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家里那些事儿

文摘   旅游   2024-10-10 15:08   湖北  


父亲李祥斌

我的父亲李祥斌,1927年6月出生,2007年11月去世,享年82岁。父亲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县石桥镇前老家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据父亲讲,咱们村是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过来的。村民体貌特征多为大个子、高鼻梁、单眼皮,说话口音、生活用语和饮食习惯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爱吃会做各种面食,把饺子称为“扁食”等,这是山西故土遗留下的烙印。老家曾经有李氏祠堂,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祖上也曾留有族谱,现已不知所踪。只剩下口口相传的李家辈分排序:正同显万大,学中发祥,安全家帮,秋月相秀,顺手成章。我怀疑“顺手成章”应为“顺理成章”。谁用“手”字起名呢?

父亲是祥字辈,我是安字辈,但我和弟妹的名字都已经“现代化”了。子女中我排行老大,父亲对我的教育培养最用心,影响也最大。小时候我怕他,经常被他简单粗暴地训斥,甚至用皮带棍棒招呼。长大了我远离了他,每逢团聚时陪他下盘象棋,就是他的最大享受。父亲步入老年后,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他自己的和老家里的往事。我左耳进右耳出,没往心里去。现在我也退休了,时常想起父亲,想起他说的那些事儿,想了解更多故事,可他老人家早已离我而去了。

近期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两件宝贝:一件是国务院发的《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另一件是湖北省军区发的《学习文件》笔记本。当我打开离休证时,父亲免冠清瘦的军装照映入眼帘,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照片。当我打开笔记本时,熟悉的笔迹如见其人。笔记里记录的都是父亲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的家史和简历、母亲的简历、子女的出生日期和时辰、孙辈的生日等。瞬间,我的记忆被拉回到曾经的岁月,思绪也穿越到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俗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如今只剩下归途的我不仅想了解自己的来处,还想了解父母的来处。到了回忆父母的时候了,把往事记录下来,让子孙们都知道自己的来处。

这里,就先从“父亲家里那些事儿”开始吧。以下内容主要来源:父亲笔记里的记录,从小耳濡目染给我留下的记忆,弟妹亲戚们提供的信息。

 

父亲的遗物父亲60岁离休父亲的笔记

一、父亲自述家史

此段基本是父亲的自传,由父亲第一人称叙述。

我的老家地处湖北襄阳北部,与河南南阳交界。我出生时正值兵荒马乱、土匪横行之际,土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任由欺压、苦不堪言。造成了“襄北无人烟,兔子也咬人”凄凉景象。

我出生时家里已有九人:祖父李中和、祖母李田氏、父亲李发福、母亲李治女、大伯李发生、大妈、叔叔李有生、婶母、堂姐。短短几年里,家中惨遭灾祸,害得家破人亡、贫困潦倒,十口之家竟只剩下四口。先是祖母被土匪绑架,家里用钱赎回。接着祖父和婶母又被绑架,家中东西被抢光,仅剩的几间房子也被烧了;家里再无钱赎人,祖父被土匪撕票,婶母被土匪卖人改嫁。家人只好外出逃荒,大伯和堂姐因疾病和饥饿死在逃荒的路上,本村地主李中安乘机将大妈出卖改嫁。母亲在我三岁时也因饥饿和疾病死去。当我记事时,家里就只剩下祖母、父亲、叔叔和我四人了,靠务农勉强维持生计。

我四岁时,家里日子稍有好转,父亲又娶了妻,谁知新婚不久,新娘就被土匪强抢走了,听说卖到了河南。后来父亲因逃国民党的壮丁,把左腿摔断成了残疾人,就再没娶妻,我成了独子。叔叔李有生续娶杨大女为妻,为李家生了四男两女:祥义、祥往、祥会、祥五、全芝、全英。咱家的香火才又兴旺了起来。

