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发挥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角色功能,完善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编者按:近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倾力统筹并担任丛书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科事业部、上海学术专业出版出版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出版中心”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抗疫丛书”正式面世。本丛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服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部署,系统具体分册如下:
分册 1:《社会工作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务指引(正式版)》(马凤芝主编)
分册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徐选国编著)
分册3:《抗疫“4+1”线上异地救援社会工作模式》(郁之虹编著)
分册4:《疫情丧亲者的哀伤辅导社会工作实务》(任敏编著)
分册5:《疫情下的创伤干预社会工作实务》(任敏编著)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三十年之际,仅以此丛书献给:
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社会工作者。
下文摘自“社会工作抗疫丛书”主编序言,以飨读者。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横扫中华大地。此次疫情百年未遇,波及范围广泛。在疫情突发、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全国社会工作专业院校的师生经历了个人生活与专业实践整合、个人生活与国家社会命运联结的一段特殊又非凡的岁月。总结那些日子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发挥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角色功能,完善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伦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伊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倡议,号召社会工作专业参与疫情防控,号召会员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积极行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作用,根据自身情况,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提出了组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原则,并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要积极行动,承担专业责任。有关高校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功能,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事件中彰显专业能力,承担专业社会责任。
第二,明确提出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工作的原则。社会工作专业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要主动寻求党和政府指导,在党和政府统一指挥下,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第三,提出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和初步设想。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要在地方民政部门和卫健委协调下,建立社会工作联合服务组织和网络平台,统一发布信息,统一调配资源和人手。
第四,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服务内容。在疫情防控中,社会工作专业重点服务社区和医疗场所两个场域。社会工作专业部门要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和卫健委,在当地民政部门和卫健委的部署领导下,为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减压服务,为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和情绪疏导服务,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培训和支持服务,宣传社区疫病预防知识,关注社区弱势群体需要并提供相应服务。此外,社会工作专业部门要在志愿者服务培训方面开展专业服务。
为组织协调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副会长和副秘书长分工负责各片区相关工作,组织和协调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会员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中国教育协会的号召和组织下,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和会员单位积极行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作用,以各种方式参与了抗击疫情工作。
用专业知识服务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阶段,在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组织行动起来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规范做好指引,以保证社会工作服务品质和对社会需求的有效回应。为打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一时间召集11 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家学者编写了《社会工作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他们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编写任务,第三天就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社工抗疫之声”公众号上发布,供全国社会工作机构和基层社区工作者使用。此《指引》不仅对指导会员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作用,还指导社会工作师生专业规范地回应社会需要,为灾区群众提供服务,更为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区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了及时的专业服务指引,得到了业内广泛好评。随着疫情的变化及前线的试行使用,我们也不断地对《指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为了传播社会工作疫情防控的理论和方法、链接资源、沟通消息、对公众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设立了“社工抗疫之声”微信公众号,以此为阵地,在线上及时发布面向一线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群体的社区抗疫防疫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从2020年2月初到5月,“社工抗疫之声”微信公众号累计发文 200余篇,阅读量达10万余人次。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社区到家庭和个人,从公众教育到丧亲者的哀伤辅导与家庭复原和社区防疫力抗疫力建设的飞跃。为了给前线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支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特别设计、组织开设了社会工作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在线课程,通过直播、录播、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依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情况反馈,针对社区抗疫情况不断增设培训课程,为全国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服务指引课程、线上服务模式课程、危机干预以及专门的哀伤辅导课程。截至 2020年5月,在民政部慈善与社会工作司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开播了13个系列的公益性社会工作疫情防控专题课程,课程总时长近 120小时,学习者超8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发挥了社会工作教育为前线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专业支持的作用。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特别指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对全国社会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鼓励和肯定。
