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奶茶?当心糖尿病盯上年轻人!
时事
2024-11-14 13:07
山东
今年29岁的晓月,患有Ⅱ型糖尿病。身体的变化是从消瘦开始的。本以为“每逢佳节胖三斤”,但是新年后,家人和朋友见她都说“瘦了”。“我在两个月内瘦了二十斤,开始我还觉得开心,每天胡吃海塞,还能不长肉。”但是事态的发展远不止如此。除了暴瘦,每天口渴难耐、频繁跑厕所,也让她觉得不对劲。家里虽然没有遗传性糖尿病,但前些年,父亲因饮食、作息和不良习惯得了糖尿病。“我回忆他确诊之前的症状——没有缘由的消瘦、口渴、尿多等,和我现在很像。”出现症状后的第三个月,晓月去医院检查。不出所料,检验报告单显示,她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6%。原来,新年前,晓月有长达半年时间每天都喝奶茶,有时甚至喝好几杯。“我酷爱饮料,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水。不仅如此,我还暴饮暴食、夜宵不断,想着年轻,不会有什么问题。”医生称不必过度担心,如果好好控制,可以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内。给她开了控制血糖的药,还建议她减肥,学会控制饮食,要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后,控制血糖的日子里,晓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月后再度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已经降到5.7%,在正常区间内。她现在常常告诉身边人:少吃外卖,少喝奶茶,少吃油炸食品。健康的生活方式下,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2.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8.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1.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2. 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
推荐阅读
本文综合:九派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任静
审校:王萌
责编:王风强
主编:李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