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已成为全球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而是跨越国界,普遍存在于全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据11月19日Nature news的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已正式证实,物理学教授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这位曾宣称发现室温超导体的学术“明星”,因被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学校解雇。另外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罗切斯特大学调查发现迪亚斯至少在四篇研究文章中操纵了数据(manipulated data),包括现已撤回的声称发现室超导体的《自然》杂志上的文章,以及在一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中也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据悉,早在今年8月,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莎拉·C·曼格尔斯多夫(Sarah C. Mangelsdorf)已建议学校董事会终止对迪亚斯的聘用。今年1月初,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Claudine Gay)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校长职务。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她的任期仅持续了6个月零两天,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长。她提前离职的部分原因涉及种族歧视问题,同时她还卷入了一系列剽窃丑闻,其论文中多次出现未标注引号和引文的情况。遭到篡改论文数据和图片等学术不端指控,并历经8个月的审查后,2023年7月19日,审查报告公布当天,斯坦福大学第11任校长、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明星”专家马克·泰西尔-拉维尼 (Marc Tessier-Lavigne)宣布辞职——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同样也是哈佛大学,2023年6月,其商学院终身教授弗朗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因涉嫌研究数据造假,导致多篇研究被撤回,并被正式禁止入校及剥夺教授职位。随后,哈佛大学校长办公室于7月底通知吉诺,其终身教职正面临审查,存在被撤销的可能。这一举措若最终落实,将标志着哈佛大学首次解雇终身教职人员的纪录。10月28日,一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向媒体报料称,其就职的大学副校长在参与本年度省级奖项的申报过程中,疑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目前该项目申报已被该大学申请撤回。9月,陕西一大学教师实名举报其2名同事存在学术不端、科研不端的问题,同时指责所在大学对于职称评审使用学术不端成果推诿包庇。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针教授黄某某被指存在学术造假行为,1月19日凌晨,该校迅速发布情况通报,“……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2月6日,再次发布通报,“撤销黄某某校内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报请对涉及其学术不端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予以撤稿、撤项”。学术失范行为对高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它不单是侵蚀学校名誉的利刃,削减了公众对学校的信赖度,更可能搅乱学术领域的生态平衡。学术不端事件的频发,揭示了部分高校正面临学风浮躁与学术道德偏离的严峻考验。面对这一紧迫情况,国家层面已给予高度重视,并显著增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与纠正力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要遵循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的原则,突出“严”的主基调,对“论文代写买卖”“有组织打招呼”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从严从重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中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细则,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或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办法。美国顶尖高校所构建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对体系,是其维护学术原创精神与确保学术诚信的重要基石。这一体系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加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方面,或可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参考范例。段世飞和梁晶晶撰写的《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研究——以美国四所顶尖大学为例》,提炼总结了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的特征和可供借鉴的经验。该文写道,为保障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公正客观,美国顶尖大学制定了举报与受理、质询、调查、处罚等环环相扣的处理程序。(1)举报与受理。美国顶尖大学规定,人人有责任基于事实依据,采取多种途径,向受理单位指控潜在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举报主体多元化和举报途径多样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提升受理单位专业性和独立性,并保障参与者隐私安全。(2)质询。质询通过调查小组审核证据、访谈参与者、解决问题,以期初步判定指控真实性以及后续调查必要性。(3)调查。相关指控一经证实,美国顶尖大学将发起调查工作,旨在明确指控性质、违规对象和违规程度。调查结果需涵盖5点信息:行为性质、行为意图,事实证据和被告辩解,资金支持,处理措施,行为责任人。(4)结果与处罚。制裁机构及其成员根据行为失范程度、学生回应态度、事件不确定性因素等,采取不同层级的裁决或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警告、成绩制裁、创建学术失信记录、停学、开除和撤销学位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顶尖大学注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旨在打造学术诚信文化,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事后监督旨在保障审查流程公正规范,惩戒学术失范行为,捍卫学术研究底线。来源:段世飞、梁晶晶,《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研究——以美国四所顶尖大学为例》。该文同时建议,借鉴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制度,我国高校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扎根中国国情,抓紧制定和健全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相关法律政策,从起点环节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高等学校结合学校、学科、学生特点,补充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学习借鉴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章的内在逻辑,清晰界定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和边界,归纳不同类型学术失范行为表现,协商判定标准和共同原则,统一标准,凝聚共识。 面对学术不端事件,高校应当迅速、公正且透明地处理,以彰显对学术诚信的坚决维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对学术声誉、师生信任及科研生态的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根本,通过定期培训、案例警示等方式提升师生的道德意识。此外,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同样关键,包括完善监督体系、畅通举报渠道等,从源头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才可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主要参考文献:
[1] Nature news、《华尔街日报》、教育部网站、澎湃新闻网、各大学网站等。
[2] 段世飞 、 梁晶晶. 美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分析——以四所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例. [N].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
科研小助手官方QQ群:
一群:93646661(2000人已满);
二群:215216803(2000人未满)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amateur_198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