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和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一、谋划部署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决定》,对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扎实推动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突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统筹部署各领域改革,谋划提出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按照党中央部署,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坚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召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围绕技术革命性突破,部署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围绕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建成智能工厂273家。围绕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深化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组建200亿元规模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打造超1000亿元引导基金集群。
三、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聚焦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目标任务,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明确“西拓、南进、东接、北融”开放思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深入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改革创新。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机制,提高国际班列运营效能,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3.6万列,进出川大通道达50条。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的实施意见》,举办高规格经贸推介活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6.1亿美元,规模连续6年居中西部第一;外贸进出口规模重上万亿台阶,达到10457.2亿元、同比增长9.4%。与全球2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巴西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外国获批在川设立领事机构总数达23家。
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19所高校115个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点246个。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省委科技委,率先编制《四川省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发展规划》,完善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扩大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制定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累计确权成果2407项,带动社会投资220亿元。开展人才管理授权规范试点,深化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探索建立4类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依托省级人才计划新增高层次人才712人、创新创业团队28个。
五、构建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
服务国家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印发《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的通知》,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5+N”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推进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一链一策优化产业生态,新引进讯飞星火大模型总部等一批标志性项目,1200余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上榜世界500强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
六、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制定《四川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省属国有企业重点领域改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一企一策”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优化企业总部机构设置和规范子公司管理,企业总部中层管理职数、总助级高管数量同比分别压降18.9%、45.1%,子公司数量减少211户、下降7.2%。
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印发《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健全与民营经营主体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部署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等“五个专项治理”,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编制负面清单,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和不合理罚款规定。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880亿元。搭建“民企首贷通”融资平台,促成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合作437.4亿元,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
八、构建全省文化大数据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印发《四川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提出建设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7项重点任务,遴选视觉四川数据库、AI文物人机协同修复等60余个文化数字化建设重点项目。构建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建成文化大数据中心和文化数据服务(交互)平台、文化数据交易平台,实现全省文化资源数据互联互通。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文化生产传播,实施文化惠民数字大礼包、“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工程,打造天府国际动漫城等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数字文化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九、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域分类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共120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70个、重点管控单元602个、一般管控单元130个。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完成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发布实施,引导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规划和项目环境准入的指导作用,助推宜宾动力电池等产业项目建设,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若尔盖国家公园,扎实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十、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关于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基层权责配置等40条政策措施。有序推进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平均优化至9个左右。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建立县直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纳入乡镇(街道)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向县乡下沉编制1896个,增派工作力量3800人。持续规范村社挂牌,坚决取消村社没有能力核实的证明事项,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视频号:南充头条
一图读懂丨四川省2025年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
首个“非遗版”春节,南充上宣晒出亮眼“成绩单”
总监制/相超 黎剑锋 监制/孙华强 陈斌
审核/何刚 责编/刘晨曦
编辑/小南(徐琳) 来源/四川观察
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