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成了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词汇。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也滋生了许多利用电信网络平台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有哪些。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等工作人员
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从事犯罪,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嫌疑人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领导,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谎称将来看望受害人。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以出车祸、生病等急需用钱为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达到诈骗目的。
网络刷单诈骗
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
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
冒充老师索要“培训费”诈骗
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诈骗
专门找戴着儿童手表的学生,谎称自己手机没电,向他们借用儿童手表拨打电话。实际上骗子在拿到手表后,要么直接拔走里面的电话卡,要么是换上一张废弃电话卡。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骗到电话卡后,会将电话卡插入虚拟拨号设备,与境外的诈骗团伙勾结海量拨打诈骗电话,实施诈骗。
温馨提示
为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财产安全,让我们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在生活中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供稿:公共安全办公室
编辑:刘晶伟
审核:陈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