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之后,身体将发生6大变化,看完你还吼他吗?

教育   2024-11-07 19:26   福建  
















作者:李核桃
来源:妈妈抱团,ID:mmbaotuan

早上催女儿上学,出门前她磨磨蹭蹭的。


我忍不住大吼:“快点!”


女儿吓得一激灵,说:“妈妈,你把我的心都吼碎啦……”


这让我想起昨天晚上,我为她讲的《大嗓门妈妈的故事》。


故事中,小企鹅被妈妈吼得“四分五裂”,企鹅妈妈走遍全世界才找到孩子的残体,用针线缝好。



艺术可以用夸张的方式修复孩子的躯体,但在现实中,我们又怎么修复被吼伤的孩子呢?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托德老师认为,小企鹅身体裂开的六个部分,分别象征着孩子的六种心理特征:


注意力,躯体感觉、安全感、语言、自我评价和情绪。



吼对孩子的伤害是由表及里、多方面、多层次的。


大人每一声吼,都烙印在孩子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吼叫是一种暴力干扰 

你越吼,孩子越笨


看过一个辅导作业的视频,孩子一开始只是不理解题意。


妈妈吼着读了一遍题。


每读一句就反问孩子一句什么意思,懂了没?


每问一句,吼声就高几个分贝。


当她读完最后一句问题时,孩子已经懵了,握笔坐着一动不动。



妈妈更来气了,一边吼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声音更大,语气更急切。


眼看妈妈就要“火山爆发”,孩子急忙念了一遍题目应对。


可情急之下,她把题目中的“一根”读成了“两根”。



妈妈气得连呼头疼:怎么这么笨呢?


吼,常导致大人越吼越生气,孩子越吼越迷糊。


托德说:

“企鹅的脑袋代表着注意力。

父母发脾气时,孩子会变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

他们根本记不住你说的内容,只会记住你凶过他。”



美国心理学家将父母超过85分贝的吼叫声放给7~10岁的儿童,让他们写下吼叫的内容,只有13.3%的孩子能写对。


吼叫,与其说是一教育,不如说是一种暴力干扰。


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大人的愤怒上,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感知语言信息。


越吼,他们注意力越难集中,看起来越笨。


情绪受伤

这种痛苦比挨打更难过


知乎网友@BEAKHYUN曾这样描述被吼后的不适:

“只要父母吼我,我就会有紧张感,然后下意识的掐自己的手,总是会掐破皮或者流血。”


“想自杀,为了控制情绪我就只能做类似自残的行为……”


吼叫是有力量的。


表面看来,吼叫没给孩子造成任何身体伤害。


但实质上,孩子所感受到的伤害不仅是心理上的,还有生理上的。


就像被吼之后的企鹅,他的肚子飞到大海里,这象征着孩子的肠胃翻江倒海,身体很难受。



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实验表明,情绪受伤和身体疼痛感,在大脑的区域反应图示非常相像。


所以人的情绪受伤时,身体也会呈现一系列痛苦反应:


胸闷、头疼、食不下咽、腹胀、消化不良、腹痛……


这种痛苦比挨打更难过。


挨打的伤痕是看得见的,但父母发脾气时留下的伤却非常隐秘,孩子有苦难言,痛苦加倍。


小时候缺乏安全感 

长大后也会复刻家长的坏脾气


小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描述妈妈发脾气的样子:

“头发直立,像一根根金光闪闪的黑色针,感觉随时都要扎在你身上。”


“脖子伸得老长,像一头正要吃野果子的长颈鹿。”


“眼睛最可怕,瞪着你,就像喷出一条条火蛇,要把人烧死。”


“那对黑色的眉毛竖起来,像两把剑,好像随时都要刺穿你。”


“最可怕就是那张嘴了,现在就像是火山喷发了一样,说出的一句句话,像火焰,能把人烧死……”


暴吼中的人就像怪物,无论头发、脖子、眼睛、眉毛、嘴巴,都能置人于死地,令人毛骨悚然。


这个“怪物”,竟然是孩子最信赖的父母。


连父母都如此可怕,还有谁能拯救他?


你永远无法想象,孩子被吼时内心多么害怕。


绘本中,企鹅的翅膀飞到老虎身上,意味着孩子的安全感已经被破坏。


他内心想要紧紧地抓住另外一个强大的人来保护自己,寻求安全感。 



而被吼大的孩子,小时候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也会复刻家长的坏脾气。


有一位著名演员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到:“妈妈经常吼骂她,以至于她到成年时,提到妈妈仍然是一脸惊恐,全身处于警戒状态”。



很多脾气暴躁的成年人,其个性的源头,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端倪。


小时候被吼得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他就会用坏脾气武装自己,伤人又伤己。


吼叫式教育 

成年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孩子:大人一吼他,他就不吭声了。


其实,孩子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攒了一肚子话说不出来。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吼的成年人,其大脑中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更少。


连接越少的人,语言理解能力越差,表达能力越差。



心里苦却不会表达的孩子,被吼后连辩解能力也消失了。


正如小企鹅,他的嘴已经被插到了高山上,语言被禁锢,剩下的只能像山一样沉默。



网上看到一个男孩乱扔玩具,妈妈吼着让他捡起来。


他无动于衷,不捡也不理。


妈妈觉得孩子没听在心里,吼得更大声了,直至把男孩吼哭……


越吼,孩子越不会说话,心里积攒的负面情绪越多。


久而久之,那些没说出来的话就被攒成一座“沉默的冰山”。


表面无害,不快的情绪却在冰水下不停蓄积,万分凶险。



华尔街日报一项调查表明:


吼叫式教育里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和抑郁倾向。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内心深处藏着一个怎样可怕的自我。


自卑的根源 

你越吼,孩子越自卑


被吼的当下,孩子怎么看待自己?


