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听听深圳各界、
专家学者们怎么说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2024年,深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这一年,深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鲲鹏行动掀起创新风潮,种子基金设立种下希望……深圳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都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表示,2025年,深圳将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孵化器。
大疆天空之城。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R&D经费投入2236.61亿元,首次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深圳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亮眼的数据反映了深圳科技创新动力强劲、企业活力十足、未来潜力巨大。”张林表示,在国际上,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未来发展潜力。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科技创新“硬核力”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积极成效。
张林表示,深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紧盯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把政府政策资金、创新资源向更高效的市场主体配置,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实施《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深圳市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方案(2024-2025年)》,编制《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编制《深圳市重点产业研发规划(2024-2030年)》,印发《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动态调整产业重点领域。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着力提升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比例。
此外,深圳支持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和载体成果显著,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达4000多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成果转化生态网络,累计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50家、中小试基地53家,技术转移入库备案机构120家。完善科技金融链条,设立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首批2支子基金落地。
展望2025年,深圳将如何进一步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张林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打造全市科技创新“一盘棋”格局的关键之年,市科技创新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规范研发准备金的计提、形成、使用、核算等事项,完善支持企业长期投入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鹏城实验室开展央地联合攻关重大科技任务。以大科创格局布局“两湾两足”“AI+BT”(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省实验室支撑体系。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实施“训力券”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及应用。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新增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四是培育发展重点产(行)业。市区联动实施未来产业重大专项。推动设立细胞与基因、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等产业基金,布局未来产业领域创新载体不少于5个。五是建立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科技合作,支持建设联合实验室。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制度,新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顶尖企业研发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深圳的“法宝”
“2024年,深圳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魅力与活力充分彰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晓琳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深圳敢于勇闯无人区,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鹏城云脑Ⅲ”加快建设……一系列标志性、革命性的重大成果诞生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不仅事关深圳自身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对我国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前海青年梦工厂。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深圳始终保持活力、竞争力的‘法宝’。”她评价说,过去一年,深圳“20+8”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5%,得益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示范样本。
“2024年,河套合作区加快向世界级科研枢纽迈进,在人员流动、资金往来、数据跨境、国际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批创新性举措,为深圳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和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她认为,深圳改革开放的鲜明基因深刻融入到产业和创新之中,也是深圳能够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重要原因。
李晓琳建议,新起点新征程上,深圳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当好全国产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二要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三要在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强大集聚效应。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
过去一年,深圳创新彰显澎湃动能,作为新型科研机构,我们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依托深研院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揭牌运营,其聚焦生物医药、高性能材料等重点领域,打造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Luigi Gambardella):
深圳作为中国的“硅谷”,赢得了创新、创造力及企业家精神“灯塔”的全球声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技术中心之一。面对全球创新格局的迅速演变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深圳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土产品的附加值,与欧洲质量标准接轨并建立与欧洲企业的合作关系,扩大深圳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乐聚机器人副总经理吴雨璁:
把握住新兴技术发展机遇,深圳2024年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当前,深圳已经形成完整的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产业链,上下游配合效率很高,像我们合作的本地零部件厂家,制造时间最快可以压缩至半天至一天,这大大加速了产品和技术的迭代。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太兵:
目前,深圳正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以实质性的投资和政策推动AI领域的蓬勃发展,为AI企业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扎根深圳这片创新热土的AIGC软件企业,万兴科技将更加积极地拥抱AI技术,加速大模型的迭代与突破,加快更多创新产品的落地,同时将携手更多行业伙伴,共同探索AI的更多可能。
相关链接: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熊子恒 宁若鸿
编辑|杨渝嘉
审读|温静 王雯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