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革命老区村(宝山、石塘、荔枝埔)

时事   历史   2022-09-30 09:27   广东  


坦洲镇革命老区村

(宝山、石塘、荔枝埔)


宝 山(宝鸭山)

BAO SHAN(BAO YA SHAN)


宝鸭山村位于坦洲镇西北部。清咸丰三年(1853)有民众聚集成村。因当地有座山丘形状似鸭子,取祥瑞之意,名宝鸭山村,简称宝山村。村落位于丘陵山谷地带。宝鸭山海拔约100米,在该村东北部。


村民主要姓氏为甘、陈、黄、赖、张、廖等。2018年底,该村户籍人口350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通用客家方言。


村内自然资源主要有铁矿石。因自然环境遭破坏,铁矿石现已不开采。村内原有1座贞节牌坊,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1993年6月,宝鸭山野外发现唐代“开元”“天佑”、宋代“太平兴国”“景定”年间的古钱币共20多公斤。


1937年秋,宝山村抗日大刀队成立,有队员13人,张金和、李钊任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被评为抗战时期“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


人物


甘南(1930— ),原名甘南秀。1949年4月在中山参加革命,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解放战争,后调任北海舰队直至离休。


甘炳培(1915—1945),卢沟桥事变后逃难到越南岘港,1940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赴贵州省息烽中央特别警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奉命到越南岘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5年4月2日牺牲于岘港福祥山下。


甘楚荣(1921—1945),革命烈士,1941年9月参加中山抗日游击队,1945年2月在坦洲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军逮捕,后遭杀害。牺牲前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雪花中队队员。


廖木根(1921—1942),革命烈士,1941年4月参加中山抗日游击队,1942年12月在神湾古宥村作战牺牲。牺牲前是中山抗日游击大队队员。


卢容生(1927—1945),革命烈士,1943年8月参加中山抗日游击大队,1945年3月在三乡交角湖作战牺牲。牺牲前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雪花中队队员。



▼请旋转手机查看

坦洲镇新前进行政村宝山村。黄春华摄(2020年3月)


石 塘

SHI TANG


石塘村在20世纪80年代末还是一个只有90多人的村庄,约于明中叶(1480—1546)有人迁居于此。因地处水塘东北侧,塘里多石而得名。该村聚落于五桂山南麓,呈点、线状分布,传统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稻谷,次为花生、黄豆和甘薯。1993年土地被征收后,村内经济以出租和商业为主。2018年底,该村户籍人口179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84万元。


当年五桂山游击队在此建立后方堡垒。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被评为抗战时期“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


2018年,石塘村被列入中山市市级示范村规划。


坦洲镇新前进行政村石塘村。黄春华摄(2019年8月)


荔枝埔

LI ZHI PU


荔枝埔村位于坦洲镇西北部。东邻荷塘村,南邻长埔村,西邻月环村,北靠白水林山。清顺治六年(1649),因中原人口迁入而形成。建村时,村民见有许多荔枝树,因而取名荔枝埔。该村位于山区,村旁有五指山,海拔378米;白水林山,海拔473米。枝埔河流经村西北。


世居村民第一大姓为黄姓,第二大姓为周姓,第三大姓为古姓。2018年底,该村户籍人口99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通用客家方言。


古桥永济桥位于枝埔河上,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为中山市境内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之一,被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1945年初,荔枝埔区的民众拿起武器(禾枪、柴刀)与强收田亩捐税的伪军抗争,活捉伪军3人。1947年初,梁泰猷、温清华带领武工队到荔枝埔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被评为抗战时期“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


人物


孙玉婵(1920—1971),1947年加入五桂山游击队,主要为游击队收藏枪支弹药和保管粮食,还负责丫髻山区和五桂山区线的地下交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荔枝埔村、月环村妇女主任。


坦洲镇新前进行政村荔枝埔村。黄春华摄(2020年3月)



文章来源

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山市革命老区村概览》

一审:卢丽燕、林婷婷
二审:李丽静
三审:黄春华


中山党史

存史鉴今传薪火





 


中山党史
打开一扇展现党史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