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通禅寺(赵朴初题)
在武汉生活工作近四十年,宝通寺经常路过,却从未进去过;洪山菜薹经常吃到,却对其知之甚少。常听说宝通寺里的洪山菜薹最正宗。于是,我和家人专程走进宝通寺,想了解宝通寺及洪山菜薹的前世今生。
一、宝通寺
宝通禅寺乃湖北古刹,武汉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昌洪山南麓,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约有1600年历史。洪山原名东山,故寺初名东山寺,唐时易名弥陀寺,南宋帝赐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时定名宝通禅寺(俗称宝通寺)。南宋名将孟珙为防金兵南侵,将随州大洪山幽济禅寺迁此,易东山名为洪山(又称小洪山)。武汉洪山是因随州大洪山迁寺而得名。
宝通寺寺院几经摧毁,又几次重修增修,现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所建。远观宝通寺,黄色的寺门,红色的庙堂,苍翠的洪山,高耸的宝塔,给人以威严而神秘的感觉。
1941年宝通寺
宝通寺依山而建,寺院现占地160多亩,寺内圣迹繁多,如:宋钟、元塔、明狮,还有洪山八景。宝通禅寺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其寺院建筑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类似,在历史上还曾得到过10位皇帝和6位王候的护持,在宗教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宝通禅寺的佛教建筑群,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地建在洪山南麓,沿中轴线自下而上层层叠起。进山门,过圣僧桥,桥下有放生池,经钟鼓楼,登弥勒殿,进般若门至大雄宝殿,入玉佛殿、藏经楼,东侧有斋堂、香积厨,西侧有伽蓝殿、客堂、方丈室;登山仰见万佛楼、法界宫,东侧有华严亭、华严石洞,山上最醒目的建筑是洪山宝塔。楼宇建筑斗拱飞檐,彩绘雕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掩映于苍松翠竹之间。
弥勒殿门前左右立一对明代石狮,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佛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为正殿,是明末建筑,供三位主尊,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内有一口宋代大铁钟,为孟珙所铸造,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南宋名将孟珙不仅给武昌送来了洪山之名,也给宝通寺送来了宝钟。
铁佛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
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始建于元朝,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而建。洪山宝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44米。塔内为石砌,外包以砖,每层均以砖砌出塔檐、平坐。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该塔经多次修茸,墙外壁留有元代刻塔记八方,记述修塔盛事。
癸卯二月,我和家人来到宝通寺。是日阳光明媚,香客游人如织,年轻人居多,成双结对,烧香磕头也许是为求份好姻缘吧。入寺后沿中轴线,露天烧香,入殿拜佛,拾级而上,便来到洪山宝塔下。
洪山宝塔是武昌地标之一,从其塔前来来往往几十年,如今近在咫尺,岂有不登之理。售票大姐说:只适合年轻人登顶。我答:试试。购得两元门票,拖着一条骨折初愈的左腿,一米八的大个子,沿着一条不规整、难直腰、手着地的狭窄阶梯缓缓上爬。跟西安大雁塔一样,每一层都有通向四面的窗口,可观望风景。当爬到三层时,上行阶梯更陡峭、更低窄,只能顺爬上、倒爬下。我怕出事,只好望顶兴叹了。
沿着洪山宝塔后的山路,浏览了洪山八景,即东岩、云扃、怀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泉。其实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臆想之景,环山一游而已。
洪山宝塔
二、洪山菜薹
在洪山宝塔下和宝通寺左侧有两片洪山菜薹基地,约三亩地,是宝通寺僧人们仅剩的自留地。虽然已过了收获的黄金季节,但菜薹仍顽强地开着黄花,缓慢地生长着。菜地边,竖着许多展牌,介绍洪山菜薹的特色和历史。
