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

时事   历史   2024-07-05 10:14   广东  



南朗街道翠亨行政村

红色革命遗址


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


  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行政村石门片区龙田自然村龙田正街10号。


  1946年下半年,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员温清华从东江返回五桂山区,在中山特派室担任交通及保卫工作。时值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五桂山区革命力量。为保存力量,中山特派室政治特派员黄旭派温清华回家乡开展工作。石门龙田村属革命尚未开辟的地区,温清华与甘石华之子甘叶坤属同村好友,通过工作,发展甘石华为堡垒户。黄旭等驻扎在石门村时常到此宅。为安全起见,温清华等还协助屋主在该屋的厢房后座加砌夹墙以掩护武工队。当时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对五桂山区不断地进行清乡“围剿”,给群众造成恐慌。国民党军队撤出山区后,随着五桂山区革命政权的恢复和发展,坚持在五桂山区斗争的中共地方组织及时开展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山区人民群众一起学习共产党的政策,传播解放军胜利的消息。当时中山特派室还在五桂山办了一份《众报》,发至全县各地。负责特派室宣传工作的甘正菘常在该屋的阁楼编印《众报》。《众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解放军的胜利消息,报道全县各地反“三征”等革命斗争消息。山区群众接到《众报》时争相传阅,特别是看到解放军的胜利消息,更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正门(黄春华 摄于2020年10月)


  该屋建于20世纪初,为砖木结构,面阔两间,坐东北向西南,面积约为68平方米,房子为硬山顶,青砖墙。左侧一间用木板隔成上下两层。窗楣有拱形灰塑,檐墙有山水壁画。厢房后座加砌的夹墙于20世纪80年代拆除,墙边痕迹清晰可见。房屋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加固修葺。房子整体结构保存较好。

▲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围院正门(黄春华 摄于2020年10月)

  该旧址于2012年1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6月被中共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并作为中共中山市委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内景(黄春华 摄于2020年10月)



延伸阅读



群众运动的开展


1947年3月15日,中共广东区委在《关于广东武装工作意见》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最主要、最基本的是为人民做好事,保卫群众利益。”恢复公开武装斗争以来,中共中山各级党组织为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党员分头到各村开展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迅速打开了斗争局面。


从1947年冬起,在五桂山区各个村庄分散隐蔽的中山特派室干部和武工队队员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民众生活很艰苦。中山是著名的侨乡,有很多侨属,中山特派室便动员侨属写信给华侨请求支持,还主动帮助他们写信,向华侨报告中山民众在沦陷时期所受敌伪烧杀的情形。这一举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五桂山区的乡村收到大量华侨汇款,群众度过了春荒。中山特派室号召每个党员、每个基本群众骨干,首先做好自己家人的工作,对有困难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认真搞好生产,克服困难,坚定信心。他们三三两两与群众合作共同劳动,开展农业生产,还经常为群众调解纷争,很多群众有事不找乡保长,反倒愿意找特派室的人员。如长江乡有个曾资助乡村办小学、修公路的老华侨产生田产纷争,几个人先后为他办理,他都不服气,最后找到中山特派室副官黄乐天办理,他才甘心。石鼓挞乡公路日久失修,交通不便,应乡民要求,中山特派室在群众缴纳的公粮款中划出一部分拨作修路经费。公路修好后,群众满意地称这条路为“欧初路”(抗战时期五桂山游击队被称为“欧初部队”)。


[选自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394—395页]


文章来源
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中山市革命史迹通览》

一审:卢丽燕、胡予榕
二审:邱霖巧
三审:黄春华


中山党史

存史鉴今传薪火





 



中山党史
打开一扇展现党史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