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的重要学术成果是:拍照留念发通稿

学术   2025-01-05 22:53   上海  

来源:整理自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雷宇 刘涓涓)

近几年,我国学术交流活动跨入繁荣期,每年举行的学术会议数以千计,与之相伴的则是学术会议泥沙俱下,偏离学术会议本义。


一项调查表明,仅约少部分被调查者对会议质量满意,国内的大部分学术会议已成“鸡肋”。


在网上,有学者吐槽,自己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足足一个多小时,各国代表轮番上阵,大赞头天的晚宴菜谱,由于完全听不到与学术相关的内容,许多与会者甚至选择到外面喝咖啡。


学术会议泛滥


曾有院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如果所有在中国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的邀请函都接受的话,一年到头恐怕不是在会场,就是在赶往会场的路上。这些感慨的背后,是近年来学术会议的泛滥。


会议茶歇

学术界,一个故事曾广为流传。


几年前,在某西部省举办的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两位“外国专家”演讲。但这两位“洋专家”的表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其中一位是当地某大学的英语外教,对论坛主题并无研究,演讲文章“借”自相识的老师;另一位“洋专家”原定下午发言,上午露脸后便不见人影。原来,这位“洋专家”一开始就要求只旁听、不发言。


国内打着国际旗号的学术会议,名字又大又空而且长得神似,但质量并不高,有人弄个项目,扛起一个旗帜,若是请来了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就可算是第二国的,再拉几个金发碧眼的人捧场,就敢冠名“国际学术会议”了。


学术会议“有研无讨”


怪现状之一:开幕式热闹,学术分组会难找人


很多学术会议开幕式,都有学会秘书长、承办大学的校长、专家委员会的领导参加。他们坐在台上,面对着大家,讲一番客套话,照完相就走了。


有一次,大会后有各种分组交流会,笔者特意赶去观摩,却发现这个分会场只剩下10多人,而当天的大会与会人员数以千计。


“这哪是学术会议呀,分明是一场领导与群众的见面会。”


怪现状之二:特邀报告一大堆,却无学术讨论


学术会议本来是讨论学术的地方,但现在国内的一些学术会议,特邀报告却特别多。实际上,常常是请一些“有头有面名人”大谈一下“战略”而已(所谓的“战略”已经谈了N年,还在复制大谈)。


怪现状之三:真正的论文作者不报告,请学生代读


笔者在分组讨论时提问,却发现一旦将PPT上的内容展开,演讲者常常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事后才明白,原来论文作者或指导老师常常不来参会,而是请一位师弟或者自己的学生代为宣读论文。


武汉一所重点大学的一位教授感慨,许多名人学者们一般在开幕式上露一面就走,不会参加后面的学术研讨。


学术会议的安排上,报告人按照是否院士、是否校长,院长,处长或者主任等身份排序,而不是按照报告的重要性、新颖性来安排。


学术会议变身集体旅游?


旅游胜地成了一些与会人士的参会首选。


“会后安排港澳考察活动四天三晚……”这是几年前一次学术会议邀请函上的附注。


滑稽的,会议时间只有短短两天,而开会地点甚至并不在港澳附近。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信息搜索一下随处可见。


会议茶歇


学术会议还是集体旅游?有人由此质疑。


有教授说,现在各种会议越来越多,除了少数全国性的学会主办的会议外,会议质量参差不齐:会议主题宽泛、参会人群复杂;多数人是为了旅游而来,甚至有些人决定参会与否的理由是“这个地方去没去过”;会议开到最后阶段,只剩下比较老实的研究生和主办单位的听众。


特别是一些国际会议,常常是花费了提供资助会议方的许多费用(包括来回的机票,酒店住宿费和会议注册费等),但参会者仅是在会场露了一下脸,照了几张照片,作为参会的证据。其他的一切时间均在提供资助会议方的安排下,游山玩水去了。


北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授坦承,这几年,自己慢慢也养成了一个“坏毛病”,接到邀请函一般先看会议召开的地点,“好玩的地方是首选,反正大多数会议内容也好不到哪里去。”


——————


归根结底,目前有绝大多数的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已不再是核心事项。


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即便没有新的观点和成果,也愿意参加专业学术会议。


有人则是出于“义务感”或“责任感”而参会,这些人或看在邀请朋友或师兄、师弟的“面子”上,而参会。


有人是因为开会可以与朋友们见面叙旧,或许还能顺便光顾一下当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而剩下的为了发表其新的学术成果和观点的学者,却成少数人了。这样看,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功能都似乎仅占三分之一。


如何让学术会议避免变成学术演出活动?或许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各位读者

科研小助手官方QQ群:

一群:93646661(2000人已满);

二群:215216803(2000人未满)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amateur_198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