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记录历史瞬间的人生感言

财富   2024-11-08 18:11   北京  

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历史的见证——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摄影记者作品选》由五洲传播出版社隆重推出。11月6日,新闻摄影画册《历史的见证》编辑出版座谈会暨“长江自有后来人”记者节主题活动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活动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与五洲传播出版社主办,旨在纪念范长江先生,重温“长江精神”,探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活动现场,江志顺、徐京星、乔天富、于文国、李靖、贾国荣、冯凯旋等作者代表现场讲述了《历史的见证》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分享了新闻摄影记者生涯里的心得感悟。



江志顺: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历史的见证》副主编)





“ 要当一名合格的好记者,就要像范长江前辈那样时刻想到祖国和人民,时刻为了祖国和人民,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我是1963年11月参军入伍,1964年12月在团里报道组搞新闻报道,1968年底直接调沈阳军区政治部新闻科当摄影记者,1971年2月调解放军报当摄影记者。

近60年的摄影岁月中,经历了无数个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在抗洪抗震救灾的现场,在血与火的战场,在硝烟滚滚的演兵场,在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场和着陆场,在高山雪岭海岛边防……都有我的战斗的身影。

战场上常常与“死神”打交道;平时采访大型军事演习、抢险救灾、“急、难、险”突发事件以及官兵镇守祖国边防海疆的新闻现场也同样需要“一不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我想:当摄影记者就应该像战士一样,哪里有新闻就往那里去,哪里有危险,就往那里冲,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精彩的镜头。

在几十年的摄影采访生涯中,见证了一个个传奇故事,遇到了一个个危险时刻,我把它珍藏在心里,激励我作为“长江后来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乔天富: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解放军报》的记者既是军人又是记者,既要履行军人无惧枪林弹雨、敢上刀山火海的使命,又要履行记者敏锐捕捉信息、快速报道新闻的职责。在战场和救灾现场,解放军是主力军、突击队,军报记者采访条件得天独厚,我十分珍惜这种机会,艰苦和危险不在话下。每当突发事件,我都争取以最快速度赶到新闻现场。在几十年摄影记者生涯中,我对“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有了切身体会,也很欣慰为记录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变迁做了一点贡献。”


于文国: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 在40多年的从业生涯里,我拍摄积累了上百万张各类题材的照片资料,在用照片记录中华民族奋斗史这条路上,我尽了能尽之力,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做新闻记者,越是往基层走、走得越远,“人民”二字在心中的分量就越重,距离新闻规律就越近。随着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深地理解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闻记者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地追求把新闻作品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致性。

新闻记者的眼睛是“探照灯”,在引领社会的视线和方向上举足轻重。秉持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牢固树立大历史观,迈开腿、走得深、勤思考,摄影记者与“出精品、见高峰”的距离就一定越来越近。”


李靖: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 新闻摄影作品获奖,看似需要运气与机遇,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及时报道的必备条件,要有新闻敏感,还要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相关物质准备。信息的获取是最先抵达的基本条件,信息时代,获得信息越来越容易,我们现在大量从电视、手机被动获取信息,但记者更要去主动挖掘线索和信息。果断的决策是成功拍摄的首要条件,在采访中的关键时刻要迅速作出决策,包括在艰苦危险面前有胆量上前,犹豫一点就会错失良机。人脉的支撑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范长江先生曾说做记者重要的是“交朋友”,要交各式各样的朋友,新闻来源越多,能写出的报道就越有分量,摄影也是一样的。”


贾国荣: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 快节奏的社会每天有海量的新闻热点翻涌,但主流媒体始终坚守定位、原则与理想,为成千上万的媒体人树立了榜样。在当前所谓的传统媒体的“低谷”,希望所有媒体人要坚持前进再前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发展、器材如何先进,新闻的精神一点都没变,我们记者的镜头矢志不渝地关注着“人”与“生命”。作为“老媒体人”,我想鼓励年轻的新闻同行要坚持一种长期主义,勤于磨刀、思考、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一贯以来的优秀品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媒体人都是社会最需要的“硬骨头”,我们要将“长江精神”持续发扬光大。”


冯凯旋:

(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 我在军事新闻摄影战线奋战33年,为自己见证了中国军队许多重大事件而备感荣耀,为记录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而无比自豪。

战场硝烟在哪里,军事摄影记者的身影就应该在哪里。我曾远赴海外交战地区近距离感受战场的硝烟,记录我维和官兵的战斗风采;参加过40多场重大演训活动的采访,拍摄人民军队向战而行、淬炼精兵的壮阔图景。作为女记者,虽然在采访中遭遇过无数困难,但每当重温这些充满浓厚硝烟味的照片,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徐京星:

(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历史的见证》副主编)




“ 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年代,让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彩、无愧于时代的生动影像;央媒平台的高度和机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视角;范长江新闻精神的指引,让我们时刻牢记职业的责任。在范苏苏老师的感召下,12位作者协同努力,五洲传播出版社编辑专业高效的工作,让“传承长江精神”这样厚重的主题在范长江先生诞辰115周年和新中国25届记者节来临之际,通过《历史的见证》得以展现和表达。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拍摄从“唯我独尊”到遭遇短视频等多方竞争;新闻图片编发要求也从单一平台呈现发展到多平台高效发布;传播环境和读者的口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唤起了新闻记者与时俱进的职业精神和追求,呼唤着我们在新的环境里要有所突破。希望《历史的见证》中的作品和经历的故事,能够给当下和未来带来有意义的回味和启示。祝福我们的职业,祝福新闻事业的未来!”


(以上内容整理自参会嘉宾发言 编辑:郭嘉梁 实习生黄亚婷)

编辑:郭嘉梁、王怡(实习)

责编:李兵兵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人民数据
党管数据,服务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