质),完全靠的是贩卖文化溢价。既然现阶段美西方文化溢价在这部分奢侈品消费者心中无法彻底消除,那通过精仿将其搞臭搞烂大街,倒也不失为一条反击之路——至于有些人说的知识产权?用来保护欧洲知识产权《中欧投资协定》不是被欧洲搁置了么?既然它自己不要协定保护,那怎么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就全凭咱们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欧洲的态度了!

最后,则是葡萄酒。这玩意,其实单纯加关税意义也有限。因为酒本身是一种暴利商品,葡萄酒本身也是带有一定文化溢价的,再加上中国真懂葡萄酒的人并不多,所以来自欧洲的葡萄酒,就比其他地方的同品质葡萄酒好卖——更不用说国产葡萄酒。

这就导致两个后果:第一,在低端进口葡萄酒市场,海外葡萄酒——尤其是法国葡萄酒有极高的溢价。我曾经亲眼见过报关单上到岸价格区区两三欧元的超低端葡萄酒,进口后照样能以五倍、十倍价格被卖出去——只因为它商标上印的是洋文、原产地是法国。

这种低端进口葡萄酒,你就是加征100%关税,对它销售影响也不大——因为国内外价差太大,多征的关税加进去,对售价提升的作用也是很低的。

至于中高端葡萄酒,除了那少部分真喜欢葡萄酒的人士,大部分购买饮用的中国人,很大程度上也是用来交际时装逼用的。既然如此,最重要的同样不是酒本身的品质,而是酒所体现的档次和逼格。就像茅台,大家喝茅台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喝(虽然它确实品质不错,而且有不上头的优点),而更是因为茅台能体现这一场酒局的逼格,体现饭局组织者对受邀者的重视。

这种情况下,你加了关税用处也不大,他们该买照样卖;就算因为加征关税,导致原先1000元的法国红酒变成2000,那资金充裕的不说,资金不充裕的,也可以降格一下,买那些原先500,现在1000的次级红酒——反正他们喝的也不是酒,喝的是1000元一瓶所代表的档次和逼格。

那么,对这一类,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从检验检疫角度入手。直接以商检、卫检不合格,变相禁止其进口就得了。至于为什么检验不合格——这个标准是中国定的,具体的检验也由中国海关负责,你不服你去找中国海关扯皮呗——反正中国也说了,要就欧洲加征汽车关税去WTO起诉,啥时候WTO出结果,这边中国海关就啥时候检验合格。你觉得WTO程序慢吞吞,所以有恃无恐;那不好意思,中国海关的设备也不先进,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改进装备和提升技术同样也有待时日——且等着吧!

总而言之,这次欧洲对华电车加征关税不是小事,甚至都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事,它不仅事关中国智能汽车的欧洲市场,更事关欧洲在中美经贸乃至政治博弈中的立场问题。所以,对此,不能简单的认栽,更不能将此视为一个行业的博弈,而应提到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待。

既然欧洲现在已经做了决定,那我们就应该予以相应的反击;虽然斗争范围上,我们要有所保留,将其局限在经济而非政治;但在斗争力度方面,我们一定要将欧洲——尤其是法国、意大利打疼、打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认清现实,搞清楚自己的实力和位置。如果轻易放弃,那结果就是纵容,接下来欧洲只会在对华贸易限制方面越来越肆无忌惮,越来越跟美国合流,最终被捆绑上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和封锁的贼船,甚至最终,加速东西方撕裂,和新冷战的形成。

所幸的是,智能电车领域,国内对合资和进口的清缴也还需要几年时间;新兴国家市场的出海更是刚刚起步,所以占领欧洲市场本身也不是当下要务——一句话,我们拖得起。可欧洲就惨了,俄乌战争以来,欧洲经济已经半死不活,接下来如果特朗普上台,那美欧贸易战又要大幅加剧,这时候如果我们再给它来点硬的,欧洲想平安度过这次百年大变局,恐怕就难了。届时国内矛盾激化,白左化的欧洲,就只能面临两种结果——要么对华妥协,经济上重归合作框架的同时,政治上在中美间实质性的大致中立;要么,现在这帮白左,以及被白左裹挟的政府,就等着被愤怒的民众,以及极右思潮下兴起的本土导向势力取代吧!

而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乐见其成。


原创不易,喜欢的读者,可以点击右下角“在看”支持,没有关注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本号


现在尺度越来越紧,为避免失联,请大家关注下云石君备用号:老云的空间,以后敏感的文章会在备用号中发。










云石
主要用于作者本人云石的原创文章发布。从历史与地缘角度解析中国崛起外部因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