到了读书的年龄,祖母和父亲把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省吃俭用,以粮食充学费,送我去私塾读书。我也比较争气,写的文章经常得到先生的表扬。几年下来,我的文化水平达到初小程度。家里再也负担不起我读书了,只好辍学回家,帮家里务农。面对守寡的祖母、鳏夫且残废的父亲,渐渐地我承担起养家的重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十九岁时,我身上发生了件大事,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到处抓壮丁,地主李中安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就让人把我给绑了,顶替他儿子的名额去当兵。一行人走到村口,被李家德高望重的族长给拦了下来,并把那帮人训斥了一顿:“独子免征兵,你们这是在犯法!”原来国民政府颁布的《兵役法》中规定:“独子且独负家庭生活者免征。”于是,我被解救了!为了报家仇,我私自出逃,投奔了解放军。解放军教导员在听完我的控诉后,让我带路回村,把地主恶霸给镇压了。教导员特意向村民打听了我的人品后,同意我参军入伍,并为我改了名。我本名叫李祥县,寄托着长辈的殷切希望。教导员说,这个名字太俗气,希望我文武双全。于是我便以“李祥斌”的新名字参加了革命,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二、我的曾祖母

我的曾祖母李田氏,生于1878年,故于1971年,享年94岁。她老人家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是位饱受风霜、外柔内刚、心灵手巧、慈悲善良的女性。她育有三子一女(女儿远嫁老河口),本来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短短几年,丧夫失子,家破人亡。很难想象,当十口之家只剩下她和两儿一孙时,她是如何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终于熬到了苦尽甘来,享受到迟来的晚年幸福,被孝顺的孙子接到襄阳城军营中,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我们管曾祖母叫太太。我记事时太太就随军了,她在襄阳军分区院子里年龄最大。她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她做的面食馍馍,五颜六色,各种小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堪称艺术品,既好看又好吃。每当太太上蒸笼时,都会引来邻居的围观和分享。

太太爱干净,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太太是小脚女人,轻迈小步,走路微晃。当她在阳光下泡脚时,我常好奇地在一旁观看。只见她打盆热水,搬把椅子,坐下脱鞋,解开长长的裹脚布,把一双“三寸金莲”泡入水中,然后用剪子剪去脚上的老茧和死皮,最后擦干脚,再用一块干净的裹脚布把脚裹上。整个过程老人家既放松又享受。小时候我和太太睡在一张床上,她的脚一点也不臭。

1965年的一天,父母上班去了,弟妹出去玩了,家中只剩下我和太太。太太突然上吐下泻,我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叫来隔壁邻居白奶奶帮忙。白奶奶抱着太太,让我给太太擦屁股。我惊恐地说:“我是男孩”。白奶奶不由分辩地说:“她是你太太!”我只好战战兢兢地给太太擦了屁股。太太病好后,就吵着要回老家,她已86岁了,担心客死他乡,她要叶落归根。父亲只好把她送回了老家,并按月寄生活费。没想到太太回去后,什么病都没啦。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六年后,父亲工作调动,从襄阳军分区调到郧阳军分区,并外派到郧阳地区电信局当军代表。突然传来噩耗:太太去世了。94岁的老人家一觉睡过去,无疾而终。父亲得知消息后,久久地站在太太的照片前,他三岁失去母亲,太太对于他就跟亲妈一样。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回老家奔丧,老家院里摆满了花圈,堂屋门上方按习俗揭去了三片瓦,暗示家里天塌了。棺材停放在堂屋中间,当打开棺材时,太太安静地躺在里面,我第一次见父亲流泪,祖孙情深啊。太太在村里德高望重,下葬时全村倾巢出动给老人家送行。曾祖母真是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1963年襄阳祖孙四代唯一的合影

三、我的爷爷

1965年襄阳

我的爷爷李发福,生于1909年,故于1973年,享年65岁。爷爷的命运很悲催,他青年丧妻,再婚又失妻,逃过了壮丁却摔断腿成了残废,中年唯一的儿子不辞而别,老年好不容易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又患上绝症在痛苦中死去。爷爷聪明过人、爱好干净、性格刚强、沉默寡言、敏感自尊。他一辈子都在与苦难的命运抗争。

爷爷腿断时还不到三十岁。若是现在,把骨头接上固定,仨月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可那时缺钱缺医缺知识,爷爷只能杵着拐棍,拖着一条断腿,生活了几十年。直到解放后,父亲回乡探亲时,才把他拉到城中大医院里把左腿给锯了,他的行动才轻松了许多。我初次见到爷爷时,他左边腋下杵着一根拐仗,右手杵着一根自己用树枝做的拐棍,他用自己独创的办法解决了单腿行走的问题。

