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老街·一味
老街有味道
大概,每个人都有一碗
属于记忆里的馄饨
总在身处异乡饥肠辘辘的清晨
回想起这热腾腾的美味 难以忘怀
从胡乐老街到河沥溪老街
芦氏馄饨的腾腾热气
唤醒老街的每个清晨
尝一口简单而实在的馄饨
瞬间读懂了百年的传承与坚守
霜降过后,寒意盈怀。
老街却热气腾腾地“醒”来了。
—“老板,来碗馄饨。”
—“好嘞,马上就好。”
老板芦观涛笑意盈盈地应了下来,说话温吞,手脚却麻利非常,配汤、下锅,只消片刻,冒着热气的小馄饨便端上来。
饕客一尝便知,馅鲜、皮润、汤浓——这就是胡乐老街·芦氏馄饨。会吃的必定要再加上个,老板用大肉汤卤出来的茶叶蛋,那叫一个香!
而现在,这家百家老店又添了新的前缀,河沥溪老街·芦氏馄饨。
在焕新的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芦氏馄饨是最早开门迎客的一波,日日食客盈门。正值饭点的时候,店里的客人更是坐得满满当当,“还是那个味道。”
“已经开了一百多年了,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父析子荷、孜孜不倦,手艺的传承,烟火气的延续,老街的变迁,都与芦观涛结下了不解之缘。
“怎么学的手艺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从小跟在爸爸身边,每天在店里帮忙,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了。”芦观涛的记忆中,因馄饨口味好、用料足、价格实惠,哪怕是乡村一隅的小店,闻名而来的顾客仍然络绎不绝。
可以说,提起胡乐老街上的馄饨,芦老爷子和“水木馄饨”的招牌是响当当的,也是众多食客心中最能代表当地风情的“老味道”之一。
胡乐老街上的「水木馄饨」
从父亲到自己,馄饨是生计,也绝不仅是生计。芦观涛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古田医院遗址
这碗馄饨,得从40多年前说起。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小三线”建设掀潮,上千上海知青来到偏远的胡乐镇,他们不分昼夜的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一方。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古田医院旁吃一碗「水木馄饨」,是这段记忆中温暖的一页。
“以前古田医院的人,回宁国探乡,然后走到我爸的店里去吃馄饨,那个回忆的感觉一下就涌上来,一个老年人都流泪了。”
这份情感的冲击对芦观涛来说是巨大,也让他更明白坚守的意义,他希望能保留下这份“故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我爸爸年纪也大了,胡乐老街馄饨做到年底,我希望这个馄饨店,慢慢地继续流传下去,如果不坚持的话,可能就断送在我们手上了……”
选择河沥溪老街,对于芦观涛来说,不算艰难的选择,老街风华依旧、烟火更浓,老店也更添新活力。不少老客闻讯赶来,同时又多了许多新客,老街的街坊、“打卡”的游客……正是,耄耋少壮满客座,古街老店待君尝。
四方食事聚,人间烟火气。最悠长的岁月,发生在老街。最家乡的味道,留在了老街。
“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在胡乐吃的有油渣,刚才一吃,我讲这还没有变,原汁原味的。”一位阿姨在她的“老街Walk”中发现了意外之喜,舌尖上的“念念不忘” 有了回响。
“有什么秘诀啊?”我们好奇地询问道。
芦观涛手上的动作又快又轻盈,一面却不紧不慢的说道,“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坚持原来的味道。”
老味道的鲜香穿过时空,飘得很远,唇齿之间,回味之余,历久弥香。
一碗馄饨,两条老街,
四代传承,百年味道,皆是人间烟火。
寒霜降,晚秋凉。
正好,来老街吃一碗情怀满满、热气腾腾的馄饨吧……
来源:宁国融媒
初审:何仙玲、尹颖
复审:潘雪
终审:李庆华
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