专业精准评估,科学施策服务
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有一套方法技术,其在疫情防控各阶段对个人、家庭、社群的社会需要的回应及其专业服务,涵盖了从宏观社会政策倡导到微观社群服务等方面。
新冠疫情的影响范围是全国性的,波及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家庭和个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在发生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时救灾和响应机制不完善,应对出现重大失误,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突发疫情对整个社会提出的问题是: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组织社会生活?如何预防疫情连带而来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为了预防和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应当为社区、家庭、个人提供什么帮助,以满足疫情防控状态下的特殊需要,保证社区、家庭和个人与社会间良好的社会联结,进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使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新冠病毒传播异常迅速,波及范围广泛,造成了巨大的伤痛。疫情暴发初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者所具备的“专业敏感”告诉我们,此时社会工作需要即刻行动,回应因疫情产生的社会需要,这主要基于专业的预见和判断:第一,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保护生命的同时,将对社会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公众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关注公众的社会心理反应。第二,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满足和因其脆弱性而产生的问题,因为突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对不同社会成员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具体的社区封控期间的就医、信息掌握、资源获取、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与社会的联结形态等方面,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大都有所不同,其所拥有的金钱与物资保障也不同。社会工作者要对这些群体及时进行需求评估,并且制定好预防问题发生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突发的疫情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性对传统社会工作服务提出了挑战。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特殊时期的服务方式与之前的危机干预社会工作有很大不同。为回应需要,除线下服务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依托各专业委员会,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先后组织建立起十多支协会统一领导的服务工作队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形成了线上远程跨区域服务模式、线上下沉社区服务模式、线上远程国际社区服务模式等创新性的服务模式。
疫情防控是全民共同参与的总体战、阻击战,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打赢疫情防控战,有两条关键战线:一是医疗战线,即医生治病救人;二是社区战线,即人们居家阻断传染链。因此,医院和社区成了社会工作重点服务的领域,而社区防控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疫情防控战的成败。
居家防疫状态下,社区成了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所有的社会生活需求都要在社区中得到满足,各种原本潜在的个人、家庭、邻里间的问题和矛盾同样可能因封闭的环境而集中显现,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因疫情防控等特殊条件会捉襟见肘,由此形成社区需求与回应需要满足能力间的聚集性张力。人们在疫情防控这种特定情境中生活,围绕家庭成员患病和治疗所产生的紧张、焦虑,会带来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会因生活不便而产生不满甚至愤怒情绪。上述所有问题集中呈现,便形成了对社区工作的“挤兑”,稍有不慎就会激化出不可收拾的矛盾,这些也考验着社会和社区的治理能力。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即刻行动,回应因疫情而产生的社会需要,服务社区、家庭和个人。第一,服务社区。关注每个人、每个家庭,给社区中弱势群体以关怀,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满足和服务,包括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等,使他们的生活不因信息和物资匮乏而受困。第二,支持在疫情下负重“逆行”的社区和各部门工作者、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对这些人进行社区工作方法和技能培训,使之为社区提供有效能的服务,防止因知识不足而导致工作疏漏。
从优势视角出发增能社区,以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团结和社会联结
疫情防控是对社区治理能力的考验,既要有强大的行政工作力量组织起有序的社区生活,又要有精细化的社会工作力量去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并破解各种难题。专业的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的社区工作目标一致、工作对象上有交叉点,但不等于行政工作。例如,在突发的疫情面前,社会工作专业以专业知识、价值评估疫情防控可能对社会经济运行和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从提供满足社群需要的服务到为预防社会性问题发生而进行的公众宣传教育,从心理辅导、情绪支持到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援助,致力于预防和解决问题,提升个人和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背后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人的价值基础和专业工作理念。
第一,以人际联结增强个人和社区的心理纽带和联结感,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都强调处理疫情防控下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会教授人们通过自我情绪疏导法来缓解各种紧张和焦虑问题,都会从公众宣传教育入手,让每个人掌握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知识并获得安全感,以预防和消除恐慌、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但社会工作强调人与社会的联结是个人、社群心理社会功能良好发挥的前提条件,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既是个体的问题,又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强调和关注社会结构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脉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注重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状态,强调每个人良好的身心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社会联结下的人际关系。为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疫情防控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案都强调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疫情中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低收入家庭,关注他们与社区的联系情况,重视消除社会排斥,以社区联结和人际纽带为个体和家庭增添力量,促进社区心理健康。在疫情防控中,社会工作注重评估了解社区资源和运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技能培训中,以支持服务对象、患者和社区。
