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的玉米煎饼

旅行   2024-11-22 07:20   山东  

作者:吕荣梅

身高一米六二的我,体重还有一百零四斤,逢人都说我瘦,我就准备增肥,计划一出,脑海中各种美食纷涌而至,思之最切的还是煎饼,从超市买来一包煎饼,只要闲下来就吃一块,超市买来的煎饼不仅品种多,色泽漂亮,口感也不错,甜甜的象点心一样,对煎饼情有独钟的我可是吃煎饼长大的,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煎饼是我老家饭桌上的主食,陪伴我从少儿到成年。那时候吃的煎饼全年只有一种口味,带酸味的黄色玉米煎饼。
拿起煎饼就想起娘每天早上坐在厨房里摊煎饼的情景,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并且越来越清晰。由于我家人口多,前一天晚上磨满满一大盆玉米糊,娘天不亮就起床摊煎饼,烧的柴是玉米杆或者是杂草,夏天阴雨天,柴草发霉不易燃,整个厨房里全是烟雾,娘一直在咳嗽,等到我们早上放学回家,娘把厚厚的一叠煎饼放到了饭桌上,娘摊煎饼的时候,顺便也烧一锅开水,水开后先给奶奶冲一个鸡蛋,然后放入玉米面,一锅玉米粥也就做好了,早餐吃着又香又脆的煎饼感觉就是美味。
老家的土地以前只种植玉米和小麦,玉米是做煎饼的主粮,从我八九岁能推碾开始,奶奶经常早上天不亮就喊我起床,夏天还好,冬天假装听不见,有时候喊我二三遍才慢悠悠的半醒半睡的跟着姐姐去推碾,怕担误上学,必须早去,要不然全村几百户人家就四盘碾,去晚了就的排号,我们经常是第一名,把一箥簸玉米用碾碾碎,回家后娘用水泡上,等下午放学后我和姐姐再开始推礳,把泡好的玉米碎礳成糊,姐姐参加工作后,这样的活我和妹妹干,娘还做了几年的豆腐,所以我们每天早晚都的重复这样的活。

初中开始住校,冬天娘把一叠煎饼用塑料袋给我包好,怕太干卷不起来,夏天把煎饼凉干,怕发霉变质,自己家的咸菜用少许的油炒一下,很多时候是不炒的,这样的简单生活直到高中毕业,这一吃就是几年。奶奶偶尔炒二个鸡蛋包在煎饼里,叮嘱我吃两天,在回学校的路上我就吃完了,夏天奶奶也炒糊盐给我带着,因为煎饼太干,泡在热水里,顺便放入一点糊盐,比现在的鸡肉盖大米饭还香。奶奶说煎饼是最好的饭,她的意思是保质期长,奶奶还经常回忆解放临朐城的那场战争,我们村住着很多战士,说战争打的很艰苦,正是夏天,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伤亡很大,全村的男士抬担架,妇女做干粮送到战士手里,干粮就是煎饼,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仲秋节前后是玉米收获的季节,生产队分粮食总选择晚上,我娘把分的玉米和玉米杆用独轮车往家运,从玉米地到我家有一个很大的崖头,我在前边用绳子用力的拉着,经常运到半夜才干完,奶奶带着妹妹在家晒玉米,我家满院子都挂满黄登登金灿灿的玉米,也可用蓬壁生辉来形容,玉米需要很好的凉晒,否则就发芽霉变,这可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刚收获的新玉米煎饼更好吃,卷上咸菜和大葱百吃不厌。娘搬进城里居住,大约三十年不摊煎饼了,我每次回家总买一叠煎饼,全家人围坐在娘的跟前一起吃,虽然煎饼的口感有变化,但是吃煎饼的心情和以前一样。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饭桌上已没有主食可言,想吃什么尽可饱餐,但我对煎饼仍然不离不弃,今年疫情期间,我用电饼铛学着做煎饼,每次都很成功,我儿子也喜欢吃我做的煎饼,包上冻肉和大葱,对我儿子来说,煎饼也算是一种特色小吃。他的喜欢和我有本质的区别,我是对成长岁月的一种回忆,一种眷恋,更是藏在心底的悠悠乡愁。

作者简介:吕荣梅,1963年11月出生,山东省临朐县吕家楼村人。1985年参加工作,1987年调入临沂沂南县印刷厂,从事办公室工作二十年,工作之余喜欢读书看报,经常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悟。2007年任沂南正合服装商场经理至今。


大美临朐
吾爱家乡山川河流,吾爱家乡一草一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