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以闯关精神激发转型与创新澎湃动能

政务   2025-01-08 17:52   湖北  

△洪山大学之城。


作为全省科教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区,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成从土地资源驱动到创新动能驱动的蝶变,是洪山区必须闯过的重大关口、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挑战与机遇,历来是一体两面。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必然有阵痛、有压力,但辩证地看,这些千锤百炼正为强筋壮骨提供契机——


2024年,洪山区稳的支撑持续巩固,进的姿态持续累积,新的动能持续壮大。大量数据透射出经济社会发展正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的轨迹和状态: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成势见效,理工大创新街区获批市级创新创业特色街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量突破1500家,稳居中心城区第一;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洪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之锚、动力之源,来自转型与创新。过去一年,洪山区以日拱一卒的劲头,在最难处攻坚,向关键处挺进,啃下城市更新“硬骨头”,让城市面貌更有魅力、民生福祉更有质感,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产业链紧跟创新源环大学生长


区校成为利益共享的“发展合伙人”

近日,由武汉理工大学校友张本仙创办的武汉木瓜法宝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洪山科创大厦内,从实验室到位于校园内的洪山科创大厦,一批像张本仙这样的企业家,“步行十分钟就能把学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


△环理工大创新发展带——洪山科创大厦。


高校率先“落子”,撬动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策源大棋局,理工大创业学子栾凤凯深有体会,“校园周边创新空间的变化悄然发生”。


2016年,武汉理工大南湖校区搬迁不久,洪山区主动上门向“新邻居”问好,将双方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提升为“板块式”整体融入区域发展。此后,理工大一期、二期、三期孵化器拔节而起,为跟上高校创新步伐,离校园仅800米远的北港工业园开启“二次创业”,就此焕新。


“承接高校优质资源的外溢,以高校为圆心打造‘孵化器—楼宇—园区—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四级承载空间。”洪山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政策配套,不仅能扶持师生创业企业完成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蜕变,也由此聚集了一批因高校而来的科技型企业。


2024年,通过结合高校学科优势、区域产业优势,从环理工大、到环华农、环华科地大,这样与高校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洪山区“多点开花”。目前,在环理工大创新发展带,依托理工大新材料、工业设计等优势学科,已入驻三峡智控、智动力机器人等400余家科技型企业。


大学与产业难分彼此、相互成就,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隐形墙”?洪山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去年,洪山区重新组建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成立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中心,建立湖北洪山实验室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让区校得以更快实现双向奔赴。


创办不到两年的湖北域控智驱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就位于华工科技产业大厦。


“公司技术核心起源于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瞄准汽车线控底盘智能执行器赛道,产业前景广阔。”该公司创始人张涛说,因产品属于自主创新型技术应用,技术前瞻性强,市场对技术及产品估值较难,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


“前段时间,洪山区经科局指导我们申报‘先投后股’改革项目,上个月我们就收到了200万元项目资金。”张涛说,不同于传统的“撒胡椒面”式的资助计划,和常见的“天使投资”等早期基金,“‘先投后股’相当于政府来当企业的‘合伙人’,一定程度上是让利于高校科研团队,这让我们很感动”。


“去年,洪山区在全省政府层面率先启动‘先投后股’改革,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第一批支持的13个项目,其中11个为高校院士、教授或博士团队创业项目。”洪山科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耐心扶持高校等创新项目在本地开花结果,未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高校实验室、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校附近高标准建设多级创新承载空间,推动高校科研成果更快本地转化落地,带动企业集聚产业升级迭代,2024年,洪山区与辖区高校联系更紧,逐步形成了双向赋能、双向支持、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


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创新协同生态撬动创新资源“变现”

去年9月,武汉吧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吧哒科技)“四通信服易备数据安全管理软件V4.0”成功入选2024年湖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在各种突发场景下,让数据不丢、业务不停,公司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制造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洪山创业多年,吧哒科技从一家集成商逐步发展到拥有核心竞争力的IT服务企业,并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企业的转型突破。


创造力,是企业的生命力、发展的动力源,以“用”为导向,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洪山区正鼓励辖区各类型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中科锐泽、三峡能事达等一批硬科技企业在高校智力资源的助力下,实现了更快速度的发展。


