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策略与实践探索
摘要: 本文聚焦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关键主题,深入探讨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详细剖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包括创新导入方式、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要点。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助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多元评价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奠基性作用。然而,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并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通常是在黑板上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学生则被动地听讲、记录并机械地完成练习。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只是单纯地推导公式,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套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本质,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未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点进行拓展延伸。这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而认为数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比如,在学习 “百分数” 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例题,如计算商品折扣、利率等,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与百分数有关的现象,如饮料的成分含量、体育赛事的命中率等,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用途,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三)评价方式片面注重结果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过于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兴趣发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也会因此将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为获取高分,而不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例如,一些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稍有变化的题型,就难以应对。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导入方式,引发学习好奇心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新颖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
故事导入:小学生对故事充满热爱,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编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在教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小熊一家去森林里摘果子,他们一共摘了 12 个果子,要平均分给小熊爸爸、小熊妈妈和小熊宝宝,每个小熊能分到几个果子呢?”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初步感受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游戏导入: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学习 “数的认识” 时,可以设计 “数字接龙” 游戏,教师先说出一个数字,如 “3”,然后让学生依次说出后面的数字,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地复习数的顺序,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悬念导入: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解 “三角形的稳定性” 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制作的生活物品图片,如自行车车架、塔吊等,然后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都要做成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 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逐渐解开悬念,从而深入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和应用。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实物、多媒体等资源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学习 “圆柱和圆锥” 时,教师可以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通过触摸感受它们的侧面和底面。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如将一个长方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圆锥,这样直观的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启发中拓宽思维视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组 4 - 6 人。在学习 “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问题时,教师提出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方法。有的小组可能会采用列表法,逐一列举鸡和兔的数量并计算脚的总数;有的小组可能会尝试假设法,先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然后根据脚的数量差异进行调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学习,不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还能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 “小数的加减法” 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文具,一支铅笔 0.5 元,一个笔记本 3.5 元,他给了收银员 5 元,收银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 学生在解决这个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凸显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在学习 “统计知识” 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班级事务入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数据。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然后制作成统计图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统计知识的应用,还能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亲近感和兴趣。
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 “面积和周长” 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房间的长和宽,计算房间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思考如何根据房间的面积和周长选择合适的家具尺寸和摆放位置。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改善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数学竞赛活动
定期组织数学竞赛,如口算竞赛、数学解题竞赛、数学思维挑战赛等。竞赛内容可以涵盖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技巧、思维拓展等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挑战自我的乐趣。例如,在口算竞赛中,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口算题,限定时间内完成,评选出准确率高且速度快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的竞赛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平时更加注重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数学游戏活动
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数学扑克牌游戏、数字解谜游戏、数学拼图游戏等。数学扑克牌游戏可以包括算 24 点、比大小等玩法,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数字解谜游戏如填数独,让学生在满足每行、每列和每个九宫格内数字不重复的规则下,填入合适的数字,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耐心。数学拼图游戏可以将一些数学图形或数学公式制作成拼图,让学生在拼图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些数学游戏活动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数学文化活动开展数学文化主题活动,如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数学历史展览、数学家介绍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著名数学家的事迹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数学历史展览中,展示古代埃及、希腊、中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与几何测量、中国的《九章算术》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数学视野,增强对数学学科的敬仰和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改变传统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成果。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中是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作业是否认真完成且有独立思考的痕迹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记录、小组评价表、学生作业评语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结果性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将学生在数学竞赛、数学活动中的表现纳入结果性评价范畴。例如,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数学游戏活动中的创新成果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鼓励学生在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进步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同学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小组学生相互评价在合作过程中的贡献、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水平。
四、教学策略实施案例分析
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为例,阐述上述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创新导入
采用故事导入方式:“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两块土地,一块是长方形的,一块是正方形的,他想知道哪块土地的面积更大一些,可是他的大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国王解决这个难题吗?”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师准备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方格纸等教具。让学生用方格纸去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的面积,通过数方格的数量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与方格数量的关系,从而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与方格数量的联系,逐步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定一些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让小组学生合作测量这些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小组在测量文具盒的长和宽时可能会遇到测量不准确的情况,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测量技巧,如如何将尺子与物体边缘对齐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教室的地面是长方形的,如果要给教室地面铺上地砖,每块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为 0.5 米,教室地面长 8 米,宽 6 米,需要多少块地砖呢?”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解决这个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考虑到教室地面面积和地砖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铺设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如地砖的损耗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
组织数学竞赛活动:设计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相关的竞赛题,如给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和宽,快速计算面积;或者给出面积和其中一个边长,求另一个边长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开展数学游戏活动:玩 “面积拼图游戏”,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割成若干小图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些小图形拼成原来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测量、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活动的表现,记录在课堂评价表中。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测量物体面积时是否积极主动,在推导面积公式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或提出改进建议。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竞赛活动的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拼图的速度和准确性等也纳入结果性评价范畴。
自我评价与互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不足以及学习态度等。然后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教师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持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传统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评价方式片面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包括创新导入方式、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互补充,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爱上数学,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然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