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中国画的标准

文摘   2024-09-24 19:21   北京  


刘海粟先生此文是对中国画特点与标准最为到位的叙述,有学术,有观点,有高度!举一反三,对换位油画也适用。我向大家推荐此文。


张祖英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原名刘槃,字季芳,号海粟,别署静远老人、存天阁主,江苏常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画的标准

/刘海粟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


什么叫“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第六条不但是中国画,其他各种画都可以用。“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也是最好的准则。此外的五法,都是达到这个标准的必要条件。


倘若把“六法”视为绘画的要素,可归纳为四种:


第一,笔致一一骨法用笔,相当于油画的笔触(Touch)。


第二,写实一一包括两法,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油画写生都用得上,相当于“Realism”。


第三,结构一一经营位置,即构图( Composition ),这是基本的法则。


第四,模仿一一传移模写,涵有“再现”( Reproduction )的意义,“再现”也可以叫“再创造”,欧洲人讲究,中国人也讲究;模仿,不是死摹,要吸取和发扬传统的精神。不过后来有个弊病,它摹什么,仿什么,都千篇一律。其实模仿的意义在于吸取其长处,不是全盘照搬。



刘海粟《清风》1937年 纵66厘米横133.5厘米 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


此外,无论在创作方面或是在批评方面,“气韵生动”都是最高的准则。


我列了个图表,大概就是这样:“气韵生动”与其他五法不是并列的,其他五法也要求“气韵生动”,没有气韵,就没有艺术生命。“六法论”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为主要。所以论画,不论什么画派,尽管见解有所不同,但对“气韵生动”的要求都是共通的。我想,这不但是中国画,就是油画,雕塑,也都要求有韵味,有它的神态。宋郭若虚断定气韵不可学,明董其昌也说不可学,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勉强学之。我认为是可以学的。

所谓气韵,是从生活感受和一些学问当中得来的,不单纯是技巧的事。作品没有气韵,没有韵味,与照相何异,不过好的照相,也要讲究韵味,不能一览无遗。所谓气,即神气、浩气、骨气、气魄。我们的一笔一点,都是各人的性格的体现,都有他的气魄、情趣,这是画家自己的心灵、感情;所谓韵,就是生命的节奏及其精神的凝蓄。生动是生命的活跃。

实际上,宇宙间的所有的活动,无处不蕴藏着气韵。画家的创作,一定要有丰富的感情,还要有很深刻的感受,有灵感,才能现之于笔墨。不能只模仿自然对象的表面,它不象机器那样,开了就能走动。至少是在他称心悦意,或者是在悲愤中,产生激情,始能下笔。

中国画家作画多抒发自己心灵、感想。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画竹,他说不问象不象竹,象麻也好,象芦也好,能表露自己的意境就行。仅仅几笔,写胸中逸气,所以人家称他倪高士。


倪瓒《墨竹图》纸本 高29.2厘米 宽28.7厘米 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所谓画中“意到笔不到”的妙境,我在国外讲过,但有些欧洲人不懂,什么“意到笔不到”,认为没有画到,怎么“意”含在里头?我说,这个欧洲也有哇,例如近代有许多油画,表现水面,将画布空出来,它的意思就已经有了。泼一块墨,榻一个大笔头,它也有含蓄,要让人家细嚼,感到有韵味。



刘海粟《溪流中断石》1966年 纵67.3厘米横43厘米 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修养。画家要深人到各方面去,到生活里去,要细致地观察自然,创作要应目会心。体验生活,是创作的依据,不然干巴巴的,哪里能画得出来哩。鉴赏者随之而应目会心,并且进而感到它的精神、印象,神超理得而获得探求,有益于精神享受。


精神是无形的,它潜在于一切有形的物象之中。中国画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一幅画虚的地方,没有画的地方还有画;就是题一首诗,题在哪里,都要斟酌,都有重要的构图关系。所以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敏锐。而且我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表现,还要超过自然。大自然,可以在小小一张纸里面表现出来,小中见大,感觉很大。


我们的中国画,世界各国都喜欢,这是我们的一个王牌,要好好研究,提高。陈陈相因,老一套固然不对,但是没有旧根底,随便乱涂,也是不对的;随便榻几笔,也要有它一定的基础。


我们要注意诗、书、画的结合,中国画家都是文人,都能赋诗、书法,所谓诗、书、画三绝。中国画史上有不少诗、书、画三绝的大家。古人说,“画是无声之诗”,所以中国的文人,能画也就能诗。


一般人看中国山水画,对平远、高远还可理解,对深远少见多怪。我们现在登高远望,就看到重山叠嶂。所以中国山水画也是很现实,古人的创作也是从自然中来的。


要着重表现对象的神气,神气很难表现,象汉代石刻武梁祠,还有孝堂山,是很有名的。武梁祠是阴刻,孝堂山是阳刻,造型好极了,画得很简单,很有精神。李公麟画的马也很著名。江苏角直,杨惠之塑的罗汉;东山紫金庵的罗汉,神气都非常好。


梁楷有减笔画,我们看他的《李白行吟图》,这张画在日本印刷品很多,以极简练的笔墨,写诗人潇洒飘逸的风度,神气活现,生动逼人。所谓无笔墨处有韵味,意到笔不到,妙处就在这里。