△环华科地大创新发展带——烽火创新谷。


2024年,走进洪山区八大园区,新质生产力孕育勃发:青菱都市工业园引入武大等高校资源,踏上竞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赛道;北港工业园内,“工业上楼”项目加速建设,“新新”向荣的氛围扑面而来……


武汉市康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晖从父辈手里接手公司后在巩固传统电力设备生产赛道基础上,果断决定也要向高精尖产品研发冲刺。扎根北港工业园22年,去年,该公司再次迎来新生。


“洪山区召集了北港工业园内10余家企业代表讲解‘零土地技改’政策,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即决定要参与‘工业上楼’。”胡晓晖说,去年底,公司原地建设的15层“摩天工厂”实现封顶,在洪山区产业升级政策的帮助下,企业不仅发展空间变大了,未来之路也更广了。


“不仅是联合高校进行科研攻关,我们大多数产品也会在高校实验室以及附近的中试平台进行检测和孵化。”胡晓晖说,得益于区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产品的成熟期比以往更快,帮助公司快速形成生产力抢占市场。


从企业“发榜”、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到建设完善一批概念验证、检测检验、中试验证等转化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从帮一把、扶一程壮大耐心资本、优化营商环境,到带动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创新、协同发展,2024年,洪山区持续加力的举措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活力生态。金融“活水”润物细无声,在2024年武汉市上市“金种子”名单中,洪山区上榜的12家企业中半数企业都曾在“幼小期”受过洪山产业基金的帮助。


23.7万户市场主体茁壮成长、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活力迸发,在洪山区创新创业沃土上,一个个向“新”而行的企业,正奋力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环华农创新发展带——华商孵化器。


以城市发展带动高质量发展


城区“新”景擦亮幸福“底色”

初冬时节,洪山江滩内,栈道蜿蜒掩映,大片池杉枝叶飘红、色彩斑斓,与水面交相辉映,美如画卷。“绝美机位,收获绝美日落。”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分享了洪山江滩的游玩经历,收获一则跟帖:“这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漂亮了?”


随一众游客步入其中,家住长江鑫都小区的居民蔡先生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这儿是荒地,还有采砂的码头和堆砂场,住在长江边却看不到长江。”


2019年,洪山江滩启动建设,昔日尘土飞扬的武金堤开始一天一个样子的变化。“这些年变化太快了,以前是回来休息,现在是在这享受生活。”蔡先生笑着说。


△洪山江滩。


美丽风景也是美丽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加速聚集。在洪山城市更新的大步伐下,洪山区张家湾片区正在经历着一次华彩转身。


天气转冷,于去年建成投用的张家湾人民公园(好燃时刻体育公园)却变得“火热”起来,儿童游乐园、室内篮球场里,不少市民来此运动游玩。近5年内,张家湾片区公园数量已突破两位数。


“以前这一带缺公园,现在逛公园还可以挑一挑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城市了。”家住附近的牛先生笑着说,去年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开诊,现在家门口就有两家三甲医院,看病不用出远门,“洪山万科广场、龙湖白沙天街等商业体建成投用,如今出门就是商圈非常方便”。


杨泗港快速通道连通武汉三镇,建安街高架桥让南湖与张家湾来往便捷,地铁5号线的开通,终结了张家湾片区无地铁的历史。


去年,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启动,虎泉、鲁磨路片区的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洪山区正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


此前,张家湾街道长江村集体企业主动转变思想,投资并招引一所国际学校入驻,让张家湾片区变得更加国际范儿。去年,张家湾街道毛坦村集体企业将零散地块集中出租,仅用2个月时间就整备出101亩产业用地,招引来5亿元项目投资,全力推动光大·名诚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


紧密联合高校,带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城市蝶变。


乘风破浪的每一步,也是洪山区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的映射。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科教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也有产业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的底气,含“新”量不断提升,是洪山未来发展乘势而上的最大信心。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洪山区将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坚定信心、干字当头。


2025年,洪山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校准在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中的使命定位,锚定“五个大学之城”建设目标,当好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的主力军,切实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激发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洪山篇章。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蔡庆


洪山大学之城
解读时政动态,服务市民生活;提升创业环境,建设洪山“大学之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