1965年太太送回老家后,爷爷就紧接着来襄阳随军了。父亲怕爷爷在家里寂寞,从旧货市场淘来一台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其外观漂亮,音质浑厚,全家人都很高兴。除了孙子们爱听的少儿节目“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之外,爷爷有空就守在收音机前不停地搜索,只要河南梆子一开播,他就锁定,还边听边打拍子。那时不明白爷爷怎么爱听这跟哭差不多的腔调,原来河南梆子里有爷爷的乡愁啊。爷爷旧社会租种地主的地,不知道他单腿是怎么劳作的。解放后他成了军属,生产队里照顾他,让他看守西瓜地和干他力所能及的农活。爷爷曾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西瓜的鉴别能力。他只须一眼,就知道瓜是红沙瓤还是黄沙瓤;他拍几下,就知道瓜熟不熟。爷爷没上过学,却认识不少字,心算速度也很快。

爷爷初来乍到,很享受城里的生活。可好景不长,他就跟我母亲起了冲突。不知起因为何,两位性格刚强的人相遇,闹矛盾是迟早的事。当然主要责任在母亲身上,她是晚辈,理应迁就包容才对。他俩先是冷战,互不讲话,我成了他俩的通讯员。后来爷爷就指名道姓地开骂了,父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正好此时父亲工作调动到条件比较艰苦的郧阳军分区郧西武装部,母亲不愿意去,父亲就独自带上爷爷进了大山。父亲来信诉苦,文革中他被造反派抓去批斗,回家后还要面对冷锅冷灶和残废的老父亲,好凄惨啊!1969年父亲调到十堰市后,母亲终于同意进山了,1971年一家人又团圆了。爷爷跟母亲的战火仍时有发生,但烈度降低了不少。估计是父亲的开导下母亲进步了。呵呵!

1972年父亲在郧阳竹山大山里给爷爷买了口寿材,通体只用了六块整樟木板,品质顶级。老家有传统,人活着时要看到自己的寿材才安心,父亲这是在为爷爷尽孝,是我押车把爷爷的寿材送回老家的。谁知不久后,爷爷就被查出患有胃喷门癌,这是贫苦年代长期靠吃滚烫食物取暖引起的恶果,老家是此病的高发病区。医生束手无策,病情一天天恶化,爷爷提出要回去,他也要叶落归根。父亲只好把爷爷送了回去,按月寄生活费。听说爷爷最后吃啥吐啥,半年后被活活“饿”死了。父亲带弟弟回老家奔的丧。苦命的爷爷就这样走了,生前一家人竟然没跟爷爷合过一张影。太遗憾啦!

四、我的父亲

父亲1947年参军,所在部队是中原野战军桐柏军区三分区,张廷发任司令员, 张将军还是襄阳军分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父亲参军后第一份工作不是当兵打仗,而是当司务长。在文盲居多的部队里,初小文化算是人才了。看着父亲的简历,老人家的人生历历在目,有的我知道,有的是第一次知晓。他历任司务长、文化干事、排长、队长、指导员、襄阳军分区组织动员科参谋、机关党委委员兼协理员、1965年郧西武装部党委委员兼政工科长、1969年郧阳地区电信局军代表政委兼党委书记、1973年竹山武装部政委、1976年湖北省汽车工业公司湖北汽车附件厂党委书记、顾问、1987年离休。

父亲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襄樊战役、荆门战役等战斗,解放后参加了襄北剿匪等战斗,身上有几处枪伤。他曾经被土匪打黑枪,险些命丧黄泉。战斗中,父亲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共产党救了他,共产党也改造了他。几十年里,父亲由一名报私仇的愤青,成长为一位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公私分明、尽职尽责的共产党员。由于长期从事思政工作,他的性格被锤炼成遇事内敛温和、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对人和风细雨、耐心细致、以理服人。在襄阳军分区工作时他分管家属,经常被叫去调解首长们的家庭矛盾。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到地方工作,听到的最多评价是“平易近人。

父亲共有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解放前家庭包办的他一心要报家仇,无心结婚,但抗争无用,新婚之夜他不辞而别跑去参了军。留下新娘独守空房,侍奉长辈。直至解放后父亲回乡才与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她还是嫁给了一位军人。这段婚姻有名无实,父亲解脱了自己,却害苦了闺中人,幸好结局未酿成悲剧。父亲生前从未向我提及这段婚姻,也许他深感愧疚,难以启齿。有一次父亲给孩儿们讲完家史,我调侃地说:“缺恋爱史。”被父亲尴尬地一笑而过。