网友@银行小能手说:

“从小被吼到大的我,逐渐发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总忍不住希望别人喜欢我。如果别人不喜欢,我就会很难过,特别讨厌自己。”


可这么渴望被喜欢的她,却找了一个爱骂人的老公。


她竟然觉得被骂很正常,忍不住去道歉、哄他。



企鹅的尾巴象征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可被吼后,却被扔在嘈杂的大街上。


好多人对着尾巴指指点点,象征着孩子不断地被否定,最终变得懦弱和不自信。



被吼大的孩子,内心既脆弱又敏感。


脆弱的他,一遇到冲突就逃避,不敢与人正面交锋。


敏感的他,又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唯恐别人对他出言不逊,只好无底线讨好,哪怕是对自己口不择言的人。


心有不甘却只能暗自生闷气,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全球畅销书《原生家庭》一书说:

“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被吼的孩子,会将父母盛怒之下说出来的话逐渐内化。


父母吼他“你如何不好”,他便觉得“我如何不好”,变“你是”为“我是”,形成自卑的基础。


叛逆的根源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


电视《老爸当家》中的杜杜,换鞋时不小心碰到怀孕的妈妈,爸爸二话不说把她一顿吼。



委屈的杜杜,跟爸爸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


她出门遇到一个男生,三言两语就跟着人家去了酒吧。



喝得醉醺醺时,她赌气说:我也给他怀一个!



才16岁的女孩,竟然以赌气怀孕的方式抗议爸爸的吼骂!


这种伤父母又伤自己的抗议方式,未免太让人心痛!


孩子小时候,父母吼两声,他只能用哭和不吭声表达抗议。


可等他长大了,有力量了,就会想法设法逃避大人的吼叫。


正如小企鹅在心灵经受了打击以后,自然想要逃走了。


可他没有方向,没有力量,没有经验,他的双脚走着走着,就迷路到了荒芜的沙漠中去了。



心理学教授就特别不赞同对孩子大吼大叫:


“不然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特别叛逆。”


吼叫听多了,孩子也麻木了,越发不爱听。


为了逃避家长的吼骂,孩子动辄离家出走,向外面的社会索爱。


即使在外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也好过在家被最亲的人伤。


叛逆的根源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


网上看过一个问题:吼完孩子你后悔吗?


几乎所有人都后悔了。


孩子这么可爱,被吼后还不记仇,我们怎忍心将自己的坏脾气加诸于他们?


你的每一声吼、每一句辱骂,都会刻在孩子心里,他用尽一生也难以修补。


与其孩子痛苦、父母吼了又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戒吼。


(1)记录自己发脾气时的样子


《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妈妈,经常对孩子大呼小叫。


育儿师就把她带到一个实验室,里面放满了音箱。


然后关掉灯,让妈妈亲自听自己的吼叫声。


听到第一声吼,妈妈就吓了一跳:原来孩子被吼时,是这么害怕。


随着音箱里不断传来她的吼叫声,她慢慢蹲了下来,满脸泪水。



改变,始于觉察。


虽然她明白吼孩子不好,但从未亲自体验过被吼时的感受,脾气上来时仍然控制不住。


这次体验后,她果真慢慢变得耐心起来。


即使遇到孩子不配合,也会想办法去说服,而不是“吼服”。


记录发脾气时的样子,才能形象感知孩子被吼时的心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这点我深有同感。有一次辅导女儿写作业,我忍不住吼起来。


老公拿了一面镜子放在我面前:“看看你发脾气时的样子。”


镜子里的我,眉毛倒竖,眼神狰狞,脖子伸得老长,嘴巴一张一合都是歪的,既丑陋又可怕,我就吼不下去了。


从此只要一开始辅导作业,女儿就拿一面小镜子候着,虽然滑稽,但的确奏效。


(2)为自己的情绪设置“暂停流程”。


如果实在压不下自己的情绪,那就在发脾气前,为自己的情绪设置“暂停流程”。


托德老师给出两个步骤:


1.这件事,孩子真的罪不可恕吗?


2.对自己说:我可以发脾气,但等我离开10分钟以后,如果我还生气,那就再说吧。



这样的提问、等待,能最大程度地消解情绪,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3)如果没忍住吼,事后及时向孩子道歉


多伦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父母控制情绪虽然对孩子有益,但怒火却没发泄出来,长期的压抑会让父母感觉更糟。而这种不爽的感觉带到亲子教育中时,对孩子同样无益。


所以,如果忍无可忍没压住脾气,那也毋须自责,否则会给自己更大的情绪压力。


事已至此,不妨待自己平静之后,及时向孩子真正道歉,就像绘本中的企鹅妈妈一样。



可以讲述自己发火的原因,并指导孩子下次如何改正。


道歉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爱他。


及时修补,好过孩子用余生自行愈合。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善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才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即使生活辜负了你,也请尽量控制一下脾气吧!


愿每位父母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心情,给孩子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本文来源于妈妈抱团 (ID:mmbaotuan),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妈妈抱团,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学习工具
(海量学习资料都在关注后获得)

回复“小学”1-6年级(语数英含科学)全科资料

回复“中学”初中(语数英物理化)全科资料

回复“朗读”收听小学1-6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回复“点读”同步教材,英语在线点读机

回复“作文”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复“成语”“谜语”查看成语大全、谜语大全

共勉! 


阅读原文有更多学习资料

e学堂
美好生活,来源学习成长。美文/知识/故事/诗歌/好书,为爸妈提供科学养育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