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三乐章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

文摘   2025-02-01 19:01   北京  

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三乐章

前苏联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演奏


贝多芬共写过9首小提琴奏鸣曲,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24号,是其中第五首,于1801年贝多芬31岁时创作。由于这部作品中每一乐章都是那样的炫丽灿烂,充满着青春般的热情和春天的气息,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春天奏鸣曲》。

《F大调“春天”奏鸣曲》乐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抒情柔美,充满春天的气息。第一主题,在钢琴分解和弦的伴奏中,显得温顺柔和,且生机勃勃。与之对比的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有力地奏出,具有青春焕发的朝气。展开部主要用转调的手法写成,在向其他几个调性的急剧转换中,使乐曲焕发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仿佛告诉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犹如人们的青春时期,珍惜、把握这一时刻,生命才显得更有意义,这也是乐曲所表达的内涵所在。


第二乐章,富于表情的极柔板。自由式的变奏曲,富有情感,是温柔而抒情乐章。优美而悠扬的主题被钢琴徐缓奏出,然后小提琴反复这一主题,钢琴与小提琴时离时合,穿插行进,像一对恋人在亲切呢喃,尤其是音乐进行到中间部分,乐曲从bB大调突然转向bG大调陈述主题,取得无比温柔的抒情色彩。这个乐章只有一个主题,像首自由的变奏曲。钢琴与小提琴交织出让人浮想联翩的乐章,极富柔情,像是倾诉,也似感慨,又仿佛是一个少女的梦境,充满了浓浓春意,让人梦魂萦绕,微微自醉。在恬美抒情的旋律中,让你感到美丽幽静的花园中已是春天的温暖。


第三乐章,非常快的快板,是一首轻快的诙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首先由钢琴奏出活泼跳跃的主题,小提琴重复,然后两件乐器又同时奏出。轻快、顿促的节奏充满活力,并散发出孩童般的天真。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富有弹性和活力,充满青春的气息。主题欢快乐观,轻松流畅,在F大调上共出现四次,它决定了该乐章的基本情绪,中间还穿插着两个次要主题作为对比补充。两件乐器一张一弛,前呼后应,使乐曲散发出迷人的春光,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首奏鸣曲中,钢琴和小提琴两部分都写的十分精彩,交替演奏,像是一对情人的歌唱,唱出炫丽甜美的乐章。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家,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1908年生于俄国的奥德萨,他的父亲是具有犹太血统的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是歌剧院的合唱队员,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5岁便跟随著名音乐教育家彼得·斯托利亚尔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926年在奥德萨音乐学院毕业。


19岁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协奏曲,使大卫很快就在国内取得声誉。1934年大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该校教师,这时他才26岁。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出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被誉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


"冯塔纳伯爵"名琴。1955年大卫买下"冯塔纳伯爵"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在他所拥有多把斯氏名琴中,"冯塔纳伯爵"是他最珍爱的一把。这把琴与奥伊斯特拉赫一起参与了许多音乐会及录音,也伴他渡过了音乐生涯最辉煌的年代。目前这把"冯塔纳伯爵"名琴,成为意大利收藏家彼得隆戈(PaoloPeterlongo)家族所有,并经常出借给优秀小提琴家,如乌扥乌季(UtoUghi)、意大利顶尖"音乐家合奏团"乐团首席玛丽安娜席尔布(MarianaSirbu)等人。

 

今日分享,由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三乐章。



推荐:

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四乐章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


托尼经典音乐
托尼倾情奉献,愿音乐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