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抵近尽头、只剩无望和煎熬的时候,自主选择从容而有尊严地离开,是“轻生”还是“重生”——尊重生命,重视生命?
琼瑶的遗书无数网友都看了,咱们不再转发全文,就贴其中两:
“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我们贴三段于死亡的诗句,或者说名言吧(其中后两位作者也都是“轻生”而死)。
第一段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墓志铭: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第二段来自三毛,是她作品中关于生命与死亡内容的摘抄: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人这一生,匆匆而过,若说真有所图,也不过是一份温暖。”
第三段来自瑞典DJ艾维奇,他也是年纪轻轻就成了世界巨星,然后“轻生”了。这是他歌曲中的一句话: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终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活一个值得回忆的人生”
好了,三段话贴完了,其中两段都来自“轻生”的艺术家。
以前有个散文儿,名字就叫“谁见过鹰的死亡?”
里面说:
“鹰是一种动物,我们谁都见过它的飞翔, 但谁都没见过一只鹰的死亡。祖父说:“鹰即使是死亡,也不会让人看见的,它们要飞到天堂里去死。”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见过鹰的死亡的人还蛮多的。不过,这段话当然就是以物(动物)喻人了啦——比喻那些像鹰一样的人。
所以咱们就得说说李白了,也说说李白的死。李白的诗篇里就经常出现鹰,大鹏,事实上,鹰或大鹏,就是他自己的影子……
很多人都听说过,李白是“醉酒捞月溺水而亡”。
史实大概率并不是这样的,不少文献记载李白是孤独老死在病榻上的。
我相信,“醉酒捞月溺水而亡”这一说其实就是古代的李白粉丝创造的浪漫故事。
因为所有他的粉丝都愿意相信,一个诗写的绝,酒喝的多,剑法高超又喜欢四处旅行的浪漫主义天才就应该是那个死法——在游艇上把酒喝高兴了,没带浮潜装备就去水中寻觅月亮,跌入湖中,消失不见了。
他去另一个空间里继续创作诗篇了。
大家不愿意相信,他是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瘦小枯干的小老头儿,孤独终老而死在自己病榻上的。
反正作为粉丝,我肯定不信是那样的。一个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人绝不会是那样死去。
这就是所谓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
你信谁,取决于你是谁。
前些日子,沙白死后,各种评论区里一大票网友像复读机一样留言,甚至留言的内容都完全一样:
沙白骄傲任性,不尊医嘱,不配合医生工作,自私地选择自杀,赞美与鼓吹自杀……
真的就像数码羊群一样复制、黏贴、转发赛博狼外婆们给他们灌输的信息。
可你们是人,不是羊啊。沙白的日记,病史,心路历程,视频,你至少应该先看完了,再去决定要不要复制、黏贴、转发“任性,不尊医嘱,不配合医生工作,自私地选择自杀,赞美鼓吹自杀”等等千篇一律的说辞啊。
你们没有思考的能力吗?你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吗?别人灌输给你什么,你就一个劲儿地复读什么吗?就一个劲儿地复制黏贴转发吗?
全世界70多亿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行走的其实都是一座独木桥。
谁都无法选择出生的地方、种族、肤色、语言、时代,家庭,性别。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基因,染色体,而它们决定了你得什么病以及什么杏取向。
其实我们什么都不能选择,至少是围绕生命的绝大部分事物都不能选择。
为数不多的选择里,如何死去其实是一个选项。
是选择像李白(传说中的)或琼瑶一样浪漫地离开,有尊严地离开,还是选择浑身插满管子,像干尸一样躺在哪怕是华丽的病床上慢慢耗死,油尽灯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无论如何选择,都不是别人能开着上帝视角进行道德审判的。
《马太福音》里的那句话我印象倍儿深:
“为什么看得见你兄弟眼里有根刺,却不想想你自己眼里有根房梁呢?”
SO,在你开着上帝视角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之前,还是先找个镜子或者解个小便吧。说到底,“人,是最怕认识自己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