第二段婚姻是自由恋爱。父亲找了位襄阳师范的学生,即我母亲吴克迁。父亲大母亲七岁,夫妻俩育有两女两子,老大李继军1955年出生,未满一岁就死于败血症,只留下一张百日照。听父亲讲,他夜里带一名战士,把姐姐埋在襄阳城西门外城墙根下。于是我由老二提升为老大。母亲二十岁嫁给父亲,五十五岁去世,婚姻持续了三十五年,总体上夫妻恩爱,父严母慈,家庭祥和。父母吵架总是发生在农村老家来人之后,每逢村里来人,吃喝住之后还要给钱,母亲的不高兴写在脸上。客人走后,嘴仗就开始了。父亲对外人和和气气,对自己的孩子可就没那么好的脾气,常常是先礼后兵,文武双全。子女中我挨打最多。

1974年十堰

第三段婚姻是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在孩子们的支持和祝福下,经老战友牵线结识并结合的。继母李园园,小父亲十一岁,是位生活在四川的苏州女士,她早年丧夫,独自带大二女一子。继母的性格更像四川人,热情善良,快人快语,勤快干练。父亲与她幸福地生活了16年,她照顾和陪伴父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和继母的感情很好,我曾承诺要给她养老送终,被她婉拒了。父亲去世后,她回四川跟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我和夫人曾专门到四川看望她和亲戚们,她也曾专门来武汉为父亲扫墓,我顺便带她到医院检查身体,她的身体比我的还好。平时每年母亲节和春节必给老人家打电话问候,春节时我和孩子给老人家汇孝敬钱。继母今年已86岁高寿了,祝她老人家健康、快乐、长寿!

2003年国庆节武汉东湖2012年4月武汉樱花园

五、我的记忆

父亲大我整整30岁,他对我的教育从小开始,由小事入手。我怎样用筷子吃饭,如何握笔写字,都被他逐一调教过。小时候我有个“聚宝箱”,里面装的都是我的宝贝,悄悄地放在床底下。父亲发现后先是不动声色,后突然让我把箱子拉出来,逐件审查:这是哪里来的?某某给的。还给某某!这是哪里来的?垃圾箱捡的。扔回垃圾箱!我只好一一照办。这是告诫我莫占便宜,更不能偷抢。父亲书柜里的书基本上都被我翻看过,印象最深的有《红旗飘飘》等红色书刊杂志,王羲之的书法字帖等。父亲藏在箱子里的五四手枪也多次被我悄悄地把玩过。每当我在外淘气惹祸,回家后都少不了挨顿揍。记得有一次我在建筑工地荡秋千,被倒下的脚手架砸破了头。父亲闻讯赶到军分区卫生所领我回家,一路上我被拳打脚踢一顿收拾。当年我差点被烟囱砸死的事,没敢告诉他,否则肯定挨顿毒打!

小时候我多次被父亲送回老家,目的就是让我吃苦受累莫忘本。印象最深的有三次。第一次回老家我只有6岁。忘了是怎么回去的,只记得晚上到家,早上起床开门,院子里站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是亲戚,个个笑咪咪地看着我,还给我拿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最受不了的是,我的辈分低,见到同龄的孩子,不喊爷爷就喊叔叔,还有流鼻涕穿开裆裤的姑姑。我心想:喊个球,一律叫名字。返回襄阳时,先用板车把我拉到黄集镇,晚上就在马路边上打地铺睡了一晚,次日早上买长途汽车票把我送回。

第二次回老家我8岁。暑假回老家,正赶上麦子丰收,我每天跟着堂叔祥会和祥伍,背个背篓到收割后的麦地里捡麦穗。不出半月,我背回的麦穗已堆成了小山。爷爷让堂叔用板车拉到公社粮食加工厂加工,竟然磨了8斤面粉。爷爷高兴地见人就夸自己的孙子能干。回襄阳后,母亲让我给出差的父亲写信汇报,谁知父亲回信批评我:“为什么不把拾到的麦穗交公?”此番教诲终生难忘啊!

