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 绿电超煤电背后的产业之变(大众日报)

政务   2024-11-12 09:59   黑龙江  


●此次山东实现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变,有力回应了“要不要转”“能不能转”“转不转得了”的问题。山东用事实证明,向绿而行不仅势在必行,且切实可行

 ●以能源“向绿”牵引驱动产业“向新逐高”,这是山东正在做、也将持续推进的,由此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11月4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最新消息: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642.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46.9%,历史性超过煤电(46.88%),成为山东的第一大电源。至此,煤电大省告别“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向绿而行的道路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能源大省、碳排放大省。此次山东实现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变,“大象经济”成功换装绿色引擎,有力回应了“要不要转”“能不能转”“转不转得了”的问题。山东用事实证明,向绿而行不仅势在必行,且切实可行。

煤电大省转型殊为不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偏煤的能源结构支撑起山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孵化出与之相匹配的产业结构。
从能源结构看,山东曾有两个“80%”——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一度高达80%。从产业结构看,山东还曾有两个“70%”——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偏重的产业结构和偏煤的能源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深度相容、关联。这种紧密“耦合”使得能源转型面临“既要又要”的难题:既要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又要及时转型升级,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这也就决定了能源转型不能急转急停,要与产业转型找准步调、协调并进。
能源转型往哪转,山东的路子是把有限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与一些西部省份相比,山东发展新能源的自然条件并不是最优渥的。但是,山东也有自己的资源长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品种齐全,总量相对丰富。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加快能源转型,规划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陆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25.2%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目前,山东的光伏、生物质、风电装机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五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源结构之变背后的产业结构之变。“十四五”前三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以能源“向绿”牵引驱动产业“向新逐高”,这是山东正在做、也将持续推进的,由此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继续走资源能源大进大出的发展路子行不通了。这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单一的能源结构也不利于统筹安全与发展,不利于能源安全的维系。此次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变,是山东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有理由相信,山东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一定能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力量、山东经验。

来源:山东生态环境

哈尔滨生态环境
哈尔滨市环保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