第二,关注弱势群体需要,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注重以人为本,关注疫情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在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地理位置受疫情影响的状况不同。社会工作关注个体和社群与更广大社会系统的联结,消除不平等,防止在马太效应下脆弱人群的劣势积累。例如,疫情防控下边远贫困地区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停课期间是否因没有学习所需的手机或电脑而无法正常学习?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某些弱势群体不利处境的关注也是十分重要的议题。
第三,建设关怀社区,以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团结互助,提升社区抗逆力。
社区对个体来说蕴含积极的社会意义。“社区”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居住在同一地域上的社群,一种是指具有某种共同身份认同的功能社群。这两种社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个人既是所居住地域的一分子,又属于某一社会团体。“社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社区成员具有“感情联结”;二是“特殊主义”取向,不同于“公事公办”“不讲情面”的“普遍主义”取向;三是集体取向,认同整体利益和由此引发出的集体身份认同,以实现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利他主义”行为和个人对集体的忠诚与投入。由以上特征发展出社区成员间基于“我们”认知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进一步发展出“社区意识”。社会工作强调社区应该被视为一个网络,包括非正式人际关系网络,在社区中每个人因为血缘联结、共同兴趣、居住地域、友情、工作等关系联结起来。网络内的各部分都发挥功能,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去回应他人的困境,帮助面对困境的人士。
疫情防控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工作方案和实务的目标是:第一,维持每个人的社区生活和社区联结,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团结起来,具有归属感,建立友谊;第二,强调建立关怀社区,让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为社区和邻里提供支援,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和网络,增强社区的团结互助,增强社区抗逆力。
第四,以优势视角助力社区能力提升。
社会工作关注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个人乃至家庭和社区发挥良好社会功能的基础和条件。如前所述,社会工作能够清楚地评估和辨识出在疫情防控处境中可能出现的个体身心健康和社区问题,但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理念不同于单纯的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做个人归因,而是将个人问题放到社会脉络中,认为需求未被满足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因而个人问题背后都有结构性的原因;将人们与社会、社区和家庭进行联结,而不是将问题简单归结于个人或者个人心理问题。社会工作并不是一味给予,而是做能力建设、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社区都存在资源,可以用于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其进步和成长。因此,在疫情防控中,人们需要团结,需要互相扶持.需要相互信任,也需要理解和包容。为社区增能,发掘、激发和调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能力建设,是消除问题的根本之计。以社区为本的疫情防控社会工作强调从治理角度到服务意识的转变。在疫情防控中,如何让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的人意识到“我们在一起”的重要性,团结合作,理解包容,从而带给邻居、他人友谊和温暖,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区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也需要社会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社区脉络、社会结构、人际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包含对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社区及所涉及的各类人群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以社区为本的策略,在社区中满足需求,化解矛盾,促进社区能力的提升,为疫情防控筑牢社区这道防线。围绕社区赋能的目标,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专家力量,在2020年1月27日筹备完成并陆续实施了下述工作和服务:① 开展“2+3” 线上社区下沉抗疫服务;②开展“隔离人员”线上社会支持服务;③ 进行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社会支持服务;④进行社区工作者心理社会支持服务;⑤建立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家服务库;⑥ 组织成立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团队;⑦建立资源和服务人员需求信息发布平台,以统一调配资源和服务;⑧建立与政府部门协调工作的渠道;⑨通过线上服务平台,招募资深社会工作者为医护人员提供线上心理疏导解压服务。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服务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领域的服务模式,包括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2+3”线上社区下沉抗疫服务项目,黄冈市新冠疫情防控服务项目,黑龙江省“1+4政社联动”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社会工作支持项目,陕西省社会工作抗击疫情专业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天津市河东区抗疫情暖心医护人员支援服务计划项目,北京市社区守护者服务项目,湖北青少年、家庭和亲子服务项目,湖北地区养老院服务项目。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仍,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将社会工作纳入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和常态工作中,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社会工作抗疫丛书”既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记录,又是对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更是社会工作教育者知识传播、教育和知识生产角色与责任的体现。
社会是一个系统,其中的各部分相互影响。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在于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因一时或某种社会结构性障碍导致的社会功能失调,以及由此产生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专业方法进行公众教育,进而预防问题的发生,同时增强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抗逆力。从本质上说,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操作化表达,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社会工作的服务传递出去,以实现社会福利的制度目标。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发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传递系统的功能,对突发疫情中发生的公共危机和弱势群体的处境进行危机干预,发挥其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
谨以此文纪念那段不平凡的日子,为社会工作参与、完善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响应体系、提升危机防控和治理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是为丛书序。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马凤芝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