我那幅《牧牛图》,虽然画的不好,也用简练的线条,牧童在牛背上,就是以这种风格来表现的。


梁楷《李白行吟图》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中国画表现大自然尺幅之中表现千岩万壑。“元四家”中的吴仲圭,他的山水,空白处就是天,就是水,就是云。主要的东西尽量画出来,其余的不必顾及,要省略。画花鸟主要点是鸟,要画得精神活泼、生动,不能象标本。宋徽宗赵佶,他的画有长处,工笔,很有力量。取景、设色简练,生气盎然。所以我特地画一张锦鸡,人家都以为我画泼墨的多。



赵佶《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院体画,我想试一试,吸其长处,当然我没有画好,不过我想这样做,所以用极简单的红色、储石两种颜色,还有一种石青,就三种颜色,很简练的东西,推陈出新。粉碎“四人帮”后,有夫妇两个法国朋友来看我,我给他们看了十张画,他们看得很有兴味,我并不是借他们来说我好,今天我借他们两句话与诸位谈一谈。他们说这画既古到极点,又新到极点。


我说,我们要做推陈出新工作,不过我自己觉得还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各种东西都要学,范围要广,各种画派都要研究。不过,我们都要有自己的面目。就是模仿一张画,也要有一个再创造,不要死摹


刘海粟《泼彩山水轴》1975年 纵110.4厘米横45.3厘米 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


形式单纯,意思深刻,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京剧表演中出门、关门、上马、下马、乘车等,都是从舞蹈里借鉴来的。梅兰芳的《打渔杀家》,就没有布景,但意境很高。中国画也一样,象戏剧舞台,没有布景。布景当然也要,现在的布景很好,很简单概括,不噜苏。


多少年前,我在上海看越剧黛玉葬花,身上已戴了许多花,再去看那么多花,这个不行,用不着那么多花。梅兰芳表演舞蹈,就有花在里面,戏词中就有花,都是很现实的。表现越深刻,人家印象就越深。


画也是这样。画山水要有山水的气韵,画花鸟要有花鸟的生意,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神气。画面的形式力求单纯,在极简单之中表现复杂,画意愈深,愈耐人寻味,越看越要看,它就有力量。


我们看古画,像沈石田,我也喜欢画他的东西,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画的杨柳,以几笔线条,画得很颤动。与宋朝惠崇画的春景中同是一样的柳,同样用线条画柳,前者较激动,看上去有狂风欲起,暴雨将至的感觉,惠崇的柳,却是另外一种溪边悠闲的趣味。中国画极富诗意,而且耐人寻味。我今天讲了中国画的精神与形式,与大家同嚼韵味。


沈周《柳荫坐钓图》纵136.3厘米横23.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现在,我再讲讲这次中国画创作组有个汇报展览,我认为有一定的水平,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有传统,有创新,一扫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我也有几张东西在里面,不过这是初步的试验。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就是好。最怕一样、一个模子。“四人帮”时期千篇一律都是一个样。我们还要一步一步地试验,一步一步地上去,不断地提高。


中国画的各种派别由来已久。汉朝的蔡琶、张衡都是很有名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东西。到了六朝,老庄思想极盛,一些文人都有超脱的思想,离开实际,发挥自由情趣,寄托高放、清静。


宗炳、王微这几个大家,他们画的山水很高,他们两家都有画论著作。苏东坡也在宗炳的画上题过诗,他们的思想是契合的。发展到唐朝的王维、张操、王洽等,形成了一代风气。王维又称南宗之祖。当时的诗歌、文风与画有密切的关系。唐朝的书家也多,画家、诗人及书家,流风影响宋、元、明、清,都是注意诗、书、画三结合,不过到后来清代衰落了。


宋朝诗词家很多,譬如大家知道的“三苏”、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李清照、辛稼轩等,真是人材辈出,都很有名。至于绘画一道,也随之而兴,各尽其能。文人、诗人又作为画家,随便举几个人:文与可、苏东坡、大小米、李公麟等,著名的还很多。他们的笔法新奇,都有各人的创新。不创新,没有特别的面目就站不住脚的。



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纵46.2厘米横429.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历史是严格的,人云亦云,跟着人家走,是不行的。挥洒自如,尤其是苏东坡,他不求形似,他有两句诗,我是最喜欢的:“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因为中国画要注意到气,刚才讲的气韵,书法、诗歌也是很讲究的。品质也有关系,人品要好。品质好画出来就如其人,写出来的诗也如其人,做诗写文章一点都不能假。所以这两句诗很有意思,真能曲尽这个画意。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苏东坡的诗,还有争论,有人不同意,我是同意的。文与可用行草法画竹,潇洒、有生命,迎风而动。苏东坡是学艺文与可的,在于神妙。明朝人论画,到董其昌立“南北宗”说,什么王维是南宗之祖,北宗是李思训父子啊!提倡文人画派。沈石田、文征明、陈白阳、徐青藤,名气都很大。


嘉靖以后,经董其昌、陈继儒发扬光大,一直到清代扬州八怪、清末吴昌硕、近代齐白石都受他们的影响。他们几个人都有一定的面目,成为中国画史上一大思潮。要求画一定要有逸气,才能引人入胜。没有与诗、书结合起来的画就不高。我劝诸位大胆做诗,一定有帮助。



来自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六日刘海粟在中国美术馆演讲

刊头题字:田永庆

责任编辑:云   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西湖|艺术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油画学会学术交流和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油画艺术研究和推广,服务于全国油画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