洪山菜薹,是指产于洪山脚下的红菜薹,此地矿脉红土深层甘泉,营造出独有的酸性土壤和湿润小环境,经1600多年源种代代优选,根脉传承,潜心坚守,传统农法种植,所产红菜薹极富营养价值和美食价值,不仅给人以味觉上的享受,还能满足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宝通寺内所产洪山菜薹乃红菜薹中极品,她听钟声长大,随塔影摇曳,霜打则脆,花开不老,驰名中外,一菜难求。洪山菜薹被称为武汉人舌尖上的美食,武汉一张靓丽的名片。
洪山菜薹与普通菜薹的区别:洪山菜薹出薹就有花,直到菜薹成熟,花亦可食。洪山菜薹花下有细小的分枝,这是因其生长过程中前花凋谢后留下的。普通菜薹出薹时不会有花,花下也没有分枝,当它有花时就已经老了。洪山菜薹不仅长得长而且非常硕壮,长若60厘米,平均直径2.5厘米左右,最粗的可长得像莴苣一样整个呈喇叭状。普通菜薹个小且細,一般薹长30厘米。洪山菜薹横截面看不到植物纤维,而普通菜薹可以观察到。洪山菜薹生掐易脆断,普通菜薹不能。洪山菜薹能作水果鲜食,口感脆甜。普通菜薹生食時口感略苦或无味,炒吃时有渣。洪山菜薹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和花青素,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菜薹。
历代文人墨客对洪山菜薹的赞许:宋·范成大: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清·王景彝: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清·涂鹄庭: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民谣:梅竹兰菊经霜脆,不及菜薹雪后娇。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酷爱洪山菜薹,冬日常差人到武昌洪山一帶“选上好之薹以备膳”,洪山菜薹在清朝时属于贡品,是“金殿御菜”。新中国后,洪山菜薹才走进百姓餐桌。听说当年在京城任职的湖北籍老将军们,春节时最解馋的菜肴就是一盘家乡的洪山菜薹。我第一次吃洪山菜薹,是四十年前春节期间在武汉一朋友家做客,大鱼大肉之后,主人上了一盘清炒洪山菜薹,色香诱人,清脆爽口,瞬间光盘,主人只好又上一盘才得以收场。那种感觉至今回味无穷。
了解到这么多洪山菜薹的知识后,必须买点宝通寺原产地的洪山菜薹带回去尝尝。几经打听,在宝通寺内左侧找到买洪山菜薹的店家。据介绍,宝通寺里的菜薹都是听着钟声长大的,经冬天打霜后的菜薹最好吃。时令价从百元到千元一斤不等,春节前菜价被炒到高峰。节后所剩不多,优惠价80元一斤。我们讨价还价,买一斤送了两斤。回家后清炒品尝,尽管有点老,味道还是不错的。
三、洪山菜薹原产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洪山菜薹的生产曾经红火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本世纪初,受城市建设影响,正宗的洪山菜薹种植面积不足30亩,品种呈退化之势,宝贵的历史名菜濒临绝迹的危险。
于是呼吁保护传统品牌“珍贵活文物”洪山菜薹声起。随后有了一场拯救千年名菜、挖掘洪山菜薹历史、扩大原产地规模、延伸菜薹产业链条、扩大洪山菜薹品牌效应的活动。2004年底,洪山区举办第一届洪山菜薹文化节。同年的12月18日,洪山菜薹以50公斤拍出10万元的天价被艳阳天酒店抱走。
听朋友说,距宝通寺约两公里的石牌岭,也有一处“洪山菜薹原产地”,这里的洪山菜薹也是听着宝通寺钟声长大的,也是优质优价。癸卯腊月,好奇心驱使我和夫人专程开车去探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寸土寸金之地,在地产一夜暴富的今天,居然有人坚守闹市区,用唯一仅存的80亩洪山菜薹原产地,给楚人留下了1600年的乡愁。
临街牌坊,皇家之气。穿门停车,放眼望去。四周楼宇,中间菜地。为显正宗,宝塔雄起。熟菜已摘,新薹未成。登堂入室,菜已分类,细之一百,粗者半千。多有购者,礼邮外地。既然来之,不能空回,咬牙二百,购得九根。门外有摊,同种异地,标价三十,购得两斤。对面吆喝,每斤二十,农民自种,同样购进。回家比对,按价排序。价廉物美,三十为最。自食谁好?此物锁定。哈哈......
千元/公斤 根比腕口粗200元/公斤 购8根送1根门口菜薹30元/斤 价廉物美
洪山菜薹
古寺晨钟润,塔身慈影长。
黄花娇傲雪,紫干脆崩霜。
圣上奉珍品,布衣嫌贵昂。
若其宾客至,暮鼓一碟香。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路
2024年4月10日,于武昌凯乐桂园
敬请关注“清风袭人”
媒体发表
历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