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铜矿、煤矿……地球上各种矿产都可以精确称呼。数据,已被定义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常常被比喻为新型“矿产”。但是,没有哪个机构能够简单地说明自己拥有的是什么类型的“数据矿产”。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10月25日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从“数据元素周期表”到“数据反应”——理论创新助力数据要素资产化探索》。
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艳军发布报告。人民网 翁奇羽 摄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进程加快,如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巨大潜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2023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人民网、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首次公开宣布,人民数据研究院(人民数据旗下的数字经济智库平台)将携手多方力量,参考物理世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研发一个能够超出行业或地域限制,对数据进行精确表达、并推演不同数据之间“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框架。随后,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作为国际化的领先团队,加入了这一联合研究计划。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刘艳军表示,要真正释放数据的潜能,就必须实现从“大数据应用”到“数据要素应用”的根本转变。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的收集和简单分析上,而是要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将其转化为能够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同时,数据也需要从“资源”向“资产”升级,从内部封闭使用转变为共享协同使用,让数据流动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数据转化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孤岛现象常见、应用场景不明确等问题,成为制约数据要素释放潜能的“绊脚石”。刘艳军认为,人民网提出的数据元素周期表,为数据的系统化分析和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数据元素周期表,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拆解为更基础、更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数据元素。基于数据元素周期表设想,人民数据积极探索“数据元素标识体系”,对数据地域、行业、体量、时间、质量、更新频次等特征进行标注,通过数据或字母清晰地界定数据资源特征,形成唯一且能快速识别数据身份的“身份码”。基于上述规则,人民数据研发形成了国内首个数据要素编码体系,可以让数据持码流通。这是数据元素周期表研发的第一阶段成果。在清晰标识数据元素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反应”分析。刘艳军介绍,这些元素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一样,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反应,能够生成各种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应用场景。通过对数据元素的清晰标识和“数据反应”分析,我们可以将原本零散、无序的数据资源,按照特定的处理模式进行加工和计算,最终生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要素场景。今年8月,人民数据、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携手,推出了《上海数据元素周期图谱——数据“反应”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以某市人口数据和商业网点数据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集成这两类数据,优化商业布局,提升居民消费便利性,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消费趋势,智能规划商业网点布局,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显著提升了商业活动的效率。报告输出的数据成果包括未来三年各区域人口消费潜力预测图、商业网点优化布局建议书,以及新增就业机会与经济效益评估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