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法院村居微法庭走出多元解纷新路径
2024年以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人民法院以村居微法庭为创新引擎,打造独具特色的“1+3”多元解纷机制,推出“智慧法院进村居”“巡回审判在村居”等举措,将审判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端,走出村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2024年3月,一起涉及7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在五河法院主导下,通过村居微法庭与东刘集镇综治中心、矛调中心、调解组织“1+3”联合协作,得到圆满解决。
该案系因建设公司违法分包工程、包工头又迟迟不愿付清工资,引发东刘集镇农民工姜某等陷入追索劳动报酬困境。得知情况后,依托东刘集镇村居微法庭,法官联合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镇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多元力量,一起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目前已经基本支付到位。
如今在五河县,217个村居委会都设立了五河县法院的微法庭,并配备了专业的法院联系干警和庭务人员,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司法服务网络。在村居微法庭的推动下,五河县法院还积极探寻多元解纷新机制,将调解、信访化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多项举措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联合协作,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1+3”工作对接闭环,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为了减轻群众诉累,五河县法院依托微法庭,探索开展批量案件化解工作。
2024年4月,因公厕改造工程款问题,范某代理人找到了村居微法庭。经了解,2020年4月20日,该镇十家村民委员会分别与范某签订了旱厕改造合同,约定以“包工包料”方式将十个村子的旱厕改造项目交给范某施工。因部分旱厕质量检测一直未能通过,合同项下尚有30余万元工程款未支付。范某多次向十家村民委员会催要未果,便向村居微法庭申请帮助。
由于案件涉及百余户旱厕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各村财政支出的合理性问题,微法庭法官建议从10起案件中挑一起争议较大的案件进行诉讼,在审理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调解。2024年5月,五河县法院就范某与五河县某村民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进行立案审理,于8月5日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此基础上,微法庭法官与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对剩余9起案件进行调解。仅用10天时间,9起案件均达成调解协议,后进行了司法确认。
“我们秉承‘和解为主、调解优先’的原则,想要为双方搭建一个良好沟通的平台,根据案件的特殊性,引导案件进行个案诉讼作指引,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力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减少双方的损失。”五河县村居微法庭法官张淑婷说。
在推进微法庭建设过程中,五河县法院探索推行“智慧法院”司法服务模式,通过“视频通话、智能导诉”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传统诉讼服务的地域限制,让村民和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五河县法院还建立“微法庭+巡回审判”模式,定期选取具有示范效果的案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当场对旁听群众进行引导释明,拉近群众与法院距离,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2024年以来,五河法院村居微法庭干警们深入村居60次,开展巡回审判11件,参与调解纠纷262件,成功调解251件。
“村居微法庭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助推村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隐患预防排查等工作的开展,在优化村居诉讼服务中不断积极探索村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为构建和谐、稳定、法治的乡村社会作出更多贡献。”五河县法院院长潘伟荣说。
来源:法治日报 记者:李光明 范天娇 通讯员:吴东来
编辑:张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