第三次回老家我10岁,印象最深。爷爷跟母亲吵架后,一生气就先回了老家。母亲觉得内疚,让放暑假的我带上礼物回乡看望爷爷。我独自乘长途汽车到石桥镇,再步行4里到老家。爷爷见到孙子非常高兴,对我露出难得的笑脸。老李家有孤老有残废人,没有按惯例分家,彼此都帮衬着。爷爷的房间不大,是堂屋边上建的一间偏房,吃喝住都在其中。我跟爷爷睡在一张床上,爷爷的床很干净,没有跳蚤和臭虫。每天早晨,生产队安排的人给爷爷送两担井水,军属在村里得到很好地照顾。每当早上醒来,都能看到爷爷用麦秆烧火做饭,爷爷的饭简单且好吃。有一天,爷爷说亲戚家里添娃了,让我陪他走亲戚。他先在供销社买了两斤红糖让我拎着,然后就杵着拐棍,步行10里地,去张史界走亲戚。途径爷爷当年摔断腿的地方时,爷爷情绪激动地用拐棍指着前方,向我述说当年的情景:国民党骑兵抓壮丁,我和几个年轻人在前面跑,骑兵在后面追。经过这条水沟时,别人都一跃而过,我却一不小心摔断了腿,只好爬到不远的桥底下躲着,骑兵从桥上冲了过去,把那几个人都抓了。我躲过了壮丁,却摔断了腿。张史界是我奶奶的娘家,奶奶有三位兄弟。听父亲说,从小没娘的他,经常跑到舅舅家里寻求温暖,其中三舅妈最心疼他。此行我们就住在三舅爷家。爷爷只住了一晚就回了,把我一人留下。我和三舅爷家最小的儿子赐瑞叔年龄相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白天他带我去割猪草,跟村里的小朋友摔跤,光屁股在山涧里跳水游泳;晚上陪他一起睡在自家的桃树下看守桃子,被蚊虫咬了一身包;跟家人把桃子挑到8里外的黑龙集上售卖......多年前赐瑞叔家盖房子,不慎墙倒他被砸身亡,太可惜了!

虞美人•忆童年轶事

儿时暑假归桑梓,满院宗亲喜。柴门茅舍老村营,尤记粗茶淡饭祖孙情。

随亲拾起支支穗,磨面盈香醉。满心欢喜寄家书,父问归公粒粒可知无?

父亲回老家奔丧时,曾抽空带我到家乡的排子河大型水利工程现场,当看到万人浩浩荡荡地挖土、挑土、拉土的场面时,父亲情不自禁地带我融入其中,参加起义务劳动。当工地出现一位军人,并被村民认出身份后,公社的领导出面与父亲热情握手,夸赞父亲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父亲最讨厌贪官,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共产党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常告诫我莫伸手。我从事行政工作后,经常外出应酬。在我家小住之后他终于忍不住批评道:“以前你书桌上堆满了专业书,现在书桌上空空如也!”说得我面红耳赤!

父亲最大的爱好是下象棋,属于瘾大技术差还爱悔棋的那种。母亲说,年轻时他经常在路灯下跟人厮杀到半夜才回家。退休后,楼下石桌棋盘前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我每次回家都要陪他下上几盘,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行棋前必须约法三章:三盘定胜负,落子生根不悔棋。一般都是我二比一取胜,在互相攻击对方棋臭中收场,然后快乐地举杯畅饮。真怀念那美好的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曾单独告诉我,爷爷当年娶的那位过门不久就被土匪抢走的媳妇,最近回石桥探亲,向人打听我们家人的下落。她当年被卖到河南洛阳的一户郭姓家为媳,所生的儿子现在已是省长了,她这次是荣归故里。真是造化弄人,土匪当年的野蛮操作,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我家是雪上加霜,而这位奶奶却因祸得福了。

人老了都念旧。父亲退休后经常回老家走走看看。也许他觉得自己当年离家出走后,让家人担惊受怕,承担了太多痛苦。也许他因为雪灾,没能赶回去参加小爷的葬礼而感到愧疚,于是他决定为祖宗们修坟立碑。事后他把祖宗们墓地拍的照片拿给我看,我猜他也想魂归故里,陪伴在祖辈的左右,但他没有明说。

