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龙门这里隐藏的文字,你错过了吧?

旅行   2024-10-16 17:30   河南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龙门为何为“龙门”?鱼跃龙门又是怎么回事?卢舍那大佛为何常挂“神秘微笑”?网红“比耶佛”镜头感领先我们一千年?


文物有形,如繁花之蕊,沁人心脾;文物无价,如钟磬之声,余音绕梁。我们推出“文物背后的故事”栏目,带您深刻解读龙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文化背后的千载人生。本期带您走进——





由宾阳中洞走向宾阳南洞时,您是否注意到两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石碑?


远远看去,这块石碑并不醒目,残损的石块、光滑的石壁,在周边的大大小小洞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普通。



但是当你走近细细观摩,会被碑刻上的碑文和雕刻所震惊。密密麻麻的文字清秀端庄,宽博古质,碑上刻的石雕仿木屋檐、蟠龙飞天、龟趺座,栩栩如生,彰显出不凡的雕刻技艺。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碑,为何如此庞大精妙?碑上的排列整齐的文字又有什么意味?



龙门历史上有过两次大型的开窟活动,一次是在北魏,一次是在唐朝。北魏时期的石窟开凿主要集中在孝文帝、宣武帝和孝明帝时期,前后历经35年。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均为那时开凿,中洞于北魏完工,剩余两洞则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这块位于宾阳中洞与宾阳南洞之间的石碑——伊阙佛龛之碑,也曾历经两代,原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功德窟的发愿碑文,后被魏王李泰抹去原碑文,重新刻立于唐贞观十五年。


整座碑文通高4.99米、碑身高2.65米、宽1.90米,是中国石窟寺中最大的摩崖碑刻。



此碑为李泰为其母长孙皇后追福所造,碑文内容丰富,不仅记载宾阳南洞正壁的五身大像,还对长孙皇后的美德和李泰的孝心大加颂扬。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子,自幼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备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甚至在物质上的赏赐超过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这种特殊的待遇逐渐激发李泰心中的野心——企图走上更高的权力巅峰。


○伊阙佛龛之碑


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骤然失去相伴多年的内助,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瞄准机会,请求出巨资为母亲在龙门山开窟造像。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从北魏皇室开凿未完工的宾阳南洞入手,在原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雕刻出主佛、弟子和胁侍菩萨像,再配合以浮雕和线刻,完工之后,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禇遂良书丹,镌刻了洋洋洒洒1800多字的造像题记,使用大量篇幅歌颂长孙皇后的“懿德”,以博取“纯孝”的美名来争得李世民欢心。


据史料记载,李泰阴谋夺取太子李承乾的宝座,借此造像,表达“潜有夺嫡之意”的政治用心。


○伊阙佛龛之碑拓本局部


但是在权力的游戏中,李泰的野心并未得到完全实现。他不仅未能如愿登上皇位,反而被贬谪远离权力中心,郁郁寡欢,英年早逝,而这块碑刻也成了大唐权力斗争的重要见证,在伊河畔伫立千年。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五期《欧阳修篇》


除了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意义更为深远的是,这块碑还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传世佳作。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五期《欧阳修篇》


褚遂良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尤其工于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伊阙佛龛之碑


伊阙佛龛之碑”于唐贞观十五年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写,被称为是文辞家和书法家的“天作之合”。全文1800余字,造句工整,辞风华丽,书法潇洒,笔力劲挺,端庄奇伟,气韵庄严博大,来往者无不为之赞叹。


正因为禇遂良书法的闻名,伊阙佛龛之碑又称为“褚遂良碑”,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伊阙佛龛之碑目前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禇体碑,为后人学习瞻仰。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龙门石窟之间,面对着那块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的碑刻,不禁感叹历史的无常。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让我们走进龙门,在故事中徜徉,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鲜活人生。




图片龙门石窟、洛报集团、《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编辑丨李赟哲

文字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婷艳

审核 | 姜艺莎 杜岚馨

监制 | 张娴 孙瑞璇 





龙门石窟
出|游|指|南


龙门石窟
新|媒|体|矩|阵



点个「赞」「在看」,一起龙年游龙门!

龙门石窟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