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陆小曼即将去世,一女子每晚都去她房间,临走时总会带上一包东西

健康   2024-10-23 15:00   北京  

1965年,陆小曼油尽灯枯,每晚却都喊一个年轻人到她家,一直呆到夜深人静。年轻人每次走都会带上一包东西,鬼鬼祟祟。


陆小曼去世后,年轻人拿出那些东西,亲友见后大惊失色:赶紧上交!




这个人便是陆小曼的堂侄女陆宗麟。

虽然陆小曼只大陆宗麟十几岁,但陆小曼从小便对这个侄女喜爱有加。

徐志摩去世后,她每天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拉上厚厚窗帘,似乎只有这样,她才可以不去听外面的怨言和骂声,可以静静怀缅她的挚爱。

这段时间,也多是陆宗麟陪伴在她左右,后来陆宗麟更是以养女的身份长陪陆小曼身侧,关系亲如母女。

除了翁瑞午,恐怕陆宗麟是最懂陆小曼的性格秉性。

1965年,风雨欲来,陆小曼很多旧友,选择将一些画作托付给陆小曼,其中包括有吴湖帆、钱瘦铁等人的珍贵画作。
交给陆小曼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陆小曼在新中国成立后备受优待和保护,生活态度积极,这时期创作的作品都是符合时代旋律的;二是陆小曼为人仗义低调,交给她,觉得安心、安全。

陆小曼是爱画如命的人,自然懂得这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1965年春节后,自知时日无多的她,开始寻思这些遗物该如何处置。

她唯一觉得可信可托的人,便是陆宗麟。



因此,陆小曼将一些在当时看起来有风险的文物,都交给陆宗麟,让她每天病榻前伺候,回去的时候偷偷分批带走。

因为陆宗麟和陆小曼的关系,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日子到了陆小曼的最后时刻,亲友收拾衣物时,陆宗麟这才将陆小曼的书画、书法、以及好友贺天健、唐云等作家的作品等等尽数放进了一个皮箱,说:

“别的东西我都不要,这些是姑母给我的,我必须要带回。”

此举惊呆了亲友,包括后来一直在赡养陆小曼的翁瑞午之女翁香光,她也觉得不妥,风险太大了,大家都觉得,这些应该上交或者销毁掉。
这一刻,不得不感叹陆小曼的眼光。如果她把这些东西交付给其他人,可能早已化成灰烬了。

陆宗麟知道大家为她好,但是比起这些所谓的“风险”,她更不想辜负姑母临终所托。因此,据理力争,并寻求组织支持。

好在,这些内容都是经过陆小曼自己筛选过,经过一番检查后,确定没有不合适的材料后,这些东西判定归陆宗麟继承处理。

只是当陆宗麟把这些东西拿回家后,儿子差点和她断绝关系。

陆宗麟立场坚定,对儿子说:“你大可以搬出去,跟我划清界限,反正这些东西,我管定了。”



最终,儿子改变了看法,和母亲陆宗麟一起,加入了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

但是形势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峻许多,不得已,他们决定要将一些书画销毁。

那会不敢用焚烧方式,怕烟味和火光引来怀疑,只能撕成一小块一小块丢进马桶。

陆宗麟非常痛苦,边撕边哭,觉得自己对不起徐志摩和吴湖帆……

而剩下的东西,她和儿子想尽了各种办法,转移跟隐藏,虽然途中有不少损坏,但幸运的是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

再后来,陆宗麟因为陆小曼被隔离审查,她什么都不可肯说。

在走投无路之际,陆宗麟竟然摘下金质腕表,毅然吞下后,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

何等壮烈!

虽然抢救及时,但已落下终身残疾。



虽然为了保护这批文化遗产,陆宗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她一点都不后悔,起初,她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陆小曼,她和姑母的感情深刻,义不容辞。

到了后来,陆宗麟渐渐意识到,姑母交付的真实意义:这些都是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是众多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不管如何艰难,都要保护好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从义不容辞的情分,到舍我其谁的大义,因为有陆宗麟的坚持和忘我精神,才有现在这些优秀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才有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不断被拂尘擦亮,呈现在世人眼前。

好歌每天唱
一首好歌胜过千言万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