父亲是得肺癌去世的,从发现到去世只9个月。2007年春节父亲住在妹妹武汉新装修的家里,3月的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感觉很不舒服,要立刻到医院检查。我赶紧把他送到武大中南医院,住院并一轮检查下来,诊断结果:肺癌晚期!可惜的是他半年前体检时竟然没检查出来。父亲经常感冒,他一直的观点:经常感冒的人不易得癌症。事实证明此说不科学。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常年咳嗽不止,晚年虽然戒了烟,但为时已晚,时间量变终于产生了质变。我拿着父亲的病历找到同济医院肿瘤专家,他看后并得知病人八十多了,就说不用治了,好吃好喝好好孝敬吧。

2007年春节武汉植物园 最后的合照

听朋友说,一位患肺癌的长辈死前埋怨子女:“不该告诉他真相,让他天天生不如死。”所以我们决定一瞒到底!于是由身为医生的夫人起草并模仿医院的格式打了一份假诊断书,在医生的理解和配合下,告诉父亲是“肺部感染”,不用紧张。此后每到周末我和家人都陪同父亲到周边游山玩水、品尝美食。病情加重后,他回到十堰太和医院住院治疗,医生应我们的要求也一直隐瞒实情,并针对性地采取了包括放疗在内的一些治疗措施,病情短时间缓和了些。国庆节我们特意从武汉赶回去,一家人陪他在大山里的农家乐吃住了两天。谁知,国庆节一过,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天一样,昼夜难眠,痛不欲生。弟妹一直瞒着我,直到父亲说:“建勇再不回来,就见不到我了!”2007年11月9日周五,听到父亲的呼唤后我赶紧请假备车,叫上三舅爷的长子赐聚叔连夜赶回十堰。晚8点到病房,虚弱的父亲强忍着巨痛向我交代完后事后,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们走吧,我要吃药睡觉了。”晚上十点多,父亲躺下后不久,竟然打起了呼噜。一直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弟弟说这不正常,平时他都是疼得整夜哼哼,原来父亲已经昏迷了。他见到我说了想说的话之后,就把一切都放下了!我、弟弟和赐聚叔整夜陪伴在其左右。翌日,2007年11月10日早上,父亲停止了呼吸。

父亲去世后,先在十堰与母亲合葬,后迁移到武汉山清水秀的龙泉山与我的岳父母相邻为伴。我想,父母的子女孙辈们都已生活工作在武汉了,这样更方便晚辈们祭拜!老人们安息吧,我和孩儿们每年都会来看望你们!

父亲一直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给我留下的最大遗产是精神财富,令我终身受益。我一直的心愿是各方面都超过父亲,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我唯一的愿望是传承好李家的优良家风,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寿命长。父亲曾跟乡亲们说:“我不在了,你们有事就找李老大!”这些年,我尽心尽力帮助乡亲们,希望没让天国的父亲失望。

2017年,我们兄妹三家回石桥老家祭祖,领着父亲的孙子孙媳认祖归根。按传统规矩,我们在祖宗墓地,放了大炮,烧了高香,行了大礼!细品祖宗的碑文,我第一次知道太爷李中和的大名,这么深谙中华文化底蕴的名字已成为李家家风的标杆。我第一次知道奶奶李治女的名字,您是何等的悲惨,只活了23岁。我第一次知道比父亲大12 岁的小爷李有生没按辈分起名,父亲从小是在他背上长大的。受苦受难的李家祖宗们,托你们的福,如今国泰民安,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祖宗们树立起的“忠厚、老实、明理、慈”的优良家风一定会代代传承下去!请祖宗们都安息吧!

清明祭

冷雨凄风节,阴阳两苦思。

容音时梦绕,慈爱远存追。

久忆生前乐,徐言别后悲。

百年迟早见,且祭一诗词。


2017年回老家祭祖(左4-6堂叔:祥往 祥会 祥伍)


2024年10月10日,于武昌凯乐桂园


 

敬请关注“清风袭人”



媒体发表

高七伟:历史的印记——女兵越战经历回顾

大学生活拾趣(一): 我的兄弟我的家

大学生活拾趣(二):说走就走灌县行

俄罗斯归来话短长(一)

俄罗斯归来话短长(二)

俄罗斯归来话短长(三)

由街头卖糖画艺人所想到的

襄阳古城童年记忆(一)古城记忆

襄阳古城童年记忆(二)古院落记忆

襄阳古城童年记忆(三)古城变迁记忆


历史话题

1.我的回忆    2.诗词创作

3.诗和远方    4.境外游记

5.襄阳古城


清风袭人
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偶有感悟,弄篇小文。抒发情怀,记忆传承。与君分享,娱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