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是一段历史。肃宁城及城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记忆。一、基本信息:肃宁城,城围不大,只有东西两城门,但城墙高大坚固。城内有县衙、翊经书院、孔庙、状元坊、孝子坊、胡同等。城外有护城河。宋雍熙三年(986)在南阳疃村置平虏寨,景德二年(1005)设肃宁城,时建为土城,周2.5公里。金正隆元年至三年(1156――1158)置肃宁县。明天顺三年(1459)重修,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城高2丈8尺,东门横额“载阳”,西门横额“万成”,护城河宽4丈、深1丈。天启五年,邑人魏忠贤动帑金改筑砖城,城周6.5公里,城高3丈4尺,底宽4丈5尺。护城河宽4丈,深1丈5尺。城高池深,崇祯十七年,大顺军未能入城,抗战暴发后,军民将城墙全部拆毁。
二、魏忠贤修筑肃宁城:明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动领帑金七万,陶砖修筑肃宁城,为工甚繁,城墙极坚。(摘自“肃宁文化艺术中心肃宁大事记石桌”)三、寨南村80多岁的老人对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肃宁城庙会的回忆:从东门进城后往西走,不一会儿就到了石牌坊。石牌坊很高大、好看。再往西走,就进入搭着席棚的庙会了。卖布匹的摊位排的很长,卖各种杂货的摊位也不少,还有卖各种吃食的。表演武术的场地和“拉洋片”的摊位前也总有不少观众,呈现出一片和平的景象。(摘自彭金钊《记忆中的童年》)试想:要是肃宁城保存到现在,肯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多详情,很多疑问,知道的朋友,请说一说;不知道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追寻,追寻那